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稿:葛洪与渔池寺炼丹

葛洪与渔池寺炼丹

金满红 杨成林

在杭州市富阳区胥口镇金慈村与新登镇长垄村相连的葛溪与湘溪交汇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渔池寺,因东晋名士葛洪曾在此炼丹而名扬天下。

 站在鱼池寺的遗址向前眺望,两条美丽的溪流在此呈T字型汇合,据当地的老人讲,多年以前,在此有一条长约六、七十米的堰坝,边上建有一个很大的水碓,巨大的水车昼夜不停地旋转,滋养着一方水土和百姓。

葛溪与湘溪交汇处

葛溪和湘溪是新登地区两条主要的河流,沿岸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在两溪交汇处,有一个大水潭,幽深不见底,深潭之上离堤岸高约十米,两山合围出一块5、6亩大小的平地,在其左后方的崖壁之下,有一清泉汩汩而出,形成一个两米见方的泉池,池不深,只有1米2左右,底部和三面皆为岩石,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流出。看周围环境的构造,和普通的古井并无太大的差异,特别的是泉水的颜色,终年呈淡淡的乳白色,但舀出来又马上恢复普通山泉水清冽干净的本色。相传这就是东晋名士葛洪炼丹的白乳泉。历代的新登县志均有此白乳泉为葛洪炼丹处的记载,如《咸淳临安志》中记载:“渔池寺前有葛仙翁炼丹井,乳泉其白如乳”。《武林梵志》记载:“晋葛洪得从祖元道引之法炼丹于渔池山,山有丹井,不知是葛洪炼丹造就了渔池寺的传奇,还是白乳泉造物之神奇成就了葛洪,但白乳泉因葛洪而显名,渔池寺因白乳泉闻名而兴建,共同谱写了一段千古佳话。

渔池寺炼丹井(白乳泉)

今年88岁的新登中学退休老师张宝昌,是富阳著名本土历史研究者,他对渔池寺的历史颇有研究。他说,关于葛洪炼丹与葛溪边的渔池寺的传说在历代新登县志上都有记载,并且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到过这个地方,写的诗歌、文章也不少。如“泉如粉汁“,或云“洪丹炉藏井中”。唐代在泉池旁始建渔池院,宋祥符初改宝胜院,亦名渔池寺,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采访张宝昌老师

据在渔池山上居住的老人方明飞介绍,他小时候这里的寺院还在,古色古香,很气派的。由前厅、天井和后厅三部分组成,依山势逐级而上建造,整个建筑风格古朴,气势恢宏,前厅建筑面积大约有200多平方米,左右两面墙,后面直通天井,中间无隔断,由16根合抱粗的梓树柱子支撑整个屋架。墙为青砖,瓦为灰瓦,屋角飞檐,房梁牛腿皆有各类雕刻,花式繁多,极为精美。从前厅往上走2步台阶,便是一个露天天井,四周有暗红色的1米长,20公分宽的石板铺设相连,中间铺有鹅卵石,面积稍小,但也有100多平方米,左上角也有一处泉井,也是两米见方,但泉水清澈,丝毫没有乳白的颜色。从天井再往上走两个台阶,就到后厅,面积和前厅大小一致,也有200多平方米,同样的16根大木柱支撑整个屋架,一式的雕梁画栋,只是靠山后崖壁多了一堵后墙,后厅中间供有两座佛像,边殿挂有一长溜十殿阎王的布画,后厅殿外,便是著名的白乳泉了,与天井内的泉池相距仅10米左右,但水色一青一白,迥然不同。渔池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改作学校,村民方明飞,谢荣华等都在此上过学,师生们也常常研究青白二泉的形成原因,都不得其解,只能叹造物之奇。相传,当年葛洪在此炼丹是取葛溪深潭之寒水,辅以白乳泉水混合,并将丹炉置于泉中,便仙雾缭绕,终于丹成。

时过境迁,经历了1700多年的风风雨雨,渔池寺那些金碧辉煌的建筑早已化为乌有,唯有渔池山上那口丹井,一汪白乳泉依旧令人动容。站在丹井边,望着清清的葛溪水缓缓流去,那美丽的景色,那些动听的传说,唤起了我们对葛洪在此炼丹的丝丝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白山遗韵(电视文稿)
青元丹井
中国古建博物馆,汇集六朝建筑,却隐匿在一个小村庄
南坞杨氏宗祠及八角井
浙江·嵊州.崇仁古镇一朝惊现 千年历史繁华成追忆
广东潮州许驸马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