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延真有谋反之意吗?

魏延真有谋反之意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便以其“脑后有反骨”而欲除之,后诸葛丞相去世前又密令杨仪和马岱设计杀之,俨然料定魏延在他去世后必定要造反。然而,历史上的魏延真是造反派吗?

    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中王刘备欲任命汉中太守,然而候选人并非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而是后起之秀魏延。蜀中诸将皆知:“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试问一生阅人无数的刘皇叔,怎么会把关乎蜀国前途命运的重担交付给一个“脑后有反骨”的将领呢?

    二、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时,刘备曾问他如何镇守汉中,魏延说出了一段气壮山河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如此豪情壮志岂为一叛将所有?更何况魏延兢兢业业镇守汉中近15年,忠于职守,汉中固若金汤,岂为一叛将所能?

    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掌握军权的杨仪派费祎前往先锋大将魏延处报丧,传达全线撤军的命令。魏延听后勃然大怒:“丞相虽已不幸故去,但是我魏延魏文长还在!我将亲自率领部队继续北伐,怎么能因为丞相的故去而废弃北伐的大业呢!”试问如果魏延有反意,此时就是发难的最佳时机,完全可以投降北魏,借助北魏的力量而一举消灭蜀国,又何必在此惺惺作态!

    四、魏延与杨仪向为宿敌,诸葛亮死后兵权落入杨仪之手,一向心胸狭窄的杨仪显然不会放弃能够除掉魏延的机会。魏延最终寡不敌众杀出重围,而其逃跑路线并不是投奔北魏,而是奔往汉中,想赶在杨仪前面回到成都向皇帝刘禅解释真相,洗脱反叛的罪名。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为其申冤:“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杀仪等......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资治通鉴》更是为魏延打抱不平:“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已代诸葛辅政,故不北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

    故而,魏延谋反的可能性微乎甚微,可能又是罗贯中先生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忠诚,而使魏延成了演义中又一位牺牲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065】诸葛亮这样算计了魏延,谁能为他平反?
千古奇冤
魏延被马岱斩杀,是魏延打不过马岱吗?
诸葛亮死后,魏延为什么会作乱反叛?原因其实很简单
魏延对蜀汉忠心耿耿,军中排名第三,为何却走上谋反之路?
杨仪奉命除掉魏延后,为何落得自杀身亡的悲惨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