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物最相思(第113章)
三月,是益州最美的季节。淅淅沥沥的几场小雨,洗净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在澄澈的碧空下,益州城明润得犹如一幅画卷。
这日,雨后天晴,春光明媚,玉真公主看李隆基一直坐在窗前发怔,便提议去锦江边走走。当李隆基在中书侍郎崔圆陪同下缓缓登上锦江边的一座山丘,俯瞰锦江春色时,不由怔在了原地,思绪飘到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那是一段怎样的好时光呐!
这么多年来,每逢阳春三月,他都会带杨玉环和她的姊姊们到曲江赏春。朱雀大街上,前往曲江踏春的雕鞍骏马和油壁香车络绎不绝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各色精美的画舫川流不息,画舫内琵琶声声,羯鼓阵阵,时有婀娜女子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好一幅气象恢弘、仪态万千的盛世春游图
曾经不明白何谓物是人非何谓沧海桑田何谓恍如隔世?如今,都明白了。
忽然,从锦江岸边的一处六角雕花亭子里隐隐传来如泣如诉的琵琶声。伴随着琵琶声的,是一个女子时而清丽、时而婉转、时而高亢的歌声。
当听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一句时,李隆基不由“咯噔”一下,凝神细听了下去,只听女子继续唱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有裕,这首歌出自谁人之手?”李隆基眉头紧皱,转头问崔圆道。崔圆知道这首歌出自杜甫之手,但由于歌词中暗含对杨国忠、杨玉环兄妹骄奢淫逸的讽刺之意,倒是有些为难,思忖良久后,还是如实相告道:“上皇,这首歌出自杜子美之手。”
李隆基并不知道杜甫,倒是玉真公主曾听王维提起杜甫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评价其为“惊心动魄,振聋发聩”因此,玉真公主印象深刻转头问崔圆道:可是那个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子美?”
正是。大长公主博闻强识,过目不忘,此诗正是杜子美753年春天写的《丽人行》。”崔圆忙躬身点头道。
“753年春天?”李隆基低声重复了一遍,恍然想起,那时刚好是李林甫去世、杨国忠接任宰相不久。他不再追问崔圆什么,而是一脸疲惫地坐了下来,怔怔地看着远方。
玉真公主和崔圆也不再言语,在不远处坐了下来。李隆基虽然身体大不如前,但耳朵却依然好使。方才听歌女唱歌时,更是字字句句听得分明。他越听越是心惊,每一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每听一句,心里被深深刺痛一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不正是杨玉环姊妹浩浩荡荡去曲江边赏春的情景么?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说的不正是杨玉环姊妹的浓妆艳抹、极尽奢华么?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说的不正是杨玉环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么?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说的不正是杨玉环姊妹在赏春宴饮时的豪阔奢侈么?
她们在曲江边的云帐里摆设酒宴,用色泽艳丽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放美味佳肴,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她们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
对李隆基来说,当时他身处其中,并不觉得什么,但如今回过头去看,却感到了深深的忏悔和羞愧!他一直以为,是他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是他让长安成为了天下最富庶的雄城,是他让大唐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却压根儿没有想到,长安竟然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
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说他不屑去看的地方,一个叫杜子美的诗人替他看到了,并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用如椽大笔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一首《丽人行》,不就是一面照妖镜么?透过这面镜子,他照见了自己的自大、丑陋和不堪!如果他早几年听到《丽人行》,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恐怕身处其中的他,并不会被一语惊醒,而是继续无动于衷吧?
人就是这样,总要等失去了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后,才会珍惜并怀念曾经的拥有。对人如此,对权力如此,对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正当他们准备起身离开时,从亭子那边又传来了歌声。这一回,女子唱的是初唐诗人李峤写的《汾阴行》。她从“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唱起,及至“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时,李隆基不由自主想到了自己。
汉武帝当年巡幸河东(今山西西南一带),是汉朝国力走向极盛之时;而他的巡幸蜀中,却是大唐面临亡国之时。同样是封禅泰山的天子,他本以为自己和汉武帝不相上下,但如今看来,孰高孰低?孰成孰败?答案早已浮现。
待情绪平缓下来后,李隆基转头看着崔圆,目光中有种久违了的亮光“有裕,你明日便动身前往灵武,助皇上早日收复两京!”
此时的王维,不知道李隆基和李亨如何收复两京,他只知道,安禄山死了,大唐有希望了!在安禄山的暴力统治下,王维以为自己此生再也没有机会离开洛阳了,但安禄山去世后,王维仿佛在漫漫黑夜中看到了一丝光亮。特别是看到安庆绪登基后只顾荒淫享乐后,更是对唐军收复洛阳充满了信心!
