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雨轩品三国】界桥之战1V22,史上以少胜多最猛的战役
(注: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是项羽和章邯的巨鹿之战,比例是1:20,其实在三国时期由河北袁绍手下大将麴义在界桥大战公孙瓒,以八百斧头兵加一千弩兵,大破公孙瓒四万多骑兵,以一千八破四万,是历史上比例最高的战役,并且以弩兵破骑兵更是中国战争史上少见的获胜战例。)
在《三国演义》第七回中,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发生大战。这场战役中有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一度大败公孙瓒,却被赵云挺枪跃马,战不数合,一枪刺于马下,从此就结束了打酱油的一生。此人就是麴义。
其实,麴义此人是三国初期,河北最有名的悍将,他的名声远在颜良、文丑之上,更不要说赵云了。
关于古代战争,普通读者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很容易造成一个误会,就是以为古代战争都是双方大将交战,一旦哪方获胜,就挥师进军,敌人也落荒而逃了。其实打仗讲究的是战术谋略,是统兵的艺术,看看古代那些名将,比如说孙武、乐毅,哪一位是自身武力超强的?曹操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拿起剑来,能对付几个敌人?看《左传》中记载战争,大都着力于战前的纵横捭阖,而对于具体的作战情况描述很少,是很有道理的。名将用的是头脑,而不是个人的武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军的智慧是决定一只军队战斗力水平高低的关键。
而麴义正是这么一位精通战术,善于统兵的一位大将。
麴义的战术的精髓,在磐河大战中发挥的非常出色,在历史上,在演义中都有精彩的描绘。
当时公孙瓒率领三万人组成中间方阵,步步推进,左右各以五千骑兵作为羽翼,公孙瓒最精锐的部队白马义从作为中坚。而麴义呢?率领八百刀斧手在前,强弩兵一千人在后,成扇形分散开来,静静地等待公孙瓒大军的到来。以一千八对四万,这几乎就是一场完全没有悬念的战斗。公孙瓒看到麴义只有这么一丁点人马,哪里放在眼里,于是下令所有骑兵纵马向前,想凭借骑兵对步兵的冲击优势,一波就压垮麴义。
看着万马奔腾而至,麴义下令全军低伏,躲在盾牌之下,公孙瓒的骑兵个个精通骑射,白马义从更是横行幽燕。二百步、一百步,五十步,骑兵渐渐逼近。到到前军三十步(45米)左右,麴义一声令下,一千强弩兵全部起身,抬弩射击。弩相比弓而言,对士兵力量的要求更低却有着更强打击力度。而麴义扇形的阵形,也让这千人弩兵能够集中力量射杀最先到达的部队。一时之间,战场上弥漫着战马的哀鸣,骑兵死伤无数,少数的骑兵顶着弩箭冲到麴义阵前,却被刀斧手砍断马脚,砍掉头颅。
公孙瓒虽然久经阵仗,白马义从也足称精锐,可是从来没有遇上这样的阵形,这样的战术,整个队伍完全不成阵形,纷纷溃退。麴义下令追击,一千八百人边追边喊,数万军队被打的鬼哭狼嚎,连前敌主将严纲都被麴义部队杀死。公孙瓒只能率领部队退回自己的大营,,半路上留下一部分人在界桥上拦截麴义部队,麴义部队还是以强弩远程射击消灭主力,打击对方信心,然后刀斧手上前,斩杀残余部队的战术,再一次大败了公孙瓒部队。公孙瓒一路溃败,一直退到自己的大本营,想倚仗营寨坚守。麴义不停的进攻,连大营前的牙旗都给砍翻,公孙瓒部众纷纷逃窜。
整个的战斗,以麴义一千八百人大胜结束。
这是三国战争史上,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弓箭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从开始的等待,盾牌后的躲藏,到敌人逼近的猛攻,敌人退后的猛追,再次交战的猛打,三猛战术的运用,可以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那麴义为何能有如此独特的战术呢?在以步兵见长的中国古代,麴义却精通弓箭兵战术。
原来,麴义本就是凉州金城人,出身于一个民风强悍,与胡人羌人接壤的地方。麴义从小就喜欢射箭骑马,而且和一些羌人头领多有来往,非常了解羌人作战的风格。而三猛战术的精髓,或许就是从羌人处学来。毕竟少数民族对于骑兵,对于弓箭的了解历史悠久,远胜于中原王朝。而麴义自创性的运用羌人战术,增加刀斧手作为辅佐。刀斧手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盾可以护卫,躲避远程射击,刀可以近身杀砍,斩杀残余部队。
