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赟:发现劳动之美,唱响劳动之歌——《芣苢》《插秧歌》自主学习任务单

发现劳动之美,唱响劳动之歌

——《芣苢》《插秧歌》自主学习任务单

常州市第二中学 王赟

总任务

2018年,我国把每年的秋分日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现需要你和同学们以《芣苢》《插秧歌》为内容,拍摄一部歌颂劳动的纪录短片,请你从拍摄主题的选定、朗诵旁白的设计、拍摄脚本的撰写、推荐词的构思等方面完成一系列具体的任务,从而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

任务NO.1 确定拍摄主题

学习任务

请你以《芣苢》和《插秧歌》为拍摄对象,在广泛搜集资料、研读分析诗歌、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提炼拍摄主题。

学习成果

我认为《芣苢》就是一首歌,带着浓浓的民歌风格。全篇都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文词简单,好学易唱,朗朗上口。在劳动中唱这种民歌,还能起到劳动号子的作用,有利于统一采摘动作,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

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的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团体在雨中抢插稻秧的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流水线式的操作,使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此句不仅写出雨势之大,而且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更暗示抢插秧苗宛如打仗一般。后面两联,写农人繁忙至极,即使家人前来送饭,仍没空休息。一家老小齐上阵的场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战斗般的紧张感,也体现了农人劳动的艰辛。

综合分析以上两首诗歌,第一首风格轻松愉快,第二首风格紧张繁忙,前者更像浪漫主义的“劳动欢歌”,后者更像现实主义的“劳动战歌”。我们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拍摄纪录片来赞美劳动者也是向劳动者致敬,这是一首赞歌,不如我们就把这部纪录片定名为“劳动之歌”吧!

任务 NO.2 设计朗诵旁白

学习任务

诗歌离不开朗诵,但是纪录片只有朗诵是不够的,还需要用一些旁白以充实与丰富内容。请你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化诗为文,撰写旁白稿。

老师点拨

作为纪录片的配音部分,朗诵要符合原文的情感、节奏,要有感情、有代入感。但朗诵内容可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旁白稿是化诗为文的部分,现代白话文的文稿在文章篇幅、手法运用、情感抒发方面的灵活度更高。作为讴歌劳动的作品,旁白可以用较为抒情的语气去表达,因此可以使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以用记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

学习成果

1. 我认为这两首诗歌的朗诵方式还是略有不同的。首先,断句不同。《芣苢》是《诗经》中的四言诗,《插秧歌》是一首标准的七律,根据文意我进行了如下断句: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其次,语调不同。《芣苢》要读出活泼快乐的感觉,伴随采摘动作的幅度越来越大、采摘数量越来越多,语气要从开始的舒缓到节奏逐渐加快,再到饱含丰收的满足感。《插秧歌》节奏感、紧张感更强烈,朗读时声音要更沉稳,较少地使用抒情性语气。

2. 化诗为文,撰写旁白。

(1)(以第一视角来写)暮春时节,原野上到处是茂盛鲜嫩的芣苢啊!翠绿的颜色,柔嫩的叶片,充满了生机,多么可爱,多令人欢喜。来,小伙伴们,我们快来采呀!茂盛鲜嫩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一片一片摘下来呀!一把一把捋下来呀!快提起衣襟兜起来呀!快掖起衣襟兜回来呀!一路欢歌一路笑,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家去!

(2)(以第三视角来写)看,春雨绵绵,一场雨中抢插稻秧的战斗已经打响!强壮的农夫挥舞起一捆捆秧苗抛给妻子,秧禾凌空飞舞,在两双熟练的大手间画下一道道完美的弧线。年幼的小儿子为了给父母分忧,承担了拔秧苗的工作,年长的大儿子负责更加辛苦的插秧工作。春雨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以斗笠为头盔、蓑衣为甲的农夫们被淋得湿透,他们却毫不在意。家中的老人前来送饭,农夫无暇享用,没空应答,让老人且放下饭,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不要让它们来踩坏秧苗。多么生动又朴素的生活画面!一家老小齐上阵,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忙碌着。在每一个春插的季节,他们都在稻田里默默地重复着这些动作。正如僧人释游逸所说:“手把青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分明是向前。” 一个绿点,一道绿线,一方绿面,一块稻田,他们以禾苗为笔,以汗水为墨,在一次次弯腰和后退中为大地着色,在劳动中创造生活,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在丰收中体现价值。

任务 NO.3 撰写拍摄脚本

学习任务

请以《芣苢》《插秧歌》为拍摄对象,尝试撰写拍摄脚本。

老师点拨

一般来说,脚本包括以下元素——

镜号:镜头顺序号, 拍摄时不一定按此顺序,但是剪辑时一般会按此序号进行。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运镜: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和镜头间的组接技巧。时间:镜头的时间长短,一般以秒为单位。画面内容:用文字描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台词:对应镜头中人物的语言或对白,它必须与画面密切配合。音乐:音乐风格。转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过渡和转换,一般有技巧转场和特技转场。

学习成果

脚本(节选)

(点击查看大图)

任务 NO.4 推送一条推荐词

学习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17张
诗歌百练:插秧诗(布袋和尚)/插秧歌(杨万里)
十二首插秧诗词,反映农村方方面面,既有劳动美好,又有生活艰辛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群文教学教案
《芣苢》《插秧歌》优质教育课件PPT
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