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 [转贴 2009-7-8 10:22:15]   
字号: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
1精力充沛,不感觉疲劳;2.处世乐观,积极参与,敢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适应环境,应变力强;5.不太得病,抵御感冒等传染性疾病;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
1. 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8.牙齿清洁,无龋齿;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骨骼健康,肌肤丰满有弹性。
怎样才能快乐每一天?
快乐每一天是一个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表现,是一种精神。可能有人会说,生活条件还这么差,有什么快乐而言,其实,穷有穷的乐,富有富的苦,活的就是那股子劲。
明白一个道理     即要明白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物质生活基本有保障之后,不论是谁,精神生活变得格外重要,换句简单的话讲,就是开心地活好每一天!在评价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中,比富裕更为重要的指标是心情愉快。事实证明,富裕程度与开心程度并不一定呈正比,所谓“皇宫里也有人天天哭,山沟里也有人天天笑”。

记住两个重要     一是“看法”最重要!
就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而言,对问题的看法远远比问题本身重要。一个人开不开心说到底就是怎么看或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地去看,对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乐观地去对待。

二是“两看”也很重要!
那就是工作上要向高处看,生活上要向低处看。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且也是重要的养生之道,更确切地讲是养心之道。

会说三句话     

  1、算了吧!即对一个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勇敢地面对。
  2、不要紧!有什么大不了的,生活就应该如此。
  3、一切都会过去的!即要坚信天不会总是阴的,总有一天会艳阳高照。
坚持四项原则    
1、“过好每一天”的原则。
2、“地球上你是唯一的你”的原则,不攀比,记住“模仿是无知,嫉妒是自杀”。
3、“永不计较小事”的原则。
4、“立即停止损失”的原则,生气、愤怒、敌对不但损失你的健康,还破坏了你的好心情,这样的损失要立即学会停止。

善于做五件事    
1.善于计算:就是要多计算幸福的时光和多计算自己认为做对的事情。
2.善于交流:就是要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交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朋友。
3、善于学习:21世纪是学习型的世纪。无论什么人都要努力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4、善于帮助人: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即所谓的助人为乐。
5、善于照镜子:因为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快乐的人生是由自己把握的,您说是吧!
人群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有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保守估计抑郁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有15%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身亡。WHO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亿人患各类心理精神障碍,占人口的10%。美国和新西兰报道,儿童抑郁症患病率为1.8%,14~16岁升至4.7%。上海全市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6.39‰,且逐年增加。我国目前有各种重型精神病人约1600万。有人预测20年内将成为全世界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20年后,精神障碍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出现心理毛病?
1、 青少年对心理社会因素(心理打击、挫折和重大的事故等)普遍缺乏免疫力。一旦面对,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应对能力缺乏,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造成心理健康的损害,出现心理的毛病;

2、 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存在问题。虽然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师资缺乏与现行的考试制度,在有些学校,素质教育基本流于形式,还没有落到处而踏踏实实地去做,而使学生缺乏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3、 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大多数家长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即使懂也不具有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治疗意识;

4、 社会对心理问题的看法有偏见。青少年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长和社会对此很不接受,总认为的精神问题,即使是精神问题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什么病都是人得的,何况青少年呢?一般是出了问题,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不重视,忽视了寻求帮助,而是束手无策地等待,错过了最佳的调节期,待重时又不知求助于医疗的哪个部门,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期,有时这种损失是终生的。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常用但谁也说不很清楚的概念,心理学工作者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它进行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不管用几条标准来概括说明这个概念都不矛盾,也不影响我们的理解。因为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下<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知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心理也会生病吗?
          
