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22】浅谈自主学习

——关于“自主,合作,质疑,探究”的再思考

《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对于这样的概念,理解的深度不同,做法亦不同。

一、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大旗之下出现太多的表演化课堂,老师不说话,学生自己看,自己做,就是自主。课前导学案、导学卡漫天飞舞,学生课桌前奋笔疾书,课堂上讨论热闹非凡……但无论是哪种五花八门的形式,都还是停留在老师设计好了问题,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不讲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早已变成了一节所谓的“自主练习课”。久而久之,学生们早已缺失了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甚至是丧失了自主意识,只是在被动的接受,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回答问题,被动的解决问题。这种“被动”恰恰违背了新课改提倡的“自主”。课改名校的课堂上教师不多讲,但我想他们一定注重的是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而并非是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设计的题目。

二、问题的原因

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在于教育者对于新课改的理念认识把握不深刻。我们学到的只是皮毛,而没有精髓。

1.思想认识上不够充分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教育者们都明白教师要转变为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一直以来却都只是把自主学习停留在表层,其实课堂内容不变,只是讲课的模式变了,老师不再“满堂灌”,代替教师讲解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链接,我们以为以这些教师认为重要的核心问题为线索去引导学生,进而让他们讨论解决问题,就完成了自主学习。但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教师的问题仍旧成为了牵着孩子们走得绳索,他们在教师的“过度引导”中完成教师的设计。

2.创新发展上畏首畏尾

通向课改成功的道路本该有很多条,发展的形式也本应该多种多样。但我们却盲目的照抄照搬,一味的模仿表面,完善表层,不研究,不反思,不切合实际的贯彻落实,淡化了创新意识,面临着课改瓶颈。

三、一些想法

突破瓶颈,大胆创新,找到真正意义上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笔者近期构思了“自主提问法”。该学习方法以“学生问”、“学生答”为核心思路,围绕 “自学——提问——交流——解答——质疑——梳理”的过程,开展教学。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由他们自己思考文本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并能够自己解答。这个环节是同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形成更为精致的学习问题导引,进而在全班同学的梳理展示中提出质疑,并共同解决。这样的“自主”,实质上是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命题人”,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吃透文本,加深理解,充分交流,大胆质疑。那么这样就必然要求教育者要努力潜下心来搞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把握教学重点,深挖教材,只有自身对教学有了更有深度的理解,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数学研修日志5篇
课堂释疑:留点“尾巴”更圆满
放手?生成?批改—学案使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学生逃课的背后
教学研究:老师,请放慢您的脚步(外一篇)
语文科组认真学习孔令月副校长的“听课总结汇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