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政策|阅读|作文|方法|资料

上海南汇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郎润   抖擞   嘹亮

B宽敞   响晴   澄清   贮蓄

C憔悴   瘫痪   决别   淡雅

D云宵   鉴赏   倜傥   盔甲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③②④①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4同学聚会,王强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秦刚,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多年未见,           可好?”秦刚:“托您的福          身体康健。

选择一组词语填入横线,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愚兄  家父、家母  令尊、令堂B贤弟  令尊、令堂  家父、家母

C贤侄  令尊、令堂  家父、家母D贤弟  小儿、小女  令郎、令爱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6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长妈妈睡觉在床上摆“大”字,将“我”弄得晚上睡不好觉。

B“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

C“我”想去五猖会看“无常”,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感到很痛苦。

D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手饰卖钱并散布谣言。

三、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

8以下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B“水何澹澹”中“澹澹”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

C“日月之行”四句写的是诗人观赏到的壮阔景象。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诗歌加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四、课内阅读

课内语段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词语。

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      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

10翻译划线句。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本文选自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

五、课外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谢:道歉。

12解释下列词语

自谓尽之  尽:_______________        秦青弗止  止:______________

1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秦青歌唱技艺高超。

14文中的薛谭是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语段阅读

①后来发生了分: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②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莱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5看拼音写汉字。分________

16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各得其所”在文中的含义

17②段划线句属于______描写,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③段划线句的理解。

课外现代文阅读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洒脱”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1⑤段划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完全文,小明说:⑨、⑩两段与前文关系不大,删去为好。小芳却认为⑨、⑩两段是点睛之笔,不能删去。请你站在小芳的立场说说⑨、⑩两段不能删去的理由。

23以下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是一家人”是全文的线索。

B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诚读者:青春期叛逆要不得。

C文中的母亲是个关爱子女,又善于维护子女自尊的人

D文章告诉我们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七、作文

24题目:那一幕,永留心间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2)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3)写端正的字。

参考答案

1归雁洛阳边    杨花落尽子规啼    断肠人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    与我如浮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归雁”“罔”等易错字。

2B

【详解】

A.郎润——朗润;

C.决别——诀别;

D.云宵——云霄;

故选B

3A

【详解】

通读全部句子,查找描述的主体是“草”,因此可确定首句是③,写草刚长出来,它的质地、颜色;接下来写草的多,是第②句;顺势引发人的活动——第④句的内容;最后总结在春风吹拂下的草给人的感觉①; 因此排列顺序是③②④①,故选A。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谦辞和敬辞。

根据题意可知,第一空和第二空为王强对秦刚打的招呼,句中应该用敬辞,而秦刚的回答中则是对自己的父母的称呼,应该用谦辞。选项的敬辞有:贤侄、贤弟、令尊(别人的父亲)、令堂(别人的母亲)、令郎(别人的儿子)、令爱(别人的女儿);谦辞有: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家父(自己的父亲)、家母(自己的母亲)。

故选B

5D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A.《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选项错误。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选项错误。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选项错误。

故选D。

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的掌握。

C.“我”想去五猖会看迎神赛会。选项错误。

故选C。

7.    东汉未年    曹操    

8C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曹操字孟德,谥号武皇帝(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这首诗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写。

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是作者的想象,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选项“诗人观赏到的壮阔景象”说法错误。

故选C。

9.    :拉    顾:回头看    

10关键词:期、委、去(他)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朋友离开。

11.    《世说新语》    刘义庆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下车去拉元方。引:拉。

2)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10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他)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朋友离开。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点睛】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2.    尽:学完    止:阻止    

13“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知错能改

【解析】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尽:学完。

秦青没有阻止他。止:阻止。

1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秦青的歌声是如何的动听,而是通过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侧面表现出了秦青的歌声是精妙绝伦。所以从“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可知秦青歌唱技艺高超。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薛谭听了秦青的歌声后,知道自己并没有学完秦青的知识,于是马上向秦青道歉。可知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点睛】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5

16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17.    环境,    作用:表现小路风景优美,母亲改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为后文一家人散步提供美妙的的背景    

18我和妻子代表了中年人,我们肩负重任,扶老携幼,小心翼翼,生活就是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续。(意义相近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歧”和“岐”的分辨。

16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理解。“各得其所”的本意是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在这里是指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安排。

