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5 第12单元 第32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本阶段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经济、政治、思想发生重要变化。同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发展。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欧美等地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工业革命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3)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使拉丁美洲在18世纪晚期完全沦为殖民地。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速了对亚洲、非洲的侵略;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民族解放运动: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第32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2.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3.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考点定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特点。2.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3.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主题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和特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内涵: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兴起
国家
英国
条件
政治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
(1)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2)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
手工工场和工人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生产技术的进步
概念阐释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15世纪末,因毛纺织工业勃兴及羊毛价格上涨,英国的新贵族用栅栏和沟渠圈占农民的土地,把耕地变为牧羊场。被圈地区的村庄房屋被毁坏,农民破产,沦为乞丐和流浪者,或在法律压迫下成为雇佣劳动者,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英国实行圈地运动的实质是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代替封建经营方式。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成果
(1)技术革新:①织:飞梭、水力织布机;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
②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生产。
(2)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选必2,P25-26)①机器大生产
背景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标志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特点
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②工厂制度
开端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特点
制度
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
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原料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影响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③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洋务派
19世纪中后期,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民族资本家
张謇、范旭东等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3)动力革新:瓦特改进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机械制造: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概念阐释
手工工场与工厂
(1)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指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2)从手工工场再到工厂,折射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程,反映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历史必然性。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成就
(1)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
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各国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3)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概念阐释
垄断组织
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视角1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
材料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如诺思就认为:“随后而来的17世纪的政治动荡产生了这样一个政治结构,它进一步巩固了自愿团体的所有权,使经济活动的增益为一个社会所有,在这个社会要素和产品市场中已发展到足以促进这种扩张的地步。”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保证。
论证:“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随着王权被逐渐剥夺,责任内阁制形成并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带来宽松平和的社会政治环境,人们为追求个人目标,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对财富的追逐和才智的迸发,带来新机器的发明和近代工业的创办。加上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工业革命爆发。因此,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条件。
视角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根据材料,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式:注重科学试验;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典范;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
拓展深化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范围
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发明也在英国
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开始部门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主要发生在重工业及基础工业领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技术来源
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的广泛影响
生产力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垄断组织
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社会生活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
世界市场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金本位制(选必1,P90)
背景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形成
(1)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2)此后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特点
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作用
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思维点拨
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历史的进程。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而且还利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手段,把世界连结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选必2,P26-28)
变化
视角
概况
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问题
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措施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步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表现
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
影响
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表现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影响
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
原因
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表现
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中公共区域多设有标准钟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背景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措施
(1)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2)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斗争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概念阐释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
视角1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 “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讲道:“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总之,这一批人把工业革命看成英国经济发展的飞跃,是明显的转折。
——摘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原因。分析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工农业人口比例改变;生产组织革命,工厂制代替家庭手工业制;生产动力革命,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和自然力;伟大的发明都是短时间内完成的。
社会影响: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
视角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材料 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傲视列强,伦敦也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伴随着19世纪最后20年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积累了大量黄金储备,英镑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一战前得以确立,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
