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0万”一碗的雕爷牛腩,你真的会吃吗?

大家好,我是旺哥报告。

2013年,北京市朝阳大悦城一家名为“雕爷牛腩”餐厅,正式对外营业,场面异常火爆,好多食客甚至不惜等待2个小时也要品尝这一碗“500万”的牛腩。从开业到陆陆续续在北京上海开设了7家门店,2015年9月,雕爷牛腩的营业额突破了6000万。但是就是这么一碗牛腩,在餐饮界带来了无限的话题,有追捧的,有谩骂的,有热爱的,也有吐槽垃圾的。随着雕爷退出股东之列,雕爷牛腩也慢慢走下了神坛。

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目前还可以从餐饮从业者口中听到雕爷牛腩的故事,其中不乏对雕爷牛腩的吐槽之声,吐槽产品垃圾,雕爷说的味蕾没打开就是忽悠人,等等。2012年,我有幸成为了雕爷牛腩第一批员工,时至今日,自己创业,我从一个餐饮创业者角度来说说,你真的吃明白这碗牛腩了吗?下面我从产品,门店运营,品牌营销来聊一聊我个人的理解。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与见解,在评论区一起聊聊。

首先,产品角度

雕爷牛腩的配方来源,雕爷自称是从香港食神戴龙(不了解戴龙的可以自行查询)手上,花费500万元购买。从这一操作上可以甩开其他同行一大截。但不论这配方究竟价值几何,但是从这一手操作,极高地拉升了消费者的好奇心,让消费者有非食不可的劲头,究竟这500万的味道是什么样子。

当然,不是配方到手就万事大吉了,以求道的态度做一碗牛腩,这是雕爷对于一碗牛腩的追求,也是当时对于口味,产品研发的态度。作为亲历者,当时每天的任务就是吃牛腩,吃各种,各个产地的牛腩,从南到北,只为寻找到最优质的牛肉,研发最优的口味。以至于那一段时间,我看见牛肉就头大。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只为产品更好,口味最佳。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块,从开胃小菜,茶水,米饭,面汤,等等各个方面,都是用一种求道的态度来对待。都说中餐是最难标准化的,那时候还没有预制菜的概念,所以,那就一个个去试。从大米的产地,蒸煮时间,茶叶的产地,香味,搭配等,都详细地测试出来。说一个小案例,当时,一款沙拉,使用的配菜是芝麻菜(西厨餐饮同学应该知道)出品率还不到40%,一斤只能出4两。极致的追求,只为带来极致的口感。

产品研发成功后,要做大量的试吃工作,仅雕爷牛腩团队人员肯定是不够的。那就邀请各大美食爱好者来进行吧。雕爷牛腩开业前,壕掷1000万邀请明星与各大美食爱好者长达1个月的封闭内测期,内测不光是产品,还从出品速度,运营效率,服务多维度封闭测试,这期间通过对产品的海量测试,优化。让产品更加完美。

综上,从产品角度来讲,雕爷牛腩做得无懈可击。直至今日,也没有哪个餐饮公司可以有这样的态度。

第二,运营角度

一切为了效率服务。

先说后厨,为了提升出餐效率,雕爷牛腩所有的产品预制化。那时候预制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只有大型餐饮公司才有中央厨房进行一部分预制,剩余大部分工作都在后厨处理。雕爷牛腩发起道而行之,餐厅还未开业,中央厨房就已经建立了,更大限度保证后厨出餐效率。

后厨的效率提升带来了出餐标准的制定,所以对于厨师要求就没有更高的要求,也节省了后厨人员。这是保证餐厅高翻台率的一点保证。这也是为什么雕爷牛腩最高翻台率能做到8.68桌的原因。

前厅从服务,着装,点单都系统性培训,黑纱蒙面,不打扰,保持神秘,只做好服务工作。这其中有很多巧思,我就不多介绍。只说一个重点。产品设计与菜单。雕爷牛腩的菜品比较少,围绕12道核心菜品做到极致。所以在点单上节省了消费者决策时间。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其实也在慢慢被前厅人员控制,中餐法式吃法,一盘一盘地上,仪式感满满,节奏也在服务人员控制下不自觉加快了。一切为了效率。

