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吊瓶,你以为只是扎一针,其实约等于做了个小手术
userphoto

2023.04.10 辽宁

关注

输液,也就是打吊瓶,被很多人认为是“见效快”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实是一种具有相当风险的治疗,也是国外“最后的用药方式”。对于宝爸宝妈们来说,更别把输液当成治疗孩子感冒发烧的特效药。

输液是种“侵入治疗”

输液距离死亡,有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它是种“侵入治疗”。做手术开刀,很多人都要掂量一下风险,但输液时除了胆儿实在太小的,多数人不会说我考虑考虑再说。但是,和手术一样,输液也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输一次液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

据“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监控,在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病例中,85%以上是静脉给药。这是因为输液看上去只是一根小小的针刺破皮肤,实际上是直接介入血管,可以影响到全身血液,以及心肺的那个大大小小的血液循环中。

此外,输液中药物一定会直接刺激血管内壁,时间长了内壁就会变硬变脆,就像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似的。

操作要求必须精准

很多人知道,吊瓶中的水流得过快人就会心慌,其实由于输液中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比如,吊瓶中的药液温度过低,直接入血后人可能会哆嗦甚至发烧。如果小诊所用的输液管、针头或是吊瓶中的药液没达到无菌的要求,发烧都是小事,还可能发生静脉炎、心衰、肺水肿等严重问题。

此外,如果不小心让空气顺着管子进入血液,还可能引起空气栓塞,几十毫升的空气就能瞬间夺人性命。

直接入血抢救困难

人的体质各不相同,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个几乎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是口服药物造成的风险,哪怕是服用安眠药自杀的人,医生都可以迅速以洗胃的方式稀释药物、减缓吸收。肌肉注射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但吸收起来也需要一定时间,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能给抢救留下一些有效时间。

输液呢,这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直接到达身体各脏器,虽然“见效快”,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更快更严重,很可能因为无法争取到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

零微粒谁也达不到

质量再好的注射液,也达不到零微粒,没事就打个吊瓶,药液中的微粒就会慢慢积蓄到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处的毛细血管中,时间长了,微血管血栓、出血、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问题就可能出现。曾有病理学者解剖过一具生前大量输液的病人遗体,发现肺中有大量微血管堵塞,还有数百个肉芽肿!

联合用药需斟酌

细心的人会发现,挂在吊瓶上的药品清单上,一瓶液体中往往不止一种药,很多时候会是数种药物的混合液,其实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引发输液反应的几率就越大,微粒也可能因药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而增加。

抗生素滥用不得

国人输液,药物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各种抗生素了,这导致另一个严重问题——耐药。细菌也要生存,道高一尺它就魔高一丈,耐药的超级细菌不断出现,最终无药可医的后果还得我们自己买单。比如,青霉素的发明让我们以为终结了结核病,但在如今的耐药结核菌眼里,青霉素就是个P,而治疗耐药型结核,我们不仅需要花费数十倍的医疗费用,而且还可能依然控制不了它。

谁才需要输液?

1、病情危重并且发展迅速,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吞咽困难,无法进食的病人

3、存在呕吐、严重腹泻等影响药物吸收的病人

用药方式顺序

口服——肌肉注射——输液

最后说一句:输液和口服药物,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有病就输液,大错特错
滥打“吊瓶”的危害
专家告诉你盲目输液的危害
输液有哪些危害?
95%的人不知输液过多可致癌 对儿童伤害最大
【健康之路】认识乱输液的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