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却有暗香凝露霜

却有暗香凝露霜

文/落墨惊云



美食是一门艺术,在中国,美食的名字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人的诗意智慧在美食的命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金玉满堂只不过是玉米粒炒松仁,而珍珠翡翠白玉汤,则是白菜梆子,菠菜叶儿,馊豆腐加剩锅巴碎米粒儿。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包装手段实在高明。一道普通菜肴,安上一个华丽丽的名字,顿时身价倍增,有了高大上的感觉。

所以,读美食古籍的另一种趣味就是在各种别致名字里神迷颠倒,击节赞叹。

电子书的确给阅读带来了相当大的便捷,虽然有缺页漏字,排版杂乱等零碎毛病,但收藏携带的便利性是纸质书无法比拟的,作为纸质书的补充阅读,作为时间缝隙的最佳填充物,妙处颇多,自当善加运用。

最近下载了清代医家顾仲的《养小录》,又用眼睛在饕餮世界里大快朵颐了一番。虽然味蕾没有得到真实满足,但想象的美妙也别有一番风味。想想自己对自己实在不厚道,常有睡前忍不住瞄几眼美食书而后把自己饿到的事发生,引发的恶果就是随后梦见一堆美食,却死活吃不到,睡醒还在懊悔自己没口福。

《养小录》里有些饮食记录,与清代朱彝尊的《食宪鸿秘》有重叠。《养小录》成书于1818年,朱彝尊生活的年份为1629年至1709年,所以,顾仲应该看过《食宪鸿秘》。但资料显示,《养小录》是“取字杨子建辑《食宪》,录其有关饮食内容,结合己验”撰写,《食宪》我没看过,但估计,这几本食谱都互有关联牵扯。

《养小录》和《食宪鸿秘》分门别类也差不多,都从饮食禁忌写起,从饮之属正式开始记录食谱。饮之属从取水方式开始,然后是各种汤谱,但这个汤与我们如今喝的汤是两个概念。比如里面记录的一道曾在《甄嬛传》中出现过的“暗香汤”。这其实就是梅花饮,名字显然取自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够风雅,够别致。

具体做法如下:

腊月早梅,清晨摘半开花朵,连蒂入瓷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用手抄。坏箬叶、厚纸蜜封。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加花三四朵,滚水注入,花开如生,充茶,香甚可爱。

这道食谱操作起来并不复杂,这里用的梅花应该是春梅,而不是蜡梅。首先,蜡梅和梅花不是同属,梅花属于蔷薇科,而蜡梅属于蜡梅科。此外,关于蜡梅,《养小录》在“餐芳谱”里另有记载食用方法:将开者,微盐拿过,蜜浸,点茶。

不管是哪种梅,这两道食谱都很容易就可以在当代生活中复刻,甚至家常也可以操作。试想,如果复原出来,玻璃杯中这么一泡,夏日炎炎,但见梅花于水中盈盈绽放,更可加上冰块一二,足以令人把玩再三,自我陶醉,暑气全消。如今市场上饮品种类繁多,奶茶铺子、饮料铺子铺天盖地,却从未见有人推出过这两款饮品,实在可惜。若哪天得一小院,我也当种上几株梅花,待春来花开时,细细摘取花苞,收藏至夏,不辜负了这美好的方子。



有些食谱可以按图索骥,但有些食谱想再照谱复原,就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这两本书里共同记录的一道“饵之属”里的食物:天花玉露霜,又名玉露霜。饵就是糕饼,这道小点心如今已经难觅踪迹,我本来走马观花看过就罢,却偶尔在一则旧新闻里看到关于这味点心的报道,引起了我的兴趣。

据食谱记载,玉露霜做法如下:

花粉四两,干葛一两,桔梗一两(俱为末),豆粉十两,四味搅匀,干薄荷用水洒润,放开收水迹。铺锡盂底,隔以细绢,置粉于上。再隔绢一层,又加薄荷,盖好封固。重汤煮透,取出冷定,隔一二日取出,加白糖八两,和匀,印模。

2018年,这道失传多年的民间糕点,在上海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里,又重现江湖。据新闻里报道,天花玉露霜曾经是宝山祥茂南货茶食店的招牌点心,复原罗店天花玉露霜的努力其实从未间断,但原材料的缺失始终让传承者们举步维艰。天花玉露霜的主要原材料是杜瓜粉(与《养小录》内记载的天花粉是差不多的东西,杜瓜粉继承了天花粉的功效,但没有天花粉的副作用)和葛根粉。以前的杜瓜粉和葛根粉是靠罗店居民每家每户的小范围种植制作,如今却已经千金难觅。直到一次非遗项目申报活动中,奉贤区申报的杜瓜粉古法制作工艺意外地让天花玉露霜的制作看到了希望。随后,传承团队又找到一家广西的葛根粉生产厂家,而只有这家的葛根粉制作是和以前一样采用完整的13道提取工艺。

可惜,我是事后才看到这则新闻,否则定要赶到罗店古镇亲自体验一回。而后各种搜索,也没发现这道玉露霜再度有售卖的地方,估计还是与原材料的难觅有关。除了活动展示,要让这道糕点再像往昔那样成为寻常小吃,已经不太可能了。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因为杜瓜粉和葛根都是中药材,具有一定药性,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消渴,而且可以用模具制成各种精美样式。作为夏天一道既可以充饥又有食疗功效兼具养眼功能的糕点,如果给惧怕苦药的人吃,岂非两全其美?

传统的东西,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也是一代又一代智慧精华的积累,若能加以重视改良,去其短,扬其长,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情调更加丰盈饱满,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去从事这样的传承,有没有相关政策去扶持这样的传承。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的经典回归大众生活。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蜡梅科:惊蛰蜡梅盛开
走马观花(12)‖蜡梅花开
历代咏腊梅诗词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只为暗香来
蜡梅花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