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归教材】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课本古代诗歌回归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课本古代诗歌回归

诗歌情感识记于心

一、咏史怀古诗

1.追思效先贤,渴望建立功业的远大志向

2.缅怀古人功绩,自己却事无成的惆怅与无奈

3.怀想古人得赏识、重用而一展所长,自己却年华老去、怀才不遇的

4.昔日盛景已为陈迹,盛衰无常,对史兴亡沉浮、朝代政权更迭的感慨之情

5.时光淘尽英雄,人生短暂渺无常之

6.面对旧迹,物是人非、时光荏苒的惆失落

7.古都、旧朝人事的兴盛繁华;对比今日的衰败、凋零残破,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委婉劝谏

8.对天下百姓的疾苦的同情,统治阶层昏庸无能的控诉

9.明珠暗投,对时政黑暗、世风日下的揭露与沉沦下僚、志向无处伸展的愤懑

二、咏物抒怀诗

1.恬静淡泊、保持本色的宁静心志

2.自命不凡、青云直上的乐观自信

4.以物喻,展现高洁的情操、远大的志向、清洁的操守

5.卓尔不群、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质、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追求

6.天生我才,理想不为人知或不得机遇赏识的惆怅、失落

三、羁旅行役诗

1.客居他乡的艰难,夜宿旅途的孤独

2.漂泊无定的落魄,远离故乡的无依

3.睹物思乡、逢节思亲的惆怅

4.战乱频仍常年颠沛流离的辛

5.渴望归家隐逸却迫于生计,羁于公事不得脱身的矛盾

6.宦海沉浮,年华虚度的感慨

7.闲居他乡,报国无门的苦恼、愤懑

四、送别怀人待

1.友人的不舍伤感,思念友人的惆怅落寞

2.对别后凄凉情境的想象、此行风波险恶的担忧

3.志同道合、两心相知的倾诉,情深意重的勉励和祝福

4.遭受贬谪、同病相怜、遥相扶持的愤懑哀伤

5.际遇无常、分合若梦的人生感慨和怅惘

五、边塞征战诗

1.保家卫、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赞扬边关将士奋勇杀敌、不畏险恶的英雄气概

3.对雄奇瑰丽阔大辽远、肃杀苍的边塞风情的热爱向往

4.对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同情

5.对战事惨烈烽烟不绝的哀怨与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6.对将士枉死民不堪命的反思,对朝廷昏暗无能的揭露鞭挞

六、山水田园诗

1.对祖国山河奇丽美景的赞叹、对自然事物与季节风光热爱

2.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尘俗生活的超脱

3.在山水田园或者乡居生活中恬淡平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4.农家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农人的辛勤劳作、质朴热情的感

5.对比炎凉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名利的束缚,表达不随波逐、洁身自好的隐逸之志

6.借闲居田园的无聊、寂寞表达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愁苦

7.故作闲适、纵情山水之态,实则表达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悲凉一

七、爱情闺怨诗

1.男女之间彼此吐露心曲歌咏相思的真挚、爱情的坚贞、表达分离的寂寞苦痛

2.借闺中少妇对游子、边关征人的思念,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自己的思亲思乡之情

3.借女子伤春,登高望远人寓渴望抱效国家、建立功业的迫切;以美人迟暮、情人不至寓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恨;以空闺寂寞、伤春悲秋寓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苦:以冷落薄情寓遭受排挤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愤等等。

八、生活杂感诗

1.惜春、伤春、悲秋,季节变换、时光飞逝表达时光易逝,韶华空老的伤感无奈

3.多变、沧海桑田人生无常恍如一梦的感慨

4.惊获喜讯、告慰平生的喜悦与满足

5.流放贬谪至偏远地方,在恶劣生活环境中心境的悲苦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课本43篇必背诗歌分类汇编

第一类  爱情闺怨类——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1关雎默写

作品翻译关关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萎裘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思想情感青年炽热地追求位美丽良姑娘表达了对姑娘的思恋。

表达技巧:比兴手法,景中涵情,开篇一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起诗人自己对河边采荇菜姑娘的爱慕与追求,他反复地倾诉着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关雎”一词,已广为传,成为纯洁美好的爱情象征,所以该诗是我国爱情诗之祖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利用比兴手法,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 默写

作品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思想情感:相思之恋

表达技巧: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神韵飘逸。这首诗在艺术结构上,一连三章对环境的渲染和人物心态的描写上,既有层次又富变化,层层推进:如景物有变化时间有推移情节有发展感情有深化。因此,反复吟唱,蕴含无限深情,令人心动神摇。

对点练习:1.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理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点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朱熹之解:“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伊人”是这样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一直执着追求的,你还能把伊人理解成什么呢?

