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期末测试题)三年级上册-部编人教版 (24)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én dú   rónɡ  bù   fēnɡshuānɡ    zènɡ sònɡ    chén jiù
jù lǒnɡ      yǒu qù       xǐ ài     yǎnɡ yù     kěn dìnɡ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四个是错误的,请用“____”标出并改正。(4分)
演奏(zòu) 瞬间(sùn)  黎明(lí)   舒畅(chànɡ) 缓慢(yuán)
打击 (jī)  呢喃(ní)    凝神(línɡ)  红枣(zǎo)    聪明(chōnɡ)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4)___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大“√”,错的打“×”。(5分)
1.《秋天的雨》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
2.《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王一梅。(   )
4.《望天门山》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的。(   )
5.《灰雀》的作者是苏联的列宁。(   )
五、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早晨  双臂  汉族  鲜艳
B. 服装  树支  打扮  朗读
C. 寒冷 离开 等待 剩下
D. 斧子 打算 山谷 火柴
2. “举世闻名”中“举”的意思是(   ),“举重”中“举”的意思是(   )。
A.往上托     B.全     C. 推选     D. 举动
3.下列对《赠刘景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表现了伤秋悲秋之感。
B.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C.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D.诗人赠诗的目的是劝勉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4.下列对“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
B.这是说小女孩过得是很快乐和幸福的。
C.只有真正推翻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
D.小女孩是怀着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而死的。
5.下列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B.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C.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D.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六、填空题。(32分)
1.查字典填空。(5分)
“搭”字是     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搭”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支起,架起;B.共同抬;C.凑在一起;D.乘坐车船、飞机等。选择下列词语中“搭”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①塔桥(  )   ②搭伙(  )   ③搭船(  )   ④搭桌子(  )
2.选词填空。(6分)
陆续  连续  继续
(1)在学校我(    )两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2)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了教室。
(3)我今天得(    )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只有……就……   因为……所以……  一边……一边……
(4)小蜘蛛(    )忙着补网,(    )回答。
(5)(    )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    )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6)小明(    )生病了,(    )今天没来上学。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
(2)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姑娘,”鸟儿问女孩,“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狐狸说道:“哎呀,原来是这样!”
.
(3)外面的树被伐木工人砍光了。(改成把字句)
.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秋日                   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        的钟爱,抒发了作者对       之情。(3分)
(2)《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         、         、          ,最后变成          的历程。启发                                   。(6分)
(3)《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       和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和      之情。(3分)
(4)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二人同心,________________。(3分)
七、阅读理解。(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云已经消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
天边的朝霞由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了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1.给短文加个适当的题目,填在前面的横线上。(1分)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2分)
浓——(   )     慢——(  )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6分)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相应的解释下面打√)(2分)
①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A.露水 B.看见 C.显现)
②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A.出 B.跳 C.照)
(2)本自然段共有7 句话。第二句话的意思是                     。第七句的意思是讲_             。(2分)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是在写_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2分)
4.你看过日出吗?你看到了什么?(3分)
.
.
八、习作展示。(25分)
我们身边有不少事物,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对其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一写。
要求:1.自拟题目;
2.观察细致、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én dú   rónɡ  bù   fēnɡshuānɡ    zènɡ sònɡ    chén jiù
晨读  绒布  风霜 赠送 陈旧
jù lǒnɡ      yǒu qù       xǐ ài     yǎnɡ yù     kěn dìnɡ
聚拢  有趣  喜爱   养育  肯定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四个是错误的,请用“____”标出并改正。(4分)
演奏(zòu) 瞬间(sùn)  黎明(lí)   舒畅(chànɡ) 缓慢(yuán)
打击 (jī)  呢喃(ní)    凝神(línɡ)  红枣(zǎo)    聪明(chōnɡ)
(1)_shùn __ (2) huǎn _ (3)_nínɡ_  (4)_cōnɡ__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大“√”,错的打“×”。(5分)
1.《秋天的雨》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王一梅。(√)
4.《望天门山》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的。(×)
5.《灰雀》的作者是苏联的列宁。(×)
五、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
A. 早晨  双臂  汉族  鲜艳
B. 服装  树支  打扮  朗读
C. 寒冷 离开 等待 剩下
D. 斧子 打算 山谷 火柴
2. “举世闻名”中“举”的意思是(  B ),“举重”中“举”的意思是( A   )。
A.往上托     B.全     C. 推选     D. 举动
3.下列对《赠刘景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表现了伤秋悲秋之感。
B.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C.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D.诗人赠诗的目的是劝勉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4.下列对“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
B.这是说小女孩过得是很快乐和幸福的。
C.只有真正推翻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
D.小女孩是怀着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而死的。
5.下列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D )。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B.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C.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D.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六、填空题。(32分)
1.查字典填空。(5分)
“搭”字是 左右 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D ,再查音节de;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扌,再查9 画。“搭”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支起,架起;B.共同抬;C.凑在一起;D.乘坐车船、飞机等。选择下列词语中“搭”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①塔桥(A)   ②搭伙(C)   ③搭船(D)  ④搭桌子(B)
2.选词填空。(6分)
陆续  连续  继续
(1)在学校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2)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3)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只有……就……   因为……所以…… 一边……一边……
(4)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
(5)(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6)杨柳(因为)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上学。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示例:公园里的鲜花盛开了,有芙蓉,有菊花,有百合花,还有月季花。
(2)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姑娘,”鸟儿问女孩,“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狐狸说道:“哎呀,原来是这样!”
“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3)外面的树被伐木工人砍光了。(改成把字句)
伐木工人把外面的树砍光了。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秋日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景的钟爱,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分)
(2)《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启发我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分)
(3)《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分)
(4)一个篱笆三个桩,_一个好汉三个帮__。
_有理走遍天下_,无理寸步难行。
二人同心,__其利断金_。(3分)
七、阅读理解。(12分)
___看日出___.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云已经消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
天边的朝霞由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了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1.给短文加个适当的题目,填在前面的横线上。(1分)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2分)
浓——(淡) 慢——(快)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6分)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相应的解释下面打√)(2分)
①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A.露水 B.看见 C.显现√)
②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A.出√ B.跳 C.照)
(2)本自然段共有7 句话。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讲大海和天空被红日染得通红。第七句的意思是讲_太阳出来了 。(2分)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是在写_红日升起的过程,这几句话是按照时间  顺序来写。(2分)
4.你看过日出吗?你看到了什么?(3分)
我看过日出。 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出来的时候,心里面充满了希望,感觉自己也新生了一样。
八、习作展示。(25分)
我们身边有不少事物,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对其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一写。
要求:1.自拟题目;
2.观察细致、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附答案),好题不容错过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小学语文总复习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练习题[转]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