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玲君1165统编选修中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质课设计(单篇教学)



教学目标
阅读理论文章,激发挑战兴趣
预习交流分享,助读文章阅读:字词、作家、背景、书信
阅读方法指导,提升阅读效果筛选整合法(论述思路思维导图法(全文、经济关系)圈点批注法(论证方法、语言风格)
布置作业,学习写作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这封书信的针对性;
2.  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把握其逻辑结构。
3.  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论证方法,辩证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推升思维品质。
 


一、阅读理论文章,激发挑战兴趣
我们阅读小说常常被里面的跌宕起伏情节和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吸引,阅读散文常常被美景的描绘或者细腻的情感表达吸引,阅读诗歌常常被遣词造句和思维的特殊表达吸引,但作为高中生,我们逐渐地要学会阅读重大理论文章,尽管,一些同学会因为不适应而不理解,造成阅读障碍。
 
但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的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今天,我们借助四篇文章的学习任务,学会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通过反复深层阅读,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提高理论素养。
 


二、预习交流分享,助读文章阅读
 
1. 重点字词:
沿袭 惰性(duò xìng )  开辟 撰写(zhuàn ) 疲惫  虔(qián)
奴颜婢膝 想象 纯粹  精疲力竭  独裁 编纂( zuǎn ) 曲折 障碍
灌输  枯燥  推敲 字斟句酌 阐述 崇高  字斟句酌 
                      
2.走近作家:
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也是马克思的挚友,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
1820年11月   出生于普鲁士王国
1842年深秋   前往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厂任总经理 ,开始深入了解工人阶级 ,途径伦敦时与马克思初次会面
1844年8月  与马克思开始他们牢不可破的友谊,共同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伟大事业
1847年1月   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
1848年2月   与马克思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50年       与马克思合作,先后两次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95年8月      恩格斯逝世
 
3.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给他写出了这封回信。澄清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观点的歪曲,说明该如何准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这一观点。
 
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能否认为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博尔吉乌斯
 
4.书信: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体。
 
 开头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称谓应遵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如“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正文。若干段落。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祝颂语。简短地写出自己的祝愿和敬意、希望等。一般“此致”“敬礼”为例。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⑤署名和日期。一般在最右侧,分两行来写。

 
三、阅读方法指导,提升阅读效果
 
这是一篇学术性重大理论文章,存在一定阅读难度。但作者恩格斯为我们开出阅读良方:“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1.筛选整合法:
跳读每一章文字,通过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勾画主要观点和重要概念,概括每一段内容,每一层次内容的大意,更好地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
 
第一部分 (1-2)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第二部分 (3-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三部分 (7-10)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看问题要全面要学会把握“总的联系”。
 
文章的论述思路:
文章提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的主要观点;首先
通过下定义和作诠释,说明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指出社会状况和需要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运用举例论证指出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然后指出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运用事例论证,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 ,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
 
2.     思维导图法:借助每一章的分层,以及主要观点和核心概念,绘制思维导图。
 
全文思维导图
 
核心词: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主干词: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
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注重经济史学习,全面看待问题
分支词: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经济关系定义
——全部技术决定一切
——地理基础和先前经济的残余
——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社会状况和需要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举例说明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是经济的必然性
——大人物出线的偶然性和
——曲线和中轴线
注重经济史学习,全面看待问题
 
经济关系概念思维导图
第一小节出现了大量提示概念内涵及其关系的动词,有一个“是指”三个“包括”和4个“决定着”。请同学们依托这些提示词,画出本段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经济关系——是指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地理基础、各种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围绕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阶级划分、统治关系奴役关系,国家政治经济
 
明确:是什么,包括什么,决定什么的顺序。为什么不是按照正常顺序写。
语序的调换使得论述的重点及经济关系中技术的部分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针对性也更强。这为下文能够提出科学在更大的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做出了铺垫。

 
 
3.圈点批注法:认真、反复地阅读,逐字逐句深入学习、思考、联想,圈点勾画激发自己阅读时提出问题、触发联想、深入体会的句段,并将这些问题、联想、感受体会以及对文中写作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一一在书旁写批注。此文中重点在寻求文章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对于论证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第二段列举流体静力学和电的发展,都是源于社会的状况和需要。
如第四段在谈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时,举出了国家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来发挥作用,增强了说服力。
如第五段“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举例论证,证明伟大人物的出现有其偶然性。
 
(举例论证所选事例要真实、确凿、典型、新颖;所写事例要概述简洁,突出事例中与论点关系密切的方面,可用个别事实和总体性事实;所析要直接点名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假设论证。如“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来论证伟人出现的必然性。
 
比喻论证: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
 
语言风格:
  逻辑严密。在回信的时候按照1、2和a、b等方面逐一解答。第一段中阐述经济关系的概念,通过“此外”“当然”“还”这些关联词的连接,补充了经济关系除了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之外的其他三方面,使得书信对经济关系这一概念的界定完整科学,严谨地避免了读者对这一概念可能产生的误解,增强了下文探讨经济关系对科学的决定性基础作用的可信度。
三段论:
“经济关系”包括“技术”
 “技术”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科学状况”
“经济关系”决定“科学状况”
两组三段论,逻辑严谨而有说服力。

  亲切、平易近人。“请您”“请代我向……先生问好”等。开头用尊敬的先生,全文多次用“您”
写信者:已经72岁高龄的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日理万机的国际工人运动领袖恩格斯
回复对象:一位20岁左右的大学生
 
   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如:“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找方式以及分配方式 ”其中的“我们的观点”,意思严密,态度谦虚,内涵丰富。
在论述人物出现的偶然性时,作者选用了“恰巧”一词指向的是其当然的纯粹的偶然性,而在论述社会历史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及社会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时,作者选用了“每当”“就”这样的关联词来强调,代替者最终总是会出现的必然性。
 
四、布置作业,学习写作
请以“民族的脊梁”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任选例证法、假设论证、比喻论证,不少于300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湖南省杨智慧高中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精品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刘少成)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学案(含答案)
名校学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还是要推敲字句啊
恩格斯法哲学本体论思想述要
王代月:马克思的功利主义辨析及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