3默写

作品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思想内容:讲述了一位女子从 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 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艺术特色: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对点练习: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4锦瑟默写

作品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思想内容:悼念亡者之悲。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可望而不可。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然的难以排遣的绪。

艺术特色:巧妙用典

对点练习: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5夜雨寄北默写

作品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思想内容:抒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艺术特色虚实结合、想象。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对点练习: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前一句是想象与妻子会面时的情景,后一句是写实,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D.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了他对妻子和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默写

作品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思想内容: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

艺术特色:迷丽哀婉  善用比喻

对点练习: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第二类  咏怀述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7离骚(节选)默写

作品译文: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蕙的水滨,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儿去留停。我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旧服重整。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得紧而又紧。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美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污损。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持之永恒!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可以改变毫分!

思想内容:高尚理想和情操不为人理解的苦闷。

艺术特色;.比兴、衬托的手法

对点练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字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B.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又因以其作品《离骚》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此诗体为“骚体”。

C.《离骚》是“楚辞”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叙述了诗人一生的遭遇,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D.文学史上的“风骚”之称,指的是春秋时《诗经》中“国风”开创的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战国时以《离骚》开创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

8 行路难其一(李白)默写

作品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思想情感:全诗脉络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感情起伏变化,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的阻遏,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内心强烈的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表达技巧:1.借典故,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边,少年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志向。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对点练习: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诗歌用冰塞川雪满山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默写

作品译文:我暂且抒发下少年傲气,左牵猎犬,右拖苍鹰,人们身着华衣骑马跟随,为报答他们,我定会像孙权一样射杀老虎,酒喝到兴头上,不管两鬓斑白,等朝廷重用我的那天,一定会将天狼星满弓射下。

思想情感: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表达技巧:上阕巧用借代手法,介绍出猎装备、出猎随从的队伍正面表现出猎场面,侧面处不忘勾勒出随行人员的英武、豪迈的精神风貌:从而突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借古抒怀,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巧用典故,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又运用到借喻手法,即喻指和西夏。

对点练习: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0 观沧海(曹操)默写

作品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思想情感:《观沧海》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表达技巧: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赏。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虚拟的壮丽景色,海的博大奇伟,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写景实际是在抒情。

对点练习: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全景尽收眼底。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互文、想象、夸张的手法借礼赞大海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旧体的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第三类  写景抒情——大块万千嫣紫色,一枝一叶总关情

11浣溪沙  【宋】晏殊

作品译文: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思想内容:此词虽含伤春惜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珍惜时光。

艺术特色:融情于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对点练习: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B.“花落、燕归”是作者想象之景,经'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修饰,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回忆中的美好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C.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

的画面。

D.全词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

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默写

作品译文:京城大道下着小雨,如酥油般细密润泽,远远看去草色碧绿,走到近前却不见了踪影。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就在这早春时节,远胜过烟柳满城的暮春。

思想情感:描写和赞美早春类景

艺术特色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对点练习: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润如酥”,十分准确地写出春雨细滑润泽特点。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B.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C.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对春景色大加赞美使人感慨一年之计在于春,别出新意。

D.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语言清新易懂,他在兄弟辈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13蜀道难李白)》默写

作品译文:东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思想内容这首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某些忧虑和关心。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想象、渲染用典、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对点练习: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

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着力表现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14望岳(杜甫)默写

作品译文:东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思想情感: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表达技巧衬托。“齐鲁青未了”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对点练习: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15钱塘湖春行(自居易)默写

作品译文:路过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向远处看去,水面开始涨平,白云低垂,黄莺正在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门口的燕子衔来了春泥,鲜艳的花朵迷人的眼睛,青色的野草正好将马蹄淹没,湖东的景色让人喜爱,最爱的还是那满是杨柳的白沙提。

