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年被贩卖,中年被打压导致瘫痪的“评剧皇后”新凤霞经历了什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热潮席卷而来。

“四大名旦”的纷纷出世更是彰显着京剧的全盛时期。

而她的出现,能在这个时代用评剧来对抗“四大名旦”分一杯羹。

凭借着俏皮灵动的“刘巧儿”与温柔贤淑的“张五可”让观众深深记住了她。

而她就是她是画家吴欢,歌唱家吴霜的母亲,被誉为“评剧皇后”的新凤霞。

她的一生坎坷多桀,但是她丝毫不畏惧并负隅顽抗。

01

1927年1月26日,又是人间年尾,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新凤霞踩着鞭炮声匆匆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本出生在江南水乡苏州,原名杨淑敏。

因为原生家庭清贫,几经辗转被卖到天津这座素有“戏剧摇篮”、“曲艺之乡”的城市。

从此她成了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直到被一个杨姓家庭收养

新凤霞的父亲依靠卖糖葫芦养活了家中八口人。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母亲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家中大小事务照顾孩子的重担全落在了她的肩上。

在那个重男轻女极为严重的贫苦年代,

小时候男娃名字越俗越好养活,而女娃根本是不配拥有姓名的。

从她记事起,邻里都喊她老杨家的小女儿,高兴了就喊大女儿,总之就是不值钱的女儿。

偶然一天,家中飞来一只鸟,在屋子里叽叽喳喳叫了半天也赶不走。

这时大伯父拉着父亲说道:“这鸟是喜鹊儿,吉鸟啊!常言道:出门见喜飞来凤,凤又是鸟中王。”

父亲看到小女儿也长这么大了,不如就叫她“凤儿”吧。

就这样,新凤霞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名字“凤儿”。

从此邻里街坊都这么叫了起来。

由于天津被称为“曲艺之乡”,甭管是京剧还是评剧,快板还是大鼓,

本地人大多都从事着戏曲相关的行业,

穷苦人家更是直接将年幼的孩子送去“戏园子”谋生。

而新凤霞的二伯父便是从事着戏曲行业。

1933年,6岁的新凤霞在二伯父的带领下,与堂姐杨金香开始学习戏曲。

从踏入这个行业开始她就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做“名角”。

“从我6岁唱戏那天起,就懂得我要当角儿,我要苦练。”

“人家一个小时练,我要多练一个小时。”

在戏班中,大家每天都是凌晨五点起床吊嗓子,想出人头地的新凤霞就四点起来练,比打鸣的公鸡还要早。

附近邻里家的狗一吠,大家都知道“小凤儿”又开始吊嗓子了。

她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能唱戏,唱好戏。

只要唱好了戏变成名角就能更换门庭,就能挣钱帮助父亲渡过这艰难的日子。

身上有了这个压力的新凤霞,兵来将挡水来土挡。

即使发烧、扭伤这些都成不了她继续练功的阻碍。

13岁时,新凤霞开始拜评剧老师学习评剧,因为有过学习京剧的功底,再稍加努力,很快她便开始登台上演。

不久后师父对她说道:“你是时候该起个艺名了,总不能将来大红大紫了没搁好听名字吧。”

新凤霞的师姐师妹当中都是“霞”字辈,霞的含义又代表着天上的光。

于是新凤霞将“小凤”这名字的来历讲给师傅听。

师傅听完后脱口而出“新凤霞,不错!这个名字好。”

从此,新凤霞这个名字就陪伴了她的一生,甚至还被标榜为“评剧皇后”。

02

新凤霞不但喜欢评剧,还喜欢各种各样的地方戏,“河北梆子”、“西皮”、“二黄”等等都不在话下。

她从小跟着师父走南闯北,也搭了好多地方戏的“班子”。

无论是“秦腔班”还是“丝弦班”新凤霞都学到了不少。

这也使得她积累了丰厚的戏曲素材。

1944年,新凤霞在舞台上经常出演一些大杂烩、大反串的戏。

有一次新凤霞和一个男演员要同台演出一部叫作《拾黄金》的戏,除了唱评戏之外,还要唱其他剧种有名的唱段。

一场戏唱下来往往要三四个小时,观众也很乐意为这种戏买单。

不巧的是,与她同台的男演员突然发高烧,不能上台。

这下可把整个戏班子难为坏了。

如果“回戏”的话,观众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于是新凤霞就找到戏班的老板说“我一个人唱一出戏试试”。

