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7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课时7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特别提醒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2)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互余,即图中90°-α。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1)移动规律
①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②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1.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1)日地距离法
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时间为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时间为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①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因为太阳光线与该点的地球表面垂直)。
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垂线法(晨昏线法)
①过地心(图中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线为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且其所在平面通过地心)。
②观察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状况,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
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关键信息点拨]
南北半球日期一致,但季节相反。
即将进入夏季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太阳直射点离甲越来越近。
冬季临近意味着气温越来越低,太阳直射点离乙越来越远。
入秋失败,可知是夏末,所在地气温逐渐降低。
黑夜漫长应是当地冬半年,昼短夜长;向北望去可看到极光,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并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最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选D。
考向1 通过“黄赤交角”考查“综合思维”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因此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图②,故选B。第2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受地球公转快慢的影响,与黄赤交角无关;极昼极夜的范围为从极圈到极点之间,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则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故选C。
考向2 通过“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考查“区域认知”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④点后的一周内,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A.皖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正适合播种小麦
B.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现象
C.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逐渐推迟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4.9月15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其后一周内即为12月23日至12月29日之间。皖北平原大部分地区适合播种小麦的时间是9~10月份左右,A错误。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现象的时间是秋分日之后,B错误。冬至日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京日出时间逐渐提前,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逐渐提前,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12月23日至12月29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正确。第4题,太阳直射点位于②(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③(赤道)上时为9月23日前后,故9月15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②③之间,B正确。
课时精练
下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读图,完成1~2题。
1.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为(  )
A.23°  B.46°  C.67°  D.90°
2.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则(  )
A.热带范围增大1°                        B.北温带范围增大1°
C.北寒带范围增大1°                     D.南寒带范围减小3°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因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则图中①为黄赤交角,②为①的余角。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为67°,故选C。第2题,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若黄赤交角增加,则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缩小,即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范围和极圈以内的寒带范围增大,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温带范围缩小。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即黄赤交角增大1°,则热带范围增大2°,北温带范围缩小2°,北寒带范围增大1°,南寒带范围增大1°,故选C。
(2023·江苏苏州期中)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绕地飞行轨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为42°24′,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读“神舟十二号飞船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图1)和“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图2),完成3~4题。
 
3.图中A点为飞船第一次到达最南位置,当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位置时,其地面对应点的地理坐标大约是(  )
A.(42°24′N,105°E)                     B.(42°24′N,105°W)
C.(42°24′S,82°30′W)                D.(42°24′S,127°30′W)
4.飞船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是图2中(  )
A.①位置附近                               B.②位置附近
C.③位置附近                               D.④位置附近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飞船绕地飞行轨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为42°24′,这个角也是我们一般情况下看成的纬度度数,所以飞船到达最南和最北的纬度是42°24′S、42°24′N。飞船在A点的经度是105°W,因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当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位置时,应该是90分钟后,即1.5小时后,此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了22°30′,到达127°30′W,因此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位置时,其地面对应点的地理坐标大约是(42°24′S,127°30′W),D正确。第4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是1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是7月初,故③是北半球冬至日,①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④为春分日,②为秋分日,飞船飞行期间为6月,太阳直射点在图2中①位置附近。
(2023·山东青岛模拟)邮票的方寸空间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纪念邮票。读图,完成5~6题。
5.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北半球,向北移动
6.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  )
A.2月4日                                     B.2月8日
C.2月18日                                   D.3月5日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一年24个节气,两个相邻的节气相隔大约15天,所以雨水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前一个月,约是2月18~1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故选B。第6题,立春在春分的前45天,从而可以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2月4日前后,故选A。
2022年6月3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据此完成7~9题。
7.2022年“端午节”这一天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8.当地球从图中C位置运行到D位置,地球的公转速度是(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逐渐变快                                    D.逐渐变慢
9.“端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答案 7.A 8.B 9.A
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2022年6月3日是端午节,与夏至日最接近,A正确。第8题,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当地球从图中C位置运行到D位置,即从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中间要经过1月初,因此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B正确。第9题,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正确。
(2023·湖北武汉模拟)“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记日游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字九划,九字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尽桃花开”,春回大地。下图1为“九九消寒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九九消寒图”中“珍重”期间,无锡(  )
A.昼夜长短差值不断增大
B.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C.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
D.正午时照进室内阳光的面积不断扩大
11.“九尽桃花开”时(  )
A.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B.太阳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
C.东北平原春耕开始
D.北印度洋满载石油的船只顺风顺水
答案 10.B 11.A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珍重”期间是五九到六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无锡昼夜长短差值不断缩小,A错误;白昼逐渐增长,日出时间不断提前,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C错误;正午时照进室内阳光的面积不断缩小,D错误。第11题,“九尽桃花开”时,是冬至后81天,时间在春分前,此时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A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B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春耕时间在5月份左右,C错误;没有表明北印度洋船只的航行方向,因此无法判断是否是顺风顺水,D错误。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我国国庆节(10月1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13.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小寒→大寒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立秋、白露、寒露、小雪分别是8月8日前后、9月6日前后、10月7日前后、11月22日前后,最接近国庆节的节气是寒露,故选C。第13题,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A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B错误;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错误;小寒→大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自转和公转
2014三维设计课时跟踪检测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公转运动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一单元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大家论道 | 昼夜长短同太阳直射点相关性规律探析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规律
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公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