——摘编自丁志杰、陈雪婷《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伦敦成为当时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英殖民帝国的建立扩大了英国的贸易和融资范围;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为英镑成为世界货币提供了机遇。
拓展深化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1)提高生产力:工业生产能力大增;交通运输业革命节约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促进农业变革等。
(2)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工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生产组织形式先是工厂制度出现,后来垄断组织形成。
(3)国家治理模式调整: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干预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农业的就业人口与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工业以及服务业占比提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决定力量。
(5)社会阶级结构变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通过议会改革更多地参与政治;工业无产阶级觉悟提高,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6)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城市人口增加并逐渐超过乡村人口,出现国际化的大城市,城市建设与生活设施有所改善。
(7)国家颁布社会立法: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资产阶级统治,在工人运动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一些社会立法,力图解决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济贫法等,这些措施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进步。
(8)人民生活变化:人们时间观念增强、劳动时间减少、注重教育、文化水平提升、人口增加、妇女在职场发挥的作用加大,社会地位提升。
(9)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生产能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密切了世界的联系。通过殖民侵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确立。
(2022·广东卷)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命题设计]
聚焦考点
工业革命,世界近代经济的划时代变革
情境设置
材料以18世纪后期英国工厂主剥削工人为情境,考查英国社会的变化
[解题指津]
易错排查
准确理解概念。工业结构是指工业的构成,涉及轻工业、重工业或各具体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材料中没有涉及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A项错误
时空不符。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此时工厂里的工人大多不再是手工工人,C项错误
主题与题支不符。材料并未涉及工业革命与物价上涨的关系,D项错误
关键能力
准确理解材料内涵。由材料得出由于机器生产成本较高,工厂主通过加重剥削工人来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分化,B项结论正确
[方法点拨] 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解法分三步:①读:通过阅读题干,理清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②联:根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③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1.(2022·临汾一中期末)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答案 B
解析 蒸汽机大量应用以后,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工业城市,即蒸汽机推动了城市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C项错误;改良蒸汽机没有推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D项错误。
2.(2021·湖南卷)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正是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D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专业性的科学理论,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生活的改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期刊,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
3.(2021·1月浙江选考)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时间
生铁
石油
轻重工业比重
1860年
84万吨
1.2万吨
1 820万吨
50万桶
2.4∶1
1900年
1 401万吨
1 035万吨
2.4亿吨
6 362万桶
1.2∶1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生铁、钢、煤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②正确,故A项正确;二战后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期间,《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③和④说法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C、D错误。
4.(2020·江苏卷)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 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答案 A
解析 “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 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环境污染问题是由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造成的,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故选A项;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是贫富悬殊差距太大,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且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涉及社会精神危机,排除C项;1873年汽车还没有出现,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1886年诞生的,排除D项。
5.(2021·海南卷)19世纪中后期,酗酒之风在英国日益滋长。“1872年售酒法”规定,严格限制酒馆的营业时间,对于无照经营、酒水掺假、向未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店主施以罚款乃至没收营业执照的处罚。这反映了(  )
A.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B.工业革命促使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售酒法的颁布限制青少年恣意妄为
D.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中后期正值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为应对酗酒之风颁布法律,而且对向未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商家予以处罚,这体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逐渐走向完善,A项正确;阶级关系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C项夸大了售酒法的作用,排除;题干没有强调法律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排除D项。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3·抚顺高三模拟)英国某经济史学家在提到工业革命动因时认为,新式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在英国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和大规模地应用,“包括蒸汽机、水力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焦炭冶铁技术等,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但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这反映出(  )
A.高工资水平是推动工业革命的一个因素
B.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C.英国煤炭的价格高利于工业革命开展
D.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纺织业领域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但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可知,这样可以减少成本,使利润最大化,故选A项;题干未提及圈地运动,排除B项;“利于”不符合逻辑,材料强调推动工业革命的一个因素是“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即资本家重点考虑人工因素,排除C项;材料中探讨的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未讨论工业革命的集中领域,排除D项。
2.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圈地运动发展到了议会圈地时期。据资料统计从1700年到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增加了81%,而这个时期的农业人口却只增加了8.5%。据估计在1750年到1800年之间英国粮食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由此可推知圈地运动(  )
A.降低了英国农村人口出生率
B.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进行
C.是英国政府发起的经济改革
D.是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圈地运动后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进入了城市,客观上助推了当时的工业革命,故选B项;圈地运动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而不是降低了英国农村人口的出生率,排除A项;题干中的圈地运动发生在议会圈地时期,代表的是政府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助推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业革命的进行,所以不是经济改革,排除C项;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圈地运动,排除D项。
3.(2022·泉州实验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如果有什么原因比别的因素更多地促进工业革命发生的话,那就是社会模仿。”首先,富人跟贵族在追求时髦方面互相竞争;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也参与了这种竞争;到18世纪末,技工和雇工也参与了这种竞争,因而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材料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C.国内市场扩大推动了技术的变革
D.经济发展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富人和中产阶级模仿贵族消费,促进了技术的变革,C项正确;工业革命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市场扩大推动了技术的变革,不是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4.下图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  )
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
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