餐厅运营上,效率为王。不管是前厅后厨,都好像精心设计的流程,一环扣一环,还可以通过人为适当提速降速,保证菜品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效率,同时还不影响消费者的心情。当然,雕爷后来说的那句,12岁小孩不得入内等等,都是为了效率服务。小孩子天然打破了雕爷精心设计好的节奏,就像是一首交响乐,来了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不光打乱了餐厅节奏,也打乱了消费者用餐的心情。至于带来的负面效果,我想雕爷也想过,但是,值得。

第三,营销推广

你和苍老师的距离,只差了一碗雕爷牛腩。

我想大部分知道雕爷牛腩的人,更多的是从苍井空那碗牛腩面开始的。

那时候没有抖音,没有小红书,更没有各种直播达人。但是,雕爷牛腩还是凭借互联网引爆了话题与热度。同样的事件,如果放到现在,那一定是核爆级的营销事件。我从几个营销点来说明雕爷牛腩的营销推广为何这么成功。

第一,利用互联网流量思维

流量在哪里,消费者就在那里。这句话不管是现在,还是当时,都是绝对不变的真理。流量代表一切。因此雕爷牛腩的宣传重心选在了当时流量巨大的微博上。有了流量池,就要想内容来撬动流量的关注。所以,雕爷牛腩品牌一开始就申请了微博企业号,通过介绍牛腩,戴龙,500万圈定了基础的流量人群。真正让粉丝增长的还得从上述1000万封闭内测期开始说起。

第二,营造神秘感,激发好奇心

封闭内测,各大明星、微博美食达人、网红封闭内测菜品,房车接送,神秘菜品,神秘面纱服务员,神秘的500万食神配方,内测期拒绝一切消费者,一切的一切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都太神秘了,让人真的不能拒绝好奇。是太好奇了。所以,这长达一个月的封闭内测期,吊足了广大消费者的胃口。

第三,门店开业,偶遇苍井空

一个月的话题营造,好奇心营造,终于在开业前夕,通过和菜头偶遇苍井空引爆互联网,让吊足一个月的消费者更加好奇,也更想第一时间知道征服苍井空的牛腩到底是什么味道。瞬间点燃了消费者进店消费的动机。

这其中还有很多小插曲,比如封闭内测期拒绝韩寒夫妇用餐,雕爷话题性引导,这一步一步,一环一环,充满了神秘,吊足了胃口。造就了雕爷牛腩一开业就火爆的场面。这一手,放眼现在,还真的没有哪个餐饮老板玩得出来。

当然,有火爆,就有话题,就会有各种的谩骂与拉踩。口味就那样,不好吃,雕爷味蕾没打开的傲慢等等,各种负面的消息接踵而至,包括广大餐饮从业者也都说雕爷牛腩的不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雕爷牛腩不复往日,充满话题内。

究其根本,就是雕爷牛腩在消费者心里预期太高,没有得到预想中的结果。口味上,百人百口,不能一杆子打死。只是从产品到价格这样的定位有一定的问题。消费者普遍喜欢高价值的东西平民化(略贵也行),不喜欢把平民化的东西卖得这么贵。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牛腩就是一个大众消费品,香港的牛腩面,咖喱牛腩也都是大排档食品,没有那么高端。但是到了雕爷牛腩,非要拉到这么高的逼格,卖到这么高的价格,那天生就无法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果一开始500万的食神牛腩配方,我通过平民化的消费方式,定位不那么高,定价没有那么高,我觉得广大消费者还是乐意接受的,毕竟我花了一个很少的钱吃到了食神配方的牛腩,这样就会带来一波好感。

而为了保持自己的定位与高逼格,雕爷不得不通过味觉未打开,只接待懂自己的人等方式与话题来持续保证雕爷牛腩的坚持。但是,毕竟高端的客户,懂自己的客户还是太少太少了。

从产品,运营,营销上,雕爷不愧是大师,也对得起态度二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最后败在了定位,败在了价格手上。拉高预期,降低接受门槛与客单,我想最后都会说一句,雕爷牛腩,真叼!

雕爷还是那个雕爷,牛腩却已经不在了,但是其中能学习到的知识真的很多很多,留下来的话题也很多,大家有不同意见探讨的我们评论区见。

旺哥报告,赚钱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餐饮企业如何落地互联网思维
羊汤馆的营销之路——不要误入歧途
雕爷牛腩资产耍卖,网红鼻祖死得悄无声息
雕爷牛腩:颠覆传统 用互联网思维玩转餐厅
顾客排队候餐的餐厅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企业,只有族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