不过,一个问题很快掠过他的心头,如果唐军收复了洛阳,像他这样背叛了大唐的臣子,还有颜面面对大唐吗?大唐还容得下他吗?即使容得下,他又该如何自处?这样想着,心情便渐渐沉重了起来。
夜风吹来,透着丝丝凉意。四周一片寂寥,除了庭中枝头上的燕雀偶尔被惊起时发出的鸣叫声,再无其他声响。王维披衣起床,手抚案几上已经发黄卷边的《史记》,思绪仿佛穿越到了司马迁生活的那个年代。
对于司马迁,王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其父司马谈,担任太史令立志撰写一部通史。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弥留之际嘱咐司马迁道:“我毕生的心愿是写出一部通史,你一定要替我完成这个愿望!”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开始着手撰写《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然而,就在他埋头写作,上天出其不意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他因替西汉名将李陵败降之事仗义执言而触怒汉武帝,遭受惨无人道的宫刑。
士可杀,不可辱。对司马迁来说,与其这样受辱,不如痛快死去。然而,在生命的至暗时刻,他想到了父亲的重托,想到了未竟的使命。最后,他决定忍辱偷生,用余生写完《史记》。
让王维唏嘘落泪的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信中,司马迁诉说了他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看惯了彩霞的人,往往看不到彩霞背后的电闪雷鸣。或许,为了让司马迁写出不一般的史书,命运注定要让他历此一劫。这场劫难,对司马迁来说,是生不如死,但对《史记》来说,却是凤凰涅槃。
从此,司马迁眼里看到的不再是彩霞一般的四海升平,而是背后更深刻的东西。比如,帝制的残暴皇权的专制人性的丑恶……
最终,坚持了14年时间,写出了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书,照亮了人心,照亮了人性,照亮了历史的注定会成为千古绝唱
从司马迁身上,王维不由想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臣忍辱负重?有多少武将蒙冤不悔?和司马迁遭遇的忍辱负重李陵遭遇的蒙冤不悔相比,他如今这点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想到这里,王维放下《史记》,起身到窗前,抬头仰望天上一轮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他最想去的就是那个有司马迁和李陵的时代。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和他是同一类人,他们可以懂得彼此,互为知己!
得知安禄山去世后,最为振奋人,无疑是李亨。
自从房琯756年10月率领唐军在陈涛斜铩羽而归后,李亨愁眉不展,唐军损失大半,没有足够的力量收复长安,该怎么办?在他迷茫之际,他遇到了曾经的谋士李泌。
李泌出生于722年,字长源,出身于辽东李氏,自幼聪颖,有神童之誉。李泌精通《易经》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等名山,寻访神仙不死之术。751年,李隆基召李泌入朝讲授《道德经》,并任命他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陪太子李亨读书。但是,因为李泌看不惯杨国忠的飞扬跋扈,忍不住写诗讽刺他的行径。杨国忠怀恨在心,向李隆基诬告李泌写诗讽刺朝政。753年春天,李泌辞官归隐。如今,听说李亨在灵武即位李泌决定出山,助李亨一臂之力。
李亨问计于李泌,李泌分析天下大势和成败关键。认为,安史叛军是胸无大志的乌合之众,只会烧杀劫掠、贪图享乐,无意问鼎天下。李亨深以为然李泌为金紫光禄大夫,任命他为广平王李豫的行军司马。
757年2月,听说安禄山意外死亡后,李亨大喜过望,立即和李泌商议剿灭叛军李泌提出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让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对长安、太原、范阳等地发起反攻,使叛军不得不拉长战线,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唐军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以逸待劳,与朔方军共同平定叛军。
受够了叛军暴行的大唐百姓们,翘首以待唐军早日到来。这一天,应该不远了!