戏班老板看到她这么说可高兴坏了,终于解决了燃眉之急。

于是便在板子上用毛笔写道“男演员抱恙不能登台,今晚演出全由新凤霞一人表演,不愿意看的可以退票。”

当天晚上,戏园座无虚席,新凤霞使出了全身的本领一个人唱了一台戏。

这场“独角戏”收获了莫大的成功,新凤霞的名声也变得响亮起来。

老板做了一个决定,就是等那个男演员康复后,还让新凤霞一个人演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就这样唱了几天后,后台里来了一个老演员,他就是张笑影先生。

张先生对新凤霞说了一段话让她懂得了“给人留饭”的道理。

“我比你早唱了几年戏,不过说我是个有钱的公子哥儿,但是我喜欢戏,所以就下海唱戏了。”

“唱戏之后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给人留饭吃。”

“你现在一个人唱一台戏,后台还有那么多的配角,这些绿叶扶持你,你这朵红花才能开的更好看”

在听到张先生的一席话后,新凤霞找到戏院老板说道:“明天我还是继续和男演员一起唱吧”。

作为一个艺术家,并不是只在舞台上闪着华彩就真能称之为艺术家。

真正能够竖立在人心目中的,其实是艺术家做人的一种品德。

毕竟所有事情终于的就是“人品”二字。

03

1949年,新凤霞从一个贫苦的民间艺人翻身得到解放。

就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后,新凤霞怀着满腔热血投入到国家所组织的文艺队伍当中。

她很想塑造一个解放区的劳动妇女形象的评戏,正巧这时北京市妇联递给她一个本子。

这个本子就是陕北的评书《刘巧儿团圆》。

新凤霞拿到这个本子后,就开始和剧团中的演员排练起来。

无奈当时剧团中没有编剧也没有导演。

于是他们便请了一名“说戏人”前来负责分配角色。

等分配好角色后,大家便一股脑扎进剧情里,有些剧情完全靠着演员即兴表演,临场发挥。

当时北京文化局上级在看了这部戏后,觉得这部戏很不错,还能再改进 。

听完这段话后,剧团里便请来了导演、编剧、服装、美工、灯光等等专业人员。

演员们在导演的带领下通过正规的排练和加工,这部焕然一新的《刘巧儿》演出后收到了观众热烈的欢迎。

那年刚好赶上宣传《婚姻法》,新凤霞便带着这部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去做宣传。

1951年春节,新凤霞和剧团前去北京为领导演出庆贺,表演的就是《刘巧儿》这部戏。

舞台上帷幕一经拉开,台下的掌上震耳欲聋,就连台下的首长都站了起来。

这下可让台上的“刘巧儿”吓坏了,她心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丑了。

原来人家是看到了窑洞。

刚离开延安的领导们看到窑洞炕上坐着一位小姑娘,身穿一身红衣服在纺线,觉得特别亲切。

而台上的新凤霞却不知道是什么缘由,看到这种场面一走神就给忘词了。

待到演出结束时,身为这场晚会主持人的画家钟灵将新凤霞领到休息室会见各位领导。

领导们看到梳着一根大辫子,带着蓝饭单的新凤霞,完全就是一副延安小姑娘的土样子。

于是张口说道:“你唱的挺好,就是听不出你唱的什么话来。”

原来当时忘记第一段词的新凤霞有声无字的给哼了下来,打了圆场。

当时其中一位领导还纠正了新凤霞纺线的动作 。

只见他盘腿坐在台毯上,右手摇着纺车,左手送线对新凤霞说道“你要这样一摇一送,这样才比较真实。”

