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付费行业洗牌更替, 割韭菜、卖焦虑、提倡碎片化学习还行吗

       你还记得吴晓波在新年前夕的新年致辞吗?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次来时静悄悄,去时也悄无声息,更别说攀登、李善友、丁祖旻这些名气稍低一些的大咖。他们以为,新年演讲的这块巨石砸下来会激起惊涛骇浪,将是一场大风暴,却未料到激不起一丝涟漪。行业巨头为何会陷入,无人关心问津的尴尬境地?

      割韭菜、卖焦虑、提倡碎片化学习。。。搜索与知识付费相关的关键词时,都充斥着这些词语。

        做内容的老师也开始不愿意只做内容,他们改头换面,开始了知识付费项目培训。渐渐地,你会发现老师比学员还要多。能玩弄人性、刺激各种欲望的人越来越多,会玩弄模式的人越来越多,比如教营销、教创业、教引流、教各种技术的。。。教这些也没什么,还是有一点干货能吸收。但有些一人,可恶的是什么呢?教模式!

       倡导自己的模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很多学习这种模式的人,失去了进入知识付费行业时的初衷,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模式洗脑。结果,花钱学习知识的人越来越焦虑,培训班的老师也越来越抑郁!

       学生为什么焦虑?我不需要多说了,我们都知道。但你会想:这些老师到底在担心焦虑什么?

        我说的是有点良心的老师,毫无疑问,导师在知识付费行业是挺赚钱的。但渐渐地,老师们发现他们认为自己,教的东西,学员们都是学了就能用。但事实证明,这些学生都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行动的。不管老师多么刻苦用心教学,学员来时是什么样子,离开时又是什么样子。

       本来,责任不在老师身上,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老师,这样的结果他们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开始感到良心不安、德不配位、焦虑不安、浮躁不安,于是很多老师选择停下脚步认真反思,直到找到解决办法,他们才可能再次启航。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网上诽谤知识付费的?坦率地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为学习付费却得不到任何成果的学员,这都是他们的杰作。知识付费本身没错,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知识存在和获取的另一种形式。

      错的不是知识付费,如果说真有错,也是做知识付费项目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底线的自夸乱吹,他们错在只注重形式而不是内容本身。责任亦错在学员自己,不会分辨,只是看到了形式却不注重内容。是你的冲动消费,缺乏冷静的思考,错的是你只学到表面的知识,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消化和实践操作。

       尽管近两年知识付费受人们的到诟病,一些知识付费巨头纷纷跌下神坛,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项目行不通。人不行,所以有些人必须受到惩罚,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有些人赚的亏心钱太多,网上搜索都是对他的各种批评和辱骂,他从神坛上摔下来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你不要因为他是做知识付费项目,所以知识付费项目也应该连在一起,和他一起被骂,这样就有点片面和极端了。

       事实上,在2021年,知识付费行业还在上升,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1年将超过4.77亿,换言之,为知识付费的用户将越来越多,在这个“内卷化”的时代,知识付费的观念将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追求自我成长和自我增值,无形中提高了对知识付费的认同和接受。但各知识付费平台的流量正在放缓,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B站、快手、抖音等平台都在努力想办法,分食这块蛋糕。

        当然还有像七术这类的散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专属的知识付费网课分销系统,把大平台上所有课程进行二次搬运,然后降低产品价格,每个课程平均几元~几十元不等。

 

      大平台上的每个课程都是成百上千的,他们吸纳的是具有一定消费实力的上层客户群体。而我们面对的是,经济实力没那么强的,低消费群体。你走你的阳关路,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家没有干扰

 

       自2021年以来,卖焦虑的套路就失败了,这种病态现象已经变成为一种积极科学的求学研究态度。通过各种零碎知识的洗礼,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聪明,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他们购买网络课程时,他们不再是被“促销”,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主动的选择。

        你看到了2020年,知识付费行业消沉,套路失效。然而,这些人为的知识付费神话破灭,将推动整个行业进入一个更健康的按需购买时代,知识付费行业的师生都应该理清我们的认知漏洞。我们应该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但也要防止苍蝇,蚊子和臭虫,这是一辈子的事。

工号同上:七术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付费行业的痛点是什么?
我与洋葱不得不说的故事
知识付费行业现状及典型模式分析
瑜伽老师—疫情下的自我思考
在中国,有两亿人在朋友圈假装学习
培训何时不忽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