          众所周知,人是身体与心理的统一体。人的身体既有健康的时候,也有超出现问题或疾病的时候,人的心理也是如此。由于人们对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较少,普遍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只知道身体会生病,不知道心理也会生病。其实,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同样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心理障碍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或正常心理活动中的某部分出现异常状态。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是经常性的。例如临考前情绪过敏性紧张以及心理生理异常(心理紧张引起的生理异常),如尿频、出虚汗、低烧等,考完后一切恢复正常。

心理疾病是指在一定有害因素作用下,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发生失调或紊乱的一类疾病,是比心理障碍更严重的心理异常。例如抑郁症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即对日常周围的事情不但不感兴趣,而且干什么都觉没劲;自觉脑子不好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早醒;自我评价过低,总爱自责,甚至反复出现活着没有意思,自杀的想法等。

既然心理和身体一样,也有异常的时候,那么,心理得病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心理障碍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和多发,不必惊慌失措。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康复。因为怕别人的议论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是愚昧无知的表现。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新观念:寻求心理帮助不是软弱,更不是不光彩的事,而是心理成熟度高,有知识、有追求较高生活质量的表现。
心理异常有哪些种类?

          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体。从接受外界刺激,一直到做出反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活动。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力、性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引起精神活动障碍,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有焦虑、恐怖、幻觉、妄想、兴奋、抑郁、智力低下,品行障碍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等。


        
心理异常的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据WHO的估计,在同一时刻里,几乎可有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有以下几类:
1、严重的心理异常包括①精神分裂症;②躁狂抑郁性精神病;③偏执性精神病;④反应性精神病;⑤病态人格和性变态。

2、轻度的心理异常主要是指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3、心身障碍包括①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如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②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引起的心理异常,包括中毒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及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①服用某些药物、毒品等引起的心理异常;②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③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


哪些疾病需要看心理咨询或心理医生?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之理?生病就得找医生。像伤风感冒,这疼那痒,人们知道去医院找大夫,可对于某些心理、行为、精神上的疾病,有些老百姓就不知找谁看了,有的甚至认为不是病,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那么,哪些问题(疾病)需要看心理医生呢?

⑴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癔症、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等。

⑵老年期心理问题。包括老年人的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失落心理等。

⑶更年期心理问题。常称“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情绪不稳定。心理上紧张、焦虑、恐惧、敏感、多疑等。

⑷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如多动症、遗尿症、学习困难、厌学等。

⑸性心理咨询。包括阳痿、早泄、性冷淡、异装癖、恋物癖、窥阴癖、露阴癖等。

⑹婚姻家庭问题。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长期出现上述障碍,尤其在意外事故、精神刺激、心理创伤、人际矛盾的情况下,都应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

看心理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讲究活得是不是愉快,免不了与心理医生打交道。

那么,看心理医生时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⑴先打电话预约一下,可节省不少时间。因为心理医生不像临床大夫,他看一个病人需要的时间较长。

⑵要实话实说。看医生不像谈生意做买卖,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即可。否则容易使咨询费用过高,因为心理医生是按时间收费的。

⑶耻不避医。心理问题尤其如此,毫无保留地倾诉才好,因为心理医生对病人的隐私绝对保密,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你大可放心。

⑷不必过于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求医不是求职,医生并不太在意你的仪表与言谈举止等表面上的东西,你应尽可能地放松自己,这有利于心理医生全面了解你的情况。

⑸不要纠缠细节。只要把自己经历与体验说明白即可,争取时间多听医生指导和帮助。

⑹不要期望由心理医生给你拿主意。比如说你对离婚之事犹豫不决,希望让心理医生来帮助你决断,那就错了。心理医生只会给您解释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如何看待,最终的“大主意”还是由自己拿。

⑺不要期望一次咨询就“根治”。心理问题的解决与其它疾病一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一般是要有3~5次的治疗性谈话,有的甚至也需要打针吃药、住院。

⑻对于有关“性”的问题,最好找同性别的医生求治。尽管心理医生对病人的性别不太在意,但由于性别的问题,有些话不好谈,浪费时间。另外,在谈论这类问题时,不要过多地考虑道德的问题,因为心理医生主要的目的在挖掘你心理问题的根源。

性格健康的标准
1、 现实态度
2、 独立性
3、 爱别人的能力
4、 适当地依靠他人
5、 发怒时能自控
6、 积极地休息
7、 有长远打算
8、 疼爱和宽容孩子
9、 宽容和谅解他人
10、不断学习和培养情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因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疾病而厌学,家长该怎么办?
心身疾病题库_5
心理疾病及种类-疾病病因-疑病症-精神健康网
【2238】如何理解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上)
人的心理发展与健康(ppt_44)
【疾病防控】要想身体、心理都健康,这10条收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