思想感情: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问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表达技巧: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对点练习: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钱塘湖水面尚浅,云幕低垂的美景。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莺歌燕舞的动态美,展示了春天的活力。

C.颈联巧用“乱”“迷”“没”等字,真实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盛春景色。

D.尾联直抒胸臆,具体描绘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第四类  山水田园类——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16饮酒(陶渊明)默写

作品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思想情感:前四句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表达技巧:1.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

2.着重写诗人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感受。多用比兴之法,显得婉曲含蓄。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17游山西村(陆游)默写

作品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家门。

思想情感: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对农村生活的热爱。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自信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表达技巧:白描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首联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主人的盛情款待,“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

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

望。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与当时的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五类  赠友送别类——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默写

作品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思想情感;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艺术特色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同是宦游人”说明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全诗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总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必有儿女之态。

19酬乐天扬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默写

作品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思想情感:首联交待了诗人被贬谪的地点时间环境表达了诗人的积愤之情和辛酸,联用典,用西晋向秀《思旧赋》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作者自喻“沉舟、病树”,表达了一个“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日的事物,社会、人类必将发展”的观念。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表达技巧用典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默写

作品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思想情感:对贬谪友人的关心牵挂

艺术特色:融情于景、想象。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想像惊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六类  羁旅思乡类——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21次北固山下(王湾)默写

作品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思想情感: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思乡之情。

表达技巧:触景生情,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入”字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2登高(杜甫)默写

作品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离乡在外,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世事艰难令人遗憾,使耳边白发日见增多,潦倒中又生病,于是刚刚戒了酒。

思想情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诗前四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四旬写登高时的感触,为抒情。全诗八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3春望(杜甫)默写

作品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时看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时听见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思想感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表达技巧: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感叹忧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默写

作品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思想情感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透露了诗人怀才不的悲凉情怀,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表达技巧: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在写景方面用了列锦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叠加,创造典型的环境,够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七类  边塞征战类——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25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默写

作品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思想感情:上片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描写是塞下的秋景用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边声、号角声等边塞特定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表达技巧:白描,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上片写景近乎于白描的手法展现边塞气象,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为视觉,边声、号角声为听觉,视听结合。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写出了边关凄清、悲凉。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6使至塞上(王维)默写

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思想感情: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升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豁达情怀。

表达技巧:重点写景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近人王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27雁门太守行李贺)》默写

作品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思想情感:以战争的艰苦表现战士报答知遇之恩,誓死决战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艺术特色:古乐府歌行体写战事,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丰富而奇特。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默写

作品译文:狂风席卷着大漠北塞,吹折坚韧的白草,倒落如踩。北疆的八月,就有大雪将天地铺盖。

好似突然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飘飘而落,打湿了帘珠,结冰在帷幕绮罗。狐皮裘再不觉暖和,锦缎被褥也觉单薄。将军的兽角硬弓也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铁衣难穿著。浩瀚的沙漠处处纵横百丈巨冰,惨淡的愁云凝滞仿佛压低了天空。中军帅中摆下酒筵,为武判官归京送行,胡琴、琵琶伴着羌笛,起舞和鸣。纷纷扬扬的暮雪飘落在军营辕门,寒风狂舞着红旗,红旗被冻挺凝结成为一抹静止的红云。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远行的人,雪地上空留下一排,马儿行走的蹄痕。

思想情感:歌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全诗句句咏雪,勾勒出天山奇寒。

艺术特色: 比喻、正侧结合等,写景手法多样,全诗以雪起,以雪终,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并以深挚的别情镶嵌其中,既情意含蓄,又奇恣酣畅, 境界雄阔,这也是岑参对边塞诗有创新的表现。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用比喻的手法把令人凄清的雪花比作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了一点亮丽的色彩。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C.“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从侧面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默写

作品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战场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思想情感: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想力挽狂澜、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

表达技巧:用典,视觉、听觉结合虚实结合八百里八百分麾卞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面描写(衬托),“的卢”用典,写马、写弓,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也是在为醒后的失落、凄凉作铺垫。“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战斗速战速决,队伍所向披靡。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第八类  咏史怀古类——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30赤壁杜牧)》默写

