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永福冯子材庆生用品现身北海,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冯子材
我觉得一个地方要有文化,总得有个把名人,让那个地方的人倍感“与有荣焉”,也才有所谓的“文化自信”。
 
从这点说,北海“隔篱村”钦州称得上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晚清的两位历史名人刘永福和冯子材就是钦州人。最近与他们有瓜葛的两件宝物“落”入北海囊中,收进了北海档案馆。
 
一件是刘永福的寿碟(下图)。


它像你感觉到的,并不起眼,称得上稀平常。也难怪,这寿碟的产地原本就是钦州小江的民窑,也许你家里也有类似的旧物。“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名人遗物带着让后人了解历史的DNA。这一个因为它的主人是刘永福,便成了文化的载体。

 
捐赠宝物的许维基先生说,估计在知道它是刘永福的遗物前,顶多也才几块钱。
 
这寿碟大约10年前被许先生寻获时,价格已“身登龙门”。当时藏家都已知道“刘渊亭”就是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名号。
 
寿碟底部有“丙辰刘渊亭置”字样。刘永福是钦州上思县人,生于1837年,卒于1917年,他经历了两个丙辰年(龙年),一个1856年,他19岁;一个是他去世前一年的1916年,他79岁。
 
刘永福出身贫寒,砍过柴,当过水手,习过武,后来参加了金庸小说中写到的陈近南的“天地会”,最后成为“黑旗军”首领,留下了家喻户晓的“刘二打番鬼”的英雄传说。
 
他一生征战,反清、逃越、招安、抗法、联清、抗日、联络孙中山革命,晚年辞官回到钦州三宣堂寓居。
 
寿碟为做寿用品,穷苦出身的刘永福不可能在第一个龙年19岁过什么生日,它应是去世前一年在三宣堂做八秩大寿时定制。刘永福自称官至“武臣极地”,又众望所归。南方农村庆寿,逢十添一,八十大寿最为隆重,庆生的排场不难想象。为了大摆筵席,就近采购了这些厨房用品。
 
另一件是标着“冯萃亭”的寿碗(下图)。


“冯萃亭”是冯子材的字。不知道当初看走眼的,是应怨自己文化低,还是恨古人除了名还要弄个字。
 
冯子材出生在距刘永福家数十公里的钦州沙尾村,他也曾是清朝“反贼”,接受招安后围剿过造反的老乡刘永福。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后擢升为广西、贵州提督。中法战争时,年近七十的冯子材率军夺取镇南关,攻克越南文渊、谅山,大震国威,累官至太子少保。1903年病逝,归葬钦州。
 
钦州涌现的这两位名人,都是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后的清末,正值百年变局、民族存亡之际,两人与左宗棠一起,成为维护统一的“鹰派”名将。
 
冯子材的寿碗是景德镇瓷,明显更上档次,质地、釉色、图案、做工,相比刘永福那个寿碟,一个像天鹅,一个像丑小鸭。
 
一个碟,一个碗,虽然都是庆生的厨房用品,却能看出两人“境况”不同。冯子材受招安早,是皇上任命的巡抚和提督,日常居间养成了一种“阔气”。刘永福被冯子材围剿时没有归顺大清,而是逃往越南接受阮朝招安,他虽在越南当官,却留辫子,穿清服,与清军联手大败法军获清廷授予提督,前头却有两个字:记名。
 
许维基先生除了把这两件宝物捐赠北海档案馆,还把冯子材的一只寿盘、刘永福的一个寿盏送给了刚落成的北海博物馆(见下图)。
 

冯子材的寿盘(上)和刘永福的寿盏(下)
许先生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钦州坭兴陶“收藏第一人”,几十年来,通过他自称的“赶尽杀绝”方法,把绝大部分“有来历”的坭兴陶都收入囊中。
 
收藏是一件“由散到聚”再“由聚到散”的过程,大部分藏家都走不出这个“怪圈”,许先生是个例外。
 
几年前他把经过故宫博物院专家在内的专业人士鉴定的“坭兴陶博物馆”大部分藏品,低价格转让给一家投资北海的房企,留在了北海。此外,还给北海博物馆、档案馆捐过其他一些踏破铁鞋寻到的文物。
 
刘永福、冯子材籍贯钦州,清朝属于“广东廉州府”所辖,府治就是现在北海的合浦县城。北海档案馆、博物馆收藏这些宝物,并无不妥,只是不知道钦州是否更属意拥有它们。
 

刘永福
我一向认为,收藏家鉴物阅人无数,辨真析伪,思得虑失,都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高人。我曾问过许先生,当初您那数千件珍贵的坭兴陶藏品为何没有落户钦州。
 
许先生说,钦州坭兴陶博物馆开馆时,有人联系他挑选了数十件最有来头的精品展出,备受关注。他满心以为对方有收藏这批宝物的意愿,但展览结束后对方一改先前的热情,面也没见,打了个电话通知他自己把那些藏品拉了回来。
 
“是我自己找车把东西运回来的。”许先生说,“家有千金,我要嫁女,总不能腆着脸去求聘吧?”
 
也许这就叫“缘分”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收藏与婚姻一样,最讲缘分。没有与一地“失之交臂”,就不会成就另一地的“如意姻缘”。
 
想起一件旧事:若干年以前,有个周末曾到钦州参观刘永福的三宣堂故居,里头空落落的。当时正搞什么活动,偌大的庭院,一群人正在挂着“钦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标语下,给来宾表演歌舞。
 
我心里隐隐有些懊恼。如此宽敞的三宣堂故居,要是能搜寻到一些刘永福的遗物陈列出来,比争“始发港”的名头这样载歌载舞更有文化底蕴,也更体现让文物、历史和文化“活”起来。
 
毕竟,文化是一种沉淀,它更需要的是挖掘和认知。
 (感谢转发、留言、赞赏或点击“在看”

其他相关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子材的故事
广西游:冯子材故居
广西钦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冯子材、刘永福英雄业绩简介
2018-19J【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
合集·「一游记」广西钦州小董镇,冯子材刘永福故居,旅行全攻略(1/3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