就这样,在领导的教导下新凤霞还真就学成了一手纺线的好本领。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新凤霞出演的评剧《刘巧儿》拍成同名戏曲电影,一时间轰动大江南北。

从此,评剧这种在北方流行的小剧种也闻名全国。

那时剧院用麻袋装着观众的来信送到新凤霞家中。

而这些来信中就有着一位新凤霞最忠实的观众,以至于后来成为了一生挚友——封芝琴

而封芝琴就是现实中“刘巧儿”的原型。

在新凤霞演完了这出戏后,二人便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一直有书信间的来往。

就在1986年时,封芝琴亲自前来北京探望生病的新凤霞。

二人一见面便流下激动地眼泪,手中握着“刘巧儿”的雕塑。

0

时间回溯到1957年,在老舍先生的引荐下,新凤霞认识了著名剧作导演,大才子吴祖光。

新凤霞曾出演过吴祖光所写的《风雪夜归人》,而他也早对新凤霞暗生情愫。

两人相识3个月后如期而至的举行了婚礼,成为当时文艺界的盛事。

婚礼的支持人是被誉为现代大文学家的郭沫若。

而“四大名旦”以及“相声大师”侯宝林,孙宝才等人。

纷纷为这场盛世婚礼的宾上客。

一位领导则在婚礼后特别宴请这对新婚夫妇前来西花厅做客。

“按理说,我该到场祝贺,但我这一来,现场就得戒备,你们这婚礼也就办不成了。”

新凤霞在戏曲界不但名声大振,在书画界也有一番造诣。

有一次,吴祖光邀请齐白石、梅兰芳和郁凤等好友前来家中做客,

吃饭席间,齐老目不转睛的盯着新凤霞,坐在一旁的郁凤看不过去了,用胳膊推了一下齐老说道:“不要老盯着人家姑娘家家的看,这样不好”。

没想到齐白石心无芥蒂的说道:“凤霞生的好看,当着祖光面多看一眼也无妨,绝无私心杂念!”

只见当事人新凤霞大方说道“齐老您随便看,我本身就是戏剧演员,不怕被人看的”。

这一席话可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逗笑了,当下齐白石便认了新凤霞为义女,收她为徒,亲自教她画画。

这样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1957年年底,吴祖光受特殊时期影响,去了黑龙江。

新凤霞则搬进了集体宿舍,文化部的一位领导找她谈话,只要她肯离开吴祖光,就可以继续在舞台上唱戏。

然而她却坚毅的说道:“王宝钏等薛平贵等了十八载,那么我可以等祖光二十八载。”

就因为这样一句话,新凤霞也被掺和进去。

她白天挨骂,晚上登台献唱。

从台上下来又要去刷马桶,当时支撑她唯一走下去的那个信念就是等候自己的丈夫吴祖光归来。

三年后,吴祖光再一次被“揪”了出来,连带着新凤霞一起受到牵连。

在被痛打辱骂中,新凤霞左膝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再也不能登台唱戏。

1979年,新凤霞终于得到了彻底的翻身,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曾经饱受折磨的身躯,坐在轮椅上讲学授意。

为评剧培养了一大批诸如谷文月、刘秀荣、戴月琴这样的知名评剧大家。

而离开舞台后的新凤霞也并没有倒下,她开始着重于绘画创作,从她笔下出手的花鸟鱼兽就像她戏曲艺术一般清新淡雅。

1994年新凤霞还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

除此之外,新凤霞还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创作了《新凤霞回忆文丛》、《新凤霞说戏》等巨著。

新凤霞就像她的名字一般“喜飞来凤”,

她自出生起就是一名纵横乱世的大艺术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家|“评剧皇后”的爱情故事
刘心武:听新凤霞说戏
新凤霞:从戏子到艺术家,丈夫是她的命,瘫痪后丈夫是这种态度
她是最美的评剧皇后,意外终身残疾,却活出了自己的风骨
评剧 “刘巧儿” 评剧皇后 新凤霞、赵丽蓉
评剧皇后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夫妇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