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该学者论述了古代中国、阿拉伯帝国、意大利三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科技发达,但是他们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却在英国这个欧亚大陆最西北边缘的岛国发生”,据此可知,该学者所思考的问题是“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故选B项。
5.(2022·日照高三期末)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演示文本。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殖民扩张,欧洲经济的发展,殖民地的扩张推动市场进一步扩大,但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始了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B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6.(2022·济南三模)1701年、1720年,英国两次通过棉布法案,禁止印度棉纺织品输入,但收效甚微——仅仅让走私愈演愈烈。1814—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C.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D.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不是出口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与殖民掠夺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7.(2022·天津河东区二模)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会雇佣贫困儿童在纺织业、煤矿业等行业中做工,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棉纺织业等行业技术革新非常快,机器变得越来越复杂,童工很难操作机器。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B.英国社会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
C.工业革命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
D.职业教育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童工因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术,而难以操作机器,说明操作机器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术,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社会关注人权问题,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劳动力供不应求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对工人进行职业教育的信息,排除D项。
8.(2023·南通模拟)如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图中数据表明(  )
A.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B.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岗位
C.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D.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答案 D
解析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实际工资指数大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D项正确;价格指数最高是出现在1813年,不是逐年上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岗位的增多,排除B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工资水平提高,工人生活得以改善,而不是恶化,排除C项。
9.(2022·浙江北斗联盟联考)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
D.政府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代价是日益恶劣的环境,为此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管理,C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政治体制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从侧面表明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2022·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创新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缓解了劳资矛盾
C.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D.反映了国家干预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后半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因此出现了企业投资技术创新、自主科学研究等现象,C项正确;1765年工业革命兴起,排除A项;劳资矛盾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排除D项。
11.《美国现代化道路》中写道:“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这是因为(  )
A.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乡村的繁荣
C.汽车时代加速了城市人口的饱和
D.汽车时代致使城市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汽车产业采用流水作业法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汽车产量增加,更多人可以使用汽车,便利了城市中的富人离开城市去郊区居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乡村繁荣,排除B项;材料强调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城市环境污染加重,排除D项。
12.(2022·日照二模)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D.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
答案 C
解析 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点是1907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垄断组织)立场强硬,据此可知,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劳动人民”,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社会贫富分化问题,排除B项;题干内容不涉及“政府行政权力”问题,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1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从6世纪到18世纪末,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阶段。作为早期资本主义主要象征的手工工场,不管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全都是商人开办的,英国的资本主义农场也是商人租地办起来的。商人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体。他们除去控制工业之外,其上层还以借贷手段食利,聚敛财富,演变为金融家和财界巨子,成为资产阶级中最有实力的金融资产阶级。他们的主要业务是购买国债和为政府包税。这个主要由包税人和银行家组成的金融资产阶级,实际上扮演了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和领导者。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像政治革命那样,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引起局势的大动荡。但是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变,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挡这个趋势,只能去适应它,即便是执政者也无法例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的历史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实质及其历史条件。(9分)
答案 (1)历史依据:世界历史开始向近代转型;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
(2)实质: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其逐渐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历史条件: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知识;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等。
14.(2022·北京101中学高三模拟)(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化
美国
美国工业革命从移植英国技术开始,但很快创新了标准制度,通过机器和零件的标准化,促进了大规模生产;1790年,美国国会通过首部专利法,1890-1900年,美国政府颁发了234 956项专利证书;1896年,美国通过战争夺取墨西哥领土,经济区域迅速扩大;钢铁和汽车工业是美国工业增长中占重要地位的产业,1899年美国钢产量占到世界钢产量的43%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涌现出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900年,资本在百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大企业已比比皆是,它们占企业总数的0.9%,却占工人数量的25%和工业产值的38%;1860—1915年到达美国的移民总人数为2 850余万
德国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德国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采矿与冶金钢铁工业成为德国领导性的工业部门;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遍及采煤、电气等工业部门;德国政府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并大力资助私营企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政府对经济的改革措施都是以政令方式颁布实施;19世纪末,德国所占殖民地不到英国的1/10。从大陆扩向全球,建立幅员辽阔的殖民帝国,成为威廉时代对外政策的重心
俄国
19世纪中期一批英国工程师到俄国设厂并向俄国输出机器和技术人才;19世纪50年代俄国棉纱生产的集中,使大型棉厂添置机器织布、机器印花,向联合型方向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俄国奉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1861—1875年先后授权141家机器制造企业免税进口金属;1860—1879年,俄国机器制造企业增加近1倍,产值增加了5.5倍,但重工业这一关键部门的资本主义改造仍极为缓慢
从以上材料中提炼两条促进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提炼因素正确;说明充分;逻辑合理。)
答案 因素1: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史实说明:俄国奉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兴办教育重视人才等;德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以政令方式推动经济改革;美国通过专利法,给予发明人以专利保护,鼓励创造发明。
因素2: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
史实说明:俄国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普鲁士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明治维新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
因素3:变革生产方式推动工业化发展。
史实说明:美国重视重工业和垄断企业的发展;德国采矿冶金部门发展迅速,垄断组织遍及采煤、电气等工业部门;俄国重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258历史第七讲解析
为什么英国会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新時代的鐘聲
工业革命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后遗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