17本题考查的是描写以及描写的作用,这要求能够掌握有哪些描写,再对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够区分简单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再分析其作用。“金色的油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都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住往是借景抒情,该段落描写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作者借此景表达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温馨氛围,同时也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能够熬过这严寒的寒冬,能够重获活力而感到欣喜的心情,能够揣摩出相近的意思即可。

18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不能仅停留于句子的表面义,要努力结合文章挖掘深层含义。“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理解为:一个是老人,代表着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完成此题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阐述感受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19洒脱:能自己做主(无人管束、自由自在)

20.    2)刚与家人分伙的时候,感到自由快乐。    3)分伙半个月后“我既委屈又自责”    

21.    动作,    “我”与家人分伙后生病感到委屈,却又不愿让家人知道的矛盾心情。    

22这两段写了成年后的“我”懂得了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意义,“我”明白了家是每个人爱的归宿。这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了中心,又呼应了题目“我们是一家人”。所以不能删去。

23B

【解析】

19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洒脱”本意是指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这里是指不受别人管束,自由自在的一种生活。

20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解题时,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根据第三段“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和“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可知刚与家人分伙的时候,感到自由快乐;结合四五六段的内容“咬着牙,悄悄地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可知,分伙半个月后,我既委屈又自责。

2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语句中的“翻”“竖”“挡”“咬”“吞”可以看出这是运用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的性格特征(心理感受)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通过这些动作,写出了“我”生病时,却没有家人关注的委屈,提出分伙后的后悔,却又不愿让家人知道自己生病的矛盾心情。

2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本文记叙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这两段了写了成年后的“我”懂得了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意义,明白了家的意义,既点明了中心,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题目中的“我们是一家人”。

2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本文记叙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青春期叛逆要不得”说法错误。

故选B。

24范文

那一幕,永留心间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许多事情,有的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但那件事的那一幕,却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那天下午,我到厚街书店买完书后准备搭公共汽车回家。那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所以搭汽车的人显得格外的多,大家都急着赶回家去。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下,突然,只听“啪”的一声,坐在我前面的那位中年妇女身旁的车玻璃被风吹破了,破碎的玻璃渣洒得满地都是。这位中年妇女显然吓了一跳,又十分着急,天这么冷,玻璃又这么锋利,手中还提着那么多东西,这座位可怎么坐呀?她的脸上显得十分惊慌失措,无奈中,她只好撑开那把花伞,堵着那破碎的玻璃。但是,无情的玻璃却把花伞划开了一道大口子。

“妇人,让我来吧!”一个亲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朝后望去,只见一个高大的叔叔拿着一把大伞,坚定地说。说着,还将大伞撑开,挡住那狰狞的玻璃。

  大家都被这位叔叔感动了,我也连忙起身,给一位带小孩的阿姨让了座位。因为,我觉得,这位叔叔能为别人挡风,我给不方便的乘客让个座位,又有何难呢?

  虽然玻璃已被大伞挡着,可风还是透过缝儿,钻了进来。叔叔的手和脸都冻成了紫色,可是他仍然紧握住雨伞,并用身子挡住破裂的缝。他的国字脸上透出的是一种刚毅。

  过了一会儿,叔叔要下车了,一位一直低头看书的高中生忽然站了起来,走到叔叔的面前,说“让我来拿伞吧!”叔叔愣住了,过了好久,他才微笑着拍拍高中生的肩膀说:“行,小伙子,不错,给!”说着,便把伞递给高中生,然后下了车。

高中生接过这把温暖的大伞,担任着人们的“挡风员”。

于是,每过一站,人们便轮流为人们挡风而传递着那把充满温暖的大伞。一个个“挡风员”就这样把爱心传递着,传递到每一个坐车人心上,这一幕,将会永远留在每个坐车人的心间。

【详解】

本题为命题作文。“那一幕”可以是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总会长久的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永留心间”意思是难以忘怀,这些画面打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再也无法忘记。这个题目非常好写,但好写,不等于写得好。越是普通的题目,要出彩就越不容易。因为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你用的素材说不定别人也在用,而且还不少。因此,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视角以及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验。此外,对“那一幕”的理解,也不要太狭隘,不要以为就不能出现多场景的桥段了,因为戏剧里,“一幕”往往是由好几“场”组成的。另外,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文章中加入细节描写,让文章更加真实,更能打动人心。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不适合写成议论文。

上海初中语文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
2016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2009高考考点梳理十八: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8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有效提高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能力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