除了安禄山去世的消息外,让李亨如释重负的,还有永王李璘的去世。
李璘想仿效东晋王朝割据一方、划江而治的野心,很快就被李亨知道了。李璘知道李亨不会放过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正式扯起反叛的大旗,出兵大举东进。
身为李璘的幕僚,李白被李璘的激情深深感染,在军中提笔挥毫,写下了十一首赞美李璘的《永王东巡歌》,为李璘东征吹响嘹亮的号角
或许,自始至终,李白都相信李璘所作所为是为了平定叛乱;或许,李白虽然看出了李璘的野心,却并不觉得李璘有什么错。在他看来,李璘也是李隆基的儿子,也是皇家血脉,李亨也好,李璘也罢,无论谁当皇帝,不都是李家天下么?因此,对李白而言,李璘的真实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遇到了李璘,他才可以扬眉吐气、一展身手。他要倾其所有,将他对李璘知遇之恩的感激倾注笔端。他要以笔为戈,为李璘效力,为大唐效力
得知李璘反叛后,李隆基大怒,立即下诏将李璘废为庶人。李亨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来瑱为淮南西道节度使,派他俩与江东节度使韦陟(韦斌的哥哥)共同对付李璘。
756年十二月,高适、来瑱与韦陟会合于安陆(今湖北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璘给李璘来了个措手不及。
757年二月,淮南采访使李成式带领三千广陵兵到达李璘所在的瓜步洲,在城墙上插满旗帜,举行大阅兵。李璘隔江看到对岸人头攒动,旗帜遮天,一时有些慌了手脚。当天晚上,唐军又点起无数火把,李璘以为朝廷大军已经渡江而来,吓得连夜逃跑。江西采访使皇甫侁率军追上李璘,和李璘残部激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而亡。 
或许,李璘到死都没有明白,江南虽好,终非囊中之物。和他的野心相比,他的实力到底单薄了些,最后断送了卿卿性命。
李璘死后,他的手下都落入唐军之手,包括李白。无论李白如何辩解,一切都是徒劳。别的不说,他亲笔写下的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就是最好的罪证
李白在浔阳入狱后,回首这一年来的际遇,仿佛飞蛾扑火。在最初的最初,他以为生命会因之而绚烂,但到最后的最后,却发现原来只是一场生命的闹剧,且因此惹来杀身之祸。
得知李璘中箭而亡后,李隆基只觉得自己仿佛也被箭捅了一下,虽然知道这一切是李璘咎由自取,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不过,他更明白,面对这纷纷扰扰的一切,他早已无权过问、无力干涉。他能做的,就是等待李亨早日收复两京,等待李亨早日迎接他回到长安。当然,前提是如果李亨愿意的话。
平定了李璘的谋反后,李亨加快了收复长安、洛阳的步伐。757年2月,李亨派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向回纥借兵。
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出生于金微都督府(今蒙古国肯特省),骁勇善战。安史之乱爆发后,跟随郭子仪入关作战,任朔方军左武锋使,屡立战功。回纥答应了,条件是让李亨将宁国公主嫁给回纥昆伽阙可汗,将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昆伽阙可汗的儿子李亨答应了。
盛夏过后,李亨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八月,昆伽阙可汗信守诺言,派出三千骑兵支援唐军。九月,李亨任命广平王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负责军事指挥。
为让回纥死心塌地为大唐效力,李亨与回纥可汗约定,攻克两京以后,两京的土地、士庶归大唐,金帛、美女归回纥。李亨还让李豫和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兄弟。
九月,李亨命李豫与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集合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等部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从凤翔出发,讨伐叛军,收复两京
唐军二十万兵力到达长安城西,驻兵于香积寺附近。叛军十万兵力驻扎在唐军北面。
叛军将领李归仁带兵来战,唐军大将李嗣业横握长刀,大喝一声“冲啊”,唐军将士无不手执长刀,奋不顾身向前冲去
叛军在战场东面埋伏了骑兵,想从后面袭击唐军。仆固怀恩识破叛军计谋,率领回纥军,一举消灭伏兵。紧接着,李嗣业又与回纥军杀到叛军阵后,与正面的唐军一起夹击叛军。叛军猝不及防,全线溃败。这场战争从午时一直打到酉时,唐军斩杀叛军六万人,俘虏叛军两万人,很多叛军逃跑时掉入沟堑,尸体堆积如山。叛军大败,唐军一战收复长安!
叛军将领李归仁、安守忠等人率残部连夜弃城而逃,退守陕郡(今河南陕县)。回纥太子叶护大喜,打算次日按约定进城抢掠,李豫忙劝阻叶护说:“现在刚收复了长安,如果大肆抢掠,那么洛阳百姓就会为叛军死守,不妨到洛阳后再履行约定。”叶护觉得李豫言之有理,点头答应
叶护与仆固怀恩率领回纥、西域的军队从长安城南经过,扎营于城外。李豫带领朔方军进入长安,长安百姓无不夹道欢呼悲泣:“没想到今日又能见到官军!广平王不愧是华夷之主!”李亨听说李豫一举收复长安后,也由衷感叹:“朕不如广平王!”
李豫在长安镇守安抚三天后,率领大军向东进发。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收复洛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惨烈的香积寺之战:每隔1小时战死2万士兵,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
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件?
香积寺血战——大唐精锐的陨落,古代战争史死亡人数最多一天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20
大唐功臣郭子仪70岁时,被皇帝赏了6个美女,4年后群臣直呼高明
惊蛰——大唐最后一名诗人的末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