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3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 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体系架构]
课时43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考点1 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2)从全球来看
按半球
主要居住在北半球
按纬度
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
按距离海洋远近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按海拔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从区域来看
按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按大洲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按国家
截至2018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国家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
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
气候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水源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
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人文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
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021·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1~2题。
1.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2.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
[关键信息点拨]
图中经纬度信息显示,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该地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冰期
冰川向海推进过程中不断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结束,冰川退缩,被切割的海岸因地势相对低洼而被海水淹没,出现破碎地形。
图中乙处虽位于中纬度、东海岸,但因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造成人口稀少。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图中甲地纬度高,早期冰川广布,冰川侵蚀作用强,海岸线破碎,峡湾广布,故选C。第2题,乙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不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造成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A正确。
考向1 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考查“区域认知”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  )
A.渭河平原                                   B.秦岭
C.汉水谷地                                    D.大巴山
2.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最大值约在34°N,该区域位于秦岭以北,由此可判断为渭河平原。故选A。第2题,由图可知,人口密度大的区域海拔较低,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则为海拔较高的秦岭和大巴山。因此,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故选D。
考向2 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南京市模拟)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近年来,叙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下图示意1950~2020年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2010年以前叙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
A.南多北少                                   B.南少北多
C.东多西少                                    D.东少西多
4.导致2010年以后叙利亚总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家庭  C.战争  D.灾害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地中海沿岸为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形平坦,降水较多,自然环境更为优越,因此叙利亚西部人口密度更大,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即西多东少。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叙利亚国内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可知,由于受战争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后叙利亚总人口数呈减少趋势,C正确。
考点2 人口容量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
2.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过快增长产生的问题
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越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②环境问题: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③社会问题: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如下所示。
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图示
实质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数)——是一个警戒值
强调的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数)——是一个合理值
区别
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相同点
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021·北京地理)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1~2题。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关键信息点拨]
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是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
根据图例可知: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力大;目前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移民。
本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力大,且甲地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移民,A对;乙地在N县,不在M县域内,跨行政区不便于协调,且乙地绿洲面积虽大但是居民点规模大,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不能再容纳更多迁移来的人口, B错;丙地绿洲面积小,居民点多且规模大,环境承载力可能已接近极限,C错;丁地附近为地质公园,需要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D错。第2题,本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C对、B错。该区域有地质公园,需要对地质地貌加以保护,重点产业不能以开采矿山为主,A错;该地区河流为时令河,不适合发展水上项目,D错。
考向1 通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考查“区域认知”
宁夏经济欠发达,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脆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7.8%。下图示意2010~2021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及预警结果,指数越趋近于1,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接近最优水平。据此完成1~2题。
1.宁夏生态脆弱区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经济欠发达
C.人口稠密                                    D.资源匮乏
2.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  )
A.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B.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C.执行严格的生育政策
D.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因此生态脆弱区占比高,A正确;生态脆弱与经济欠发达没有一定相关性,B错误;宁夏人口稀少,C错误;宁夏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贫乏,因此不能笼统说宁夏资源匮乏,D错误。第2题,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最少资源拥有量。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促进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由巨警向无警快速转变的措施是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供给量,B正确。
考向2 通过“人口容量”考查“综合思维”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下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3分)
(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7分)
(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6分)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沿高山山麓冲积扇、河流和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2)高。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3)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
课时精练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
A.人口密度                                   B.人口数量
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
2.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
A.东亚  B.南极  C.西非  D.北亚
3.图中①处人口分布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地处平原                                   B.距海较近
C.海拔较高                                    D.气候湿热
答案 1.A 2.A 3.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单位(人/km2)可知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即人口密度,A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200人/km2的地区主要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等地,A正确;南极地区人口密度<1人/km2,B错误;西非、北亚人口密度<100人/km2,C、D错误。第3题,①处人口密度小,该地为南美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密度小,D正确。
(2023·天津部分区模拟)下表为2020年天津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读表回答4~5题。
2020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2020年末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20年初户籍人口(万人)
和平区
35.5
35 000
44.31
南开区
89.04
22 821
88.83
河北区
64.77
23 704
63.75
西青区
119.51
2 183
44.73
4.表中四区(  )
A.和平区商业、服务业发达,导致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B.南开区户籍人口数最多,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河北区和南开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相差不大,恰好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D.西青区外来人口数量多,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异大
5.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气候、地形                                B.经济、历史
C.水资源、宗教                             D.政策、交通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根据表格,和平区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表明该区经济落后,以人口迁出为主,商业、服务业欠发达,A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少无关,B错误。材料中没有给出河北区和南开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数值,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人口合理容量,C错误。西青区户籍人口远远少于常住人口,表明外来人口数量多,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异大,D正确。第5题,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区域内陆形均平坦开阔,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四区人口密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开发的历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等存在差异,人口发生迁移,形成了四区人口密度的差异,B正确。四区均属于天津市,水资源、宗教差别不大,城市内部交通状况均较便利,差异不大, C、D错误。
《清稗类钞》记载:“鸡鸣岛属山东登州府荣成县,孤悬大海中,明代曾置卫所。”鸡鸣岛面积0.3平方千米,岛上现有居民66户,近200人,主要从事渔业生产。鸡鸣岛是2013年某电视栏目的拍摄地点,节目播出后,人气爆红,渔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下图为“鸡鸣岛位置图”。据此完成6~7题。
6.2014年该村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历史峰值,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口自然增长快                         B.外来人口迁入
C.养老基础设施完善                      D.村民返乡回流
7.制约该海岛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鸡鸣岛是2013年某电视栏目的拍摄地点,节目播出后,人气爆红,渔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外出人员返乡从事乡村旅游服务业,导致2014年该村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历史峰值,D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该海岛四面环海,岛屿面积小,难以存储淡水,导致该海岛人口合理容量低,B正确。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4分)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8分)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6分)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荒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有一条与胡焕庸线垂直的线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从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看人口承载力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
地理总复习 | 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要点突破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360文档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