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成大、朱熹、辛弃疾诗词共六首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一)(其七)

朱熹:观书有感

朱熹:春日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 南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一树一树的梅子由青变黄,杏子也越长越饱。

田野中,一眼望去,荞麦花儿雪白得晃眼;

金灿灿的菜花多数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

夏日天长,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而逐渐变短。

正午时分,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

只有蜻蜓和蝴蝶飞来飞去。

[jiá]蝶:昆虫。蝴蝶的一类。形体较一般蝴蝶大。

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部分,共十二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夏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 南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民们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在家搓麻线。

不论男女都不闲着,各司其事。

那些小孩儿们还不懂得耕织的意义,

只是学了大人模样在桑树荫凉里挖坑种瓜。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

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谥文穆。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

观书有感

[ 南宋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目叫“观'书’有感”,理解诗意不能偏离了这个主题。

半亩见方的池塘像一面大镜子,天空的光线和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飘移。

我要问的是方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给它呀!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时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春日

[ 南宋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阳光明媚,和风吹拂,春日里的一天,我在泗水边上踏青,

目光所及,从天到地,从远到近,无边的光景全都焕然一新,

天地万物褪去了单调的冬装,换上五彩的春装,一片勃勃生机。

东风长什么样子?太简单了,你看那百花开放、万紫千红,那就是东风的模样,那就是春的模样。

春日:春天。寻芳:游春,踏青。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无边:无边无际。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天气晴朗心情好,外出踏青戏春芳。

泗水之滨一时新,无边光景去冬装。

东风吹拂百花开,万紫千红展笑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而山东是儒学开创者孔子的故乡,所以这首诗应该是想象之作。

“东风”可能也不仅是指春风,而是指儒学之风。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朱熹,行五十二(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52),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边。当时诗人闲居于此。

别枝惊鹊:惊动鹊鸟飞离树枝。

旧时:往日。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庙。

见:同“现”,出现。

明月爬上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鹊鸟。

清凉的晚风,吹来远处的蝉鸣,半夜了还叫个不停。

稻花飘香,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你听那池塘边,青蛙们在热烈地欢叫。

天边隐隐约约露出七八颗星星,

山前一朵乌云带来零零散散几滴雨。

记得从前社林边上有一间乡村客店,

紧跑几步,山路转了个弯,走过溪桥,忽然就看见了,

如老朋友重逢,你原来还在,真好!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tuō]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清平乐·村居

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吴音:诗人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ao,3声]:老翁和老妇。

无赖:原意是无聊,这里引申为顽皮、淘气。

茅草屋几间,房檐低矮,房门窄小,处处透着寒酸。

看得出这家人手头拮据,茅屋讲究个实用,能住人就行,哪还要什么美观、气派。

小溪绕院而过,溪岸上长满了青青的嫩草,一派欣欣向荣气象。

小溪是不要钱的,青青草也是不要钱的,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

含了醉意的吴地方言,软糯、细腻,像是在唱昆曲。

这两位白发的是谁家翁妇,老大岁数了,还相互逗趣,亲亲爱爱?

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边豆田里锄草,

二儿子在院子里正忙着编织鸡笼。

而他们最宠爱的是小儿子,他在干什么呢?

他正卧躺在溪头草丛里剥那莲蓬吃,哈哈,莲蓬也是不要钱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并没有被物质限制了幸福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最著名的4首古诗,句句经典,首首包含哲理,传诵千年~
2-14 春日
人人都言唐诗美,宋诗理趣几人知:精选10首宋诗展现宋诗之美
朱熹
【古诗词课堂】春日12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诗兴浓|唐宋绝句欣赏(3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