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块肉

 大块肉

               刘述涛

  小的时候,我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被家里派去吃酒席,因为我总是习惯不了那种吃到最后,乱糟糟的夹肉场面。每当记起这样的场面,我就会很自然的记起桌底下那一群为了一块骨头急得嘶牙咧齿的狗。

   到现在,我仍然想不明白,是谁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想出这么一个吃完酒席可以把桌子上的肉带回家的主意。这样的主意极大的丰富了吃酒席人的兴趣,也极大的把一群想要吃上肉的人给最大程度的丑化。

   我现在仍清楚的记得,在每一个人放下饭碗之后,桌子上所有的眼睛都开始盯着桌子当中的那盘肥嘟嘟的大块肉,手中的筷子已经等不及的伸向那盘大肉,只等席中一位年纪长的长者,站起来大喝一声:“开始!”

   顿时,筷子齐飞,盘中的肉立刻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各自准备好的菜叶、手绢、芋叶当中。像我这样反应慢,出手缓,只会在别人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把盘子当中只那四块可怜得再没有人要的骨头多可吃的肉少的大块肉拿回家。

   我把这样的肉带回家,自然少不了被我的母亲一顿数落,说我中看不中用,怎么就不能够像跑步运动员,一听到令枪响起,马上就健步如飞。还有就是说我连我的堂妹都不如,她每回都会抢回四块好肉。真的,我到现在也明白不了,比我矮很多的堂妹怎么就能够又快又准的完成任务,而且每次她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她还不忘记问我,哥,你夹了几块,当得知我一块还没有夹起的时候,她的筷子像是安装了导弹发射器一样,一下子准确无误的把剩下的肉给我夹够数。

   到后来,只要是我去吃酒席,母亲就会交待我和堂妹坐在一起。因为我抢不过那群比我狠的人。

   我们当地有句俗语是四跪四拜,四块大块肉一样大。从这句俗语中,你就能够充分的体会到当时衡量一个家庭办酒席的标准,看这户人家办酒席是不是真的舍得,就看盘子中那些标准统一的大块肉是否大小合一、肥瘦恰当。这盘肉可不只是关系办酒席的人家,它还关系到每位吃酒席的人,因为吃酒席的人大都吃完酒席后,要把四块肉给带回家去的。

   在今天,说起这些的时候,像是在说天方夜谭,可在当年我的家乡,又的的确确有过这样的一道风俗。我不明白,是不是当时的人没有什么可作为回礼的物品,于是就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意思你吃完了酒席,送了礼吃了酒,现在我没有什么回你的了,你就带四块肉回家吧。

    你可不能简单的看这四块肉,这可不是普通的四块肉,这在当时,是可以给一个家庭改善伙食,打打牙祭的。我现在仍能清楚的记得,每当我把四块肉带回家,我母亲就会择上一把蒜苗,切上两个萝卜,再把这四块大块肉切细,最后在锅里慢慢煎出油,先用油煸过萝卜,再放进蒜苗,最后一大碗香喷喷的萝卜炒肉端上饭桌。好长时间没有喝酒的爹,见到这道菜,马上就会眼睛放亮,然后从抽屉深处翻出五分钱,对着孩子豪气十足的喊:去,帮爸打酒去。有从厨房边经过的路人,闻到这道菜香,也会马上问一句,你家谁去喝了酒席?带回的肉炒得这么香!

   真正去吃酒席多的一般都是妇女小孩子,男人去了,也只顾自己的肚子,因为每位男人都不好意思带这四块肉回家,否则不是被人笑话,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个爷们。正是因为这样,在男人坐在一起的酒席上,你会听到这样的话,把肉端回去,换盘精肉多点的来,这么肥的谁吃得下?从这样的话里,你可以得知男人都是在酒席上就把肉吃进肚子里的。

   女人也有抹不开脸面的,那一般是刚嫁来的或者是有点头衔的,就如我的母亲,一个破生产队长的头衔就压得她也不好意思把带肉回家。而我的哥哥姐姐们更不愿意去做这么一件没面子的事情,于是我们家只有我这个最小,还处于随时喊饿的年龄的小屁孩可用。

    真的让人在这个年代觉得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还很多,就如许多妇女去吃酒席的时候,会故意交待自己的孩子,在自己去了多久之后,孩子就自己找来了。往往这个时候,孩子的母亲刚刚上桌,菜也刚刚端上来。孩子找来了,孩子的母亲就故意一边骂小孩,一边让小孩滚回去。小孩是不肯滚回去的,来了的目的就是要蹭上一顿。在这个时候,桌子中的另一位妇女就会站起来说,不要再骂了,孩子嘛,能吃多少?小才不懂事,大了懂事了你叫他来也不肯来。旁边有眼力的人会马上从箩筐里拿出一个碗,盛上一碗饭,再夹上满满的菜,让孩子靠在桌子边上吃个饱。其实谁的心里都一面明镜似的,,谁家都有小孩,谁家都耍过这样的伎俩。只是大家都不说穿。这也只有在那个年代,在今天,别说是母亲交待,就是母亲拉着,小孩子也是眼睛都不会多瞧一眼桌子上的菜的,孩子想要的菜在肯德基、在麦当劳。他们根本就不缺少吃肉的机会,更不需要自己的母亲把自己的脸面丢到尘土当中,换得一顿有肉的饱饭。

    这样吃酒席把肉带回家的时期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后来为了取消在别人的酒席上把肉带回家这个风俗,县政府还专门下了一个文件,意思是要移风易俗,把那种不好的习惯要改过来,今后不管是谁家办红白喜事,都不准上大块肉,更不准把主家的肉给带回家,否则就要罚款。为了学好这个文件,村里还专门组织群众学习,并且成立了移风易俗专治小组,对仍然把肉折回家里的人进行查处。

   好在出台这个文件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生活有所改观,人们的视线已经早已经从桌子上的那盘肉中转移开,那个时候的家庭念叨的是怎么变成邓小平嘴里的那只好猫。如今的人更是看见肉就怕,动不动讲环保,讲绿色,又有谁还会像当年的那个时代的人,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人生最美的一件事情。只有像我们这群经历过的人,在偶尔提起的时候,才会想起这道埋藏在记忆深处的风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乡下地道的流水席,你多久没吃了?
母亲从酒席打包回来的两块扣肉
第一次去东北吃酒席,看到这满桌子肉,我想马上开吃了
​坐席
真实故事:我的表姐,幼年因病烧坏了脑子,却一直懂事得让人心疼
[黄石文坛]柯秀芳的散文《童年的“饭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