作品译文: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思想情感:这首咏史吊古,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艺术特色:借古讽今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1泊秦淮杜牧)》默写

作品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思想情感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艺术特色:借古讽今 用典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竭力渲染了水边夜色的清淡冷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第二句点明夜泊地点,金陵城曾是六朝古都,秦淮更是繁华一时,为下文古今对比,抒物是人非之情埋下伏笔

C.三、四句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贵族沉溺声色,含蓄深沉

D.尾联用典,借《后庭花》的典故,表面讽刺“商女”,其实是讽刺不顾国家艰难,只顾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默写

作品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让我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

表达技巧:借人叹己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33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默写

作品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想效仿霍去病远征结果仓促北伐,却反而遭到对手的重创,敌兵剑指长江、烧杀抢掠。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敌军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思想感情;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表达技巧:用典、比喻。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对点练习: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胃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

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

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

柁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

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34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默写

作品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思想情感表现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表达技巧:1.以动写静,赋予山河波涛汹涌的气势。  2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3.虚实结合,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以为个人的利益的争夺,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对点练习: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第九类  生哲理——莫道平凡处处小,但求机辩含义深

35登飞来峰王安石)》默写

作品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思想观点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对点练习: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第十类  即事即景抒怀——行至落花芳草处、抬头又见动情时

36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默写

作品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思想情感:自身遭遇的感叹,忧国伤时的情怀

艺术特色:直抒胸臆 诗语言极其质朴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37麦(居易)默写

作品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思想情感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巧妙讽刺诗的最后发议论,这是自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目的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表明农民平时已很少有闲功夫,一到了麦收季节,更是加倍地繁忙。仅仅10字,便将割麦者与抬麦者在夏收时的劳碌情景,意象鲜明地描画了出来。

B.“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采用正侧结合的方法刻画塑造人物形象。说明收麦者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C.“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地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D.这首诗以议论为主以此表达底层百姓万分痛苦的生活和内心感受,同时表达对统治者的批评,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38琵琶行(居易)默写

作品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思想内容官场失意的苦闷

艺术特色:使用具体的比喻、通感手法,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十四句中,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侧面烘托,对演奏者身份的揭示、听众感受的心理描写和对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演奏技艺;适当地运用叠词,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详尽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表明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哀景写哀情,画龙点睛,诗人用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留下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的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39相见欢李煜)》默写

作品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思想情感:离国去乡的锥心心之痛

艺术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巧傲比喻,“剪不断”三旬,以麻丝喻离憨: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40虞美人李煜)》默写

作品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思想内容: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艺术特色:虚实结合巧用比喻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旬,化无形为有形、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死尽。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春花秋月无尽无休、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和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回味。

41水调歌头(苏轼)默写

作品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思想情感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表达技巧: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2过零丁洋 (文天样)默写

作品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了四年有余。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都会有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思想感情:国破家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的民族精神。

表达技巧:“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自己受到朝庭选拔做官后,就为国事历尽艰辛。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B.颔联运用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国势身世的危亡。“山河破碎”“身世浮沉”表达了诗人的沉痛之感和后悔之情。

C.颈联是回忆自己从惶恐滩一带撤退,说不尽为国事前途的惶恐不安之情。过零丁洋时,更感到孤苦无依,表达了作者对国势的不安之情。

D.尾联表明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表达自己坚持抗元,以死殉国的决心。

43已亥杂诗龚自珍)》默写

作品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思想情惑: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表达技巧: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 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对点练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落红”喻指作者自己,护花寓意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B. “白日斜”与“天涯”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间感,而且描写出了诗歌广阔的审美境界

C. 诗人的写作思路是由近而远,由议到叙,叙议结合,融情于事

D. 诗的最后两句,由抒发个人的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立意突显高远,为世人所称道

诗歌鉴赏相关要点附录

 一、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二、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诗歌鉴赏技巧“十看”

