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警醒:教育是一个身心和精神成长的过程
userphoto

2022.11.08 辽宁

关注

幸福脑学习:李景林

昨天一个家长给我打电活,让我帮帮孩子的爸爸。他每天陪孩子完成作业到凌晨2点,自己休息时到凌晨4点,早上6点起来,叫醒孩子,送孩子上学,他上班。她很担心孩子和丈夫的身体会出问题。她儿子都说:爸爸看妈妈的眼神都变了,没有时间爱妈妈了。

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拼命的补课学习,都在用更高的分数,希望在考场上,获得最有利的竞争力。考高分,上好学校,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是这个时代获得成功的逻辑。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必须要有拼命的精神和毅力。

绵阳是科技城,东辰是一所全球知名的学校,每年有全国各地的学子,在东辰学校就读,这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国际学校,据说,每年有十几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更有很多孩子考上世界名校。受学校的邀请,李莹在学校礼堂与300多名家长分享自己学习的体会,她现场为家长作诗,用26秒的速度准确记忆52张扑克牌。在学校热情要求下,她留下来,与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分享。东辰特别重视这次《大脑与学习》交流话动,提前一周,在校门口制作巨大的传宣牌。

我有幸参与了讲座,让我震惊的是,活动结束后,校领导带我们参观教室,整个楼道都被孩子们制作的艺术品占满,创意和制作艺术水平超出想象。这个学校更像是艺术学校,校导领说:只要孩子想学的,一切都会得到肯定和支持。家长和孩子想学'最强大脑',学校就会邀请李莹同学到学校分享。望着比大学校园运动场还大的运动场地时,我想,等外孙长大了,一定到东辰上学。

教育是一个身心和精神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生命的整个历程,成长是自己解放自己,获得生命自由,呈现生命智慧的修行。学校阶段性教育,是伴随英国工业革命,为培养产业人才而开办的。今天的学校,必须适应于今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积累不重要了,知识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正在进入终身学习型社会,终身创造的社会,文凭将成为历史。

痛苦源于迷茫,担心来自不确定性。我们对孩子学习上的焦虑,考分上的执著,都源于对未来的迷茫和竞争的担心。迷茫就会从众,担心就会快马加鞭。孩子总是走在科技发展的最前端,现在不会用手机和网络的孩子几乎没有,成年人不会用的比比皆是。越是学习不好的孩子,越精通手机、电脑和游戏。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学什么不学什么才是人类的智慧。大道潜行,大道逆行。面对未来,我们将孩子带到哪里?真的比考“分”更重要。

我们要对孩子身心和精神健康负责,不能把孩子和自己逼死在高考的路上。现在很多大学生胜任不了基本的工作,有些还找不到工作,不是专业知识不够,而是做人的基本能力都没有,无法进入工作。今年暑假找两个大学生做助教,一个拿着手机,一个人坐在角落,一看就一天,吃饭都要叫他。另一个麻木不仁,你忙死都与他无关,按着时间走,时间到了工作就算完成了。不是上大学不好,是靠“分数”上大学,把孩子逼成了只会考“分”的工具。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心有精神的人,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工具。不能用考分评判孩子的好坏。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妈妈带孩子找我,说孩子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我说孩子一定遇到什么事情?妈妈说:家里和学校一切都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经过潜意识测试,孩子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都没问题,只与自己有关系。他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心思学习了。我说:家里是否有事情发生?他说:没有。我说:你大脑里每天想最多的是什么?他脱口就说:想哥哥……,泪水随之流下来了。我帮他进行了潜意识沟通,让爱流动起来。

爱的思念,真情涌动,孩子的爱被“分数”淹没了。“分数”让太多的家长,无视孩子身心和精神的健康。“分数”培养出的孩子是“空心人”、'冷漠人'、'报怨人'、“窝居人”,这是我们要培养的好孩子吗?

现在学校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谁能说的清楚?孩子在学校身心和精神健康如何?谁在帮孩子做了什么?老师与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吗?当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时,我们就会懂得现在学校说:'家长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人',背后的用意。我们再不能把家变成第二课堂,再不能成为学校逼迫孩子考“高分”的打手。

一个身心和精神健康的人,才是国家、民族和家庭有未来的希望。一个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国家、民族和家庭富强的希望。“分数”代表不了人的一切,学校可以要考分,做家长的必须把目光投入到孩子身心和精神健康上来,孩子永远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家长的责任就是爱孩子,就是用温暖的爱,去呵护孩子身心和精神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对教育的警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亦父亦师
父母教子最易出错的三个地方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到底是让孩子更进步还是害了孩子?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肯多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