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的焦虑:“书,永远读不完”

来自公众号《江湖百晓生的思过崖》。

拆解复杂的知识,记录独特的思考

“书,永远读不完”

今天在群里面看到他们的焦虑。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慨,那么多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


我算了下我自己,二月读的书。

拆掉思维的墙
好好学习
2022年2月7日-2022年2月10日 运营之光
2022年2月11日-2022年2月17日 《产品方法论》

就算知识点不算太密集的书,乐观一点,三天一本书,我一年,也才只能看100本。望着书单,真是望洋兴叹~

让我想起庄子的感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人的生命是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去追无限,不行的。

后面我想起下面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

第一种应对办法:《书,读完了》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与之前的观点不同,作者金克木认为,在一棵文化树中,枝繁叶茂,但是其根往往就那么几根,于是他做文化寻根这样一件事,找出了影响文化的几本关键的书。

再做一个比喻,这几本书就好比是本尊。而其他的书都是他的肖像画。见过本尊就够了,不需要去看副肖像画。

12本书

当然,这本书后面还推荐了很多书和文章。但是相比而言已经精简了太多。

所以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看经典的原著即可。(前提是你能看得懂~)

受这个观点启发,我改进了对《产品方法论》的学习笔记,将其内容分层,

分为,引用的部分和本书原创部分,一下子就将自己的学习压力缩减了。

比如其中的决策和认知偏差的部分,并不能马上学会,知道在哪去看就好。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有2个,一个是确实存在一种文化的根,二个是有问题就有答案,不能被问题困住,放弃求解问题。

第二种办法:主题阅读

在脱不花的学习课程中称为“国王法”,也就是以一个主题找一堆书,并不是每本书看完,而是就某个主题去阅读不同书籍中关于这个主题的部分。

这是必备的阅读技巧。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出,阅读的2种方法。一种是目的型,主题阅读就是这样的,以目的开始,以目的结束。另一种是,学院式,考试式,这种以学习一整块知识体系为目标。

很多人会鄙视第二种阅读方式,其实不然。如果时间允许,有时候真正带给你启发的,是非功利性的阅读。而掌握了一整块知识结构,能够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种办法:MAKE 最少必要知识

【写作的时候才想到】

这个来自李笑来的。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只需要掌握其中最重要且必要的知识。

MAKE(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其直译是,最少的可操作知识和经验。

比如PPT制作的2个原则,

留白、简洁。

为什么只需要掌握最少的知识即可呢?

因为知识分层次(道法术器),也分流派(编程中的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

如果只是解决问题,不需要知道茴字的N种写法,知道一种即可。

而如何确定一个领域的MAKE则是另一个问题。

反思:要永远自省

如果把“书,永远读不完”当成一个既成的事实,那么我们就画地为牢了。

通过反思,写作,与自己沟通,把他当做问题去思考,当做状态去描述,

看到我们,我们就可以借助学过的强大的知识和经验,正面对抗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所不知道的几个读书秘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完吗?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论是什么体验?
读过就忘?掌握这几点读书笔记方法,打造受用一生知识宝库
阅读效率低,看书速度慢,你需要掌握4个阅读方法
想明白这三个问题,你的阅读才会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