].看题目

①看试题的题目学生都很注意试题中所给的问题,而少了对试题题目的仔细研读。

②看诗词的题目有的题目直接反映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单从题目就很容易捕捉到诗歌的内写春夜闻笛,不看诗歌的内容读者大体也可猜想出,不是写听笛之感,就是写演奏者技艺之高超,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有的题目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者诗歌主人翁的情感或者情绪状态。如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又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春夜喜雨》、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题中的“送、独、喜、怀、忆”,很容易让人捕捉到情感或者情绪状态,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有的题目反映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如陆游的《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于谦的《石灰吟》、王勃的咏风》、杜鹤《小松》、杜甫的《孤雁》、王安石的《孤桐》都是以物为题,很容易让到托物言志,再结合平时讲解的托物言志的诗词阅读方法,读诗词就会容易得多,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从题目就很容易看出凭古咏怀之法,再结合咏古诗的具体特点,阅读起来也会简单得多。

2,看作者

看作者也就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的“读诗歌要注意知人论世”。因为“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状况,“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主要的人生经历、由人生经历造成的思想经历的转变,以及诗人作品的风格。就社会状况而言,离乱社会多发黍离之慨、离别之感;太平社会多歌百姓之乐,渴求建功立业之心。就诗人风格而言,明白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牧的俊爽劲健、李贺的奇崛冷艳、苏轼的达观豪放、辛弃疾的慷慨悲凉、柳永的哀婉缠绵,对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不无裨益。就诗人的经历而言,政治上的得意失意之于李白,安史之乱之于杜甫,亡国经历之于李煜,屡屡遭贬之于苏轼,抗金之于陆游、辛弃疾,亡国破家之于李清照,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如果碰上不熟悉的诗人,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思想经历对全面了解该诗很重要的话,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题干或诗末命题人所提供的注解对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

3.看志

古人云:诗言志。我们读诗要了解诗人诗中所言之志。常见之志有下面五种:①建功立业之志;②贬谪隐逸之志;③离愁眷恋之志;④愉悦闲适之志;⑤厌战忧民之志。

4.看情

古人云:无情即无诗。我们读懂诗歌要弄清诗人所抒之情。古诗常见之情有如下几种:①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迈之情;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③受人排挤、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④虽遭贬谪、雄心不改的激奋之情;⑤离别亲友,情人分手的眷恋之情;⑥久别重逢、回归故里的欣喜之情;⑦远离官场、隐居山林的闲适之情;⑧游历名胜、凭吊古迹的感慨之情;⑨身遭战乱、心系国运的忧虑之情;⑩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怜悯之情。另外还有一些人之常情,如:亲情、友情、爱情、幽怨之情、亡国之恨。

5.看直接抒情议论之句

看志看情,有时很容易看出来,因为在有些诗词中,情和是通过非常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句表现出来的。如2009 年全国卷 I中苏轼《望江南》中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再如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惜别的悲伤,又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情何志,一看便知。

6.看景

看志看情,有时却不是那么直接。因为很多时候是间接抒情表意的,那我们还得下一番工夫,仔细体察。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据不确切统计,一般十首诗中,至少七首里有写景的句子,因此注意看景非常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

看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写了什么景。(2)看景之色。有时我们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然景物的色彩、通过色彩的明暗往往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和感情。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红、青、绿,色彩斑斓明丽,表现出江南春色的诗情画意,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尽寓其中。(3)看景前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如“凄风”“冷雨”“孤灯”有关“孤雁”之冷、清、孤独等

7.看诗句中一些关键的修饰性词语:

有时看似很不经意的一个词,却也能表达作者的情志。如杜甫的《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满院萋萋碧草、数声呖呖黄鹂的荒凉之境、寂寞之心。

8.看传统意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借助于一些传统的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抓住诗歌中出现的传统意象也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 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月、霜、杜鹃、清猿、蝉、鹧鸪、燕子、飞雁、柳、落红、飞絮、浮云、夕阳、高楼、西楼、东篱、关山、笛、芦管等。下面略作解释。(1)月多与思乡思人有关,(2)杜鹃和清猿啼声清冽,多用来表哀伤之情,(3)飞雁也常用来表思乡思人,(4)古诗中的“柳”也是有特殊含义的,寓含着“思乡惜别怀远”之意。(5)“东篱”多用来表现高雅、飘逸、洁身自好的品格,(6)古人常用燕子抒兴亡之感。

9.看注释

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难解字词的解释及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10.看试题

1)题干的暗示,(2)其他题题干或选项的暗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专题训练
200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诗词鉴赏
五种方法,教你如何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文心雕龙——明诗第六》作者:刘勰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