麴义凭借这一战术,多次大败公孙瓒,被人称为“公孙瓒克星”。
之后,袁绍和公孙瓒几度交战,互有胜负。而最终战胜公孙瓒的战役,袁绍一方,主帅正是麴义。
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由麴义出面,集合了乌丸等少数民族军队,一共十九万人,和公孙瓒主力大战于鲍丘。这一战,麴义斩杀公孙瓒部队两万余人,其余部队望风而逃。公孙瓒从此只敢龟缩于在易京建立的城堡里,一直到最终的灭亡,再也不敢出来角逐天下。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精通战术,战功赫赫的将军,最终却被冤杀。
史料记载,“黑山平,而义恃功骄恣,绍甚忌之,加以前事,虑其刚猛反复,遂召而杀之,并其众。”隐约告诉我们一些麴义之死的秘密。
麴义的死亡时机,是在公孙瓒经历了几次大败,已经没有能力和袁绍再争长短的时候,加上连冀州、幽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比如黑山军也陆续被剿灭,袁绍已经牢牢掌控了四州之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麴义也未能逃避最终的命运。不过也并非是所有的功臣都会被诛杀,被诛杀都会有功高之外的其他原因。
比如袁绍心中耿耿于怀的“前事”。这是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天下诸侯以家底深厚,四世三公的袁绍为首,组成关东联军,共同对抗董卓。麴义,作为冀州大族,早先就曾经参与剿灭黄巾军的战争,建立了许多功劳,之后就在冀州任职,成为冀州刺史韩馥最主要的将领。当时的韩馥,为人比较优柔寡断,经常打自己的小算盘,对反董卓之事,一直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这让麴义非常不满。于是麴义偷偷和袁绍来往,建议袁绍来兼并冀州。不料事情被韩馥知道,韩馥就派人抓捕麴义。麴义本就是冀州大族,自己家的私兵就有几千人,哪里会束手待毙。双方发生大战,麴义竟然战胜了冀州刺史韩馥。然后麴义率领军队去迎接袁绍来到冀州。
当时的袁绍,处境非常尴尬。关东联军和董卓的几次交战,除了孙坚部有一些胜利之外,其他诸侯纷纷大败。而董卓又迁都,退到了长安,各路诸侯也纷纷离去。袁绍前无法进攻,后无法退却,曾经担任渤海太守的他,当时已经是无家可归,只能仰仗冀州刺史韩馥的施舍。一旦韩馥停止供应袁绍军队粮食,袁绍就注定了灭亡。而麴义,竟然为袁绍取得了黄河以北最富庶的冀州。袁绍正是以冀州作为根本,兼并了青州、并州,幽州。换言之,袁绍立身的根本,冀州,竟然是麴义相送的。袁绍的强敌,幽州公孙瓒又是麴义打败的。麴义实在是袁绍建立基业,取得成功的第一功臣。
麴义有资格骄傲,他和袁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和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不同。麴义和袁绍并非主仆,更多的像合伙人。虽然表面上麴义是听从袁绍的,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冀州也好,幽州也好,都是麴义才拿下的。而当初麴义敢背叛韩馥,迎接袁绍,保不齐以后会背叛袁绍,迎接曹操。而最重要的是,麴义的实力太强了,功劳太大了。袁绍手下的众多将领和公孙瓒交手几年,几乎都是败多胜少,唯有麴义,是当之无愧的“公孙瓒克星”。加上麴义性格刚猛,不屑于阿谀奉承,正是袁绍最厌恶的那种人。袁绍此人,外宽内忌,表面上看起来很和气,很礼贤下士,其实心眼小的很,一旦那个细节得罪了袁绍,袁绍总要找机会收拾你。
麴义有如此雄才,有如此性格,有如此影响力,也就难怪会被小心眼的袁绍所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鞠义 统先登军(界桥消灭白马义从)
他才是袁绍的第一猛将,颜良、文丑和他比都弱爆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31
被遗忘的三国猛将(二):功高震主的“先登猛将”麴义
中国古代史(三国)(一:董卓废少帝、讨伐董卓、夺取冀州)
他们帮助袁绍灭公孙瓒,为何却在官渡之战时投向曹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