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才学说》部分篇章节选17:三才辩证之太阳篇

《三才学说》由国内知名中医学者吕即来编著,全书约28万字,分为三才学说理论、三才诊断、三才病因、三才辩证、三才中药、三才针灸学、三才治疗、三才预防养生八篇。三才学说是一门以“三阴三阳论”、“三才宇宙全息论”为其理论核心,并以此指导临床诊断、辩证、治疗、预防等的学说。该学说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内容新颖独特、尊古训而屡有创新,若能熟研其理,医道毕也!举一反三触九,医技尽矣!触类旁通则宇宙玄机、万物规律尽晓。为明末张景岳至今五百年来中医理论、学术之大成。有“不读此书不入中医门”之誉。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为中医及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中医及针灸科研、临床从业人员的案头必备。该书为数年来不可多得的中医著作精品,有很高的出版价值,经年不衰且弥久珍贵。现寻出版社全国发行出版。

内伤心证

1:心气虚

主症: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面色恍白,体倦乏力,舌胖淡,苔白,脉左寸沉虚或脉结代。

主病:此证可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和早搏,也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心气虚多见于神经衰弱、心脏病、心律不齐,某些虚弱证等。证属心气虚的均可按本型治疗。

 主方:四君子汤

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组成、用法: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服6g,水煎温服。近代用法:各适量,作汤剂水煎服。

附方:养心汤

歌诀: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组成、用法:炙黄芪、茯神、茯苓、半夏曲、当归、川芎各4.5g,炒远志、炒酸枣仁、肉桂、柏子仁、五味子、人参各3g,炙甘草1.5g,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2:心血虚证

主症:心悸怔仲,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健忘,眩晕,面色无华,唇舌淡白,脉左寸沉弱。

主病:本证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神经衰弱,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多种失血后衰弱诸症,见上述症状者均可按本条文方加减治疗。

主方:四物汤

歌诀: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十全除却芪地草,加粟煎之名胃风。

组成、用法: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各适量,研成粗末,每服9g,水煎,热服。近代用法:各适量,作汤剂水煎服。

附方1:当归补血汤

当归6g,黄芪30g。水煎温服。

此方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所谓“血脱者,益其气”。故本方重用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滋生血之源,配当归补血和营,故补气可以滋阴补血。

附方2:归脾汤

歌诀: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组成、用法: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30g,人参(党参)、木香、当归、远志各15g,炙甘草7.5g。共研成粗末,每次12g,加生姜5片,大枣一枚,同煎温服。

附方3:酸枣仁汤

酸枣仁12克、甘草8克、知母8克、茯苓8克、川芎4克。水煎日三服。用于心血虚所致的虚劳虚烦不得眠

3:心阴虚

主症:心悸、心烦、失眠易惊、健忘、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主病:本证见于神经衰弱、功能性低热、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凡属本型,均可以补心丹加减治疗。

主方:补心丹

歌诀: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

组成、用法:柏子仁(炒、研去油)、炒酸枣仁、炒天冬、炒麦冬、当归身、炒五味子各30g,生地黄120g,人参、炒玄参、炒丹参、桔梗、远志、茯苓各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重9g,朱砂为衣,睡前灯心汤送下1丸。

心阴虚虚火旺所致的心烦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16克、黄芩8克、白芍8克、阿胶12克(烊化)、鸡子黄2枚。先煎前三味,后纳入鸡子黄,阿胶烊化,日三服。

4:心阳虚

(4):后遗症

中风经过抢救治疗后,虽神志已醒,但往往留有半身不遂,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后遗症,必须及时治疗,临床常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一)半身不遂

主症: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数,遗尿不禁,苔白脉数。

主方:补阳还五汤

歌诀: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组成、用法:黄芪120克,当归尾12克,赤芍9克,地龙12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水煎日三服。

(二)中风不语(言语不利或舌喑不语)。

本证有虚实之分:虚者用地黄饮子,以滋肾补精。实证宜祛风豁痰通窍,方用涤痰汤或解语丹。

虚症主方:地黄饮子

歌诀: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喑厥风痱能治之,虚阳归肾阴精足。

组成、用法:熟地黄、山茱萸、石斛、麦冬、五味子、石菖蒲、远志、茯苓、肉苁蓉、肉桂、炮附子、巴戟天各等分。共研粗末,每次15g,加入少许薄荷和生姜、大枣同煎温服。

主治:肾虚阳越而致突然口噤舌喑,不能言语,手足厥冷,四肢不仁等。

实证主方:涤痰汤

歌诀:涤痰汤用半夏星,甘草橘红参茯苓,竹茹菖蒲兼枳实,痰迷舌强服之醒。

组成、用法:姜制半夏9克、胆南星6克,橘红6克、枳实9克、茯苓12克,人参6克、石菖蒲9克,竹茹9克,甘草6克。加生姜煎服。

主治:风痰为患,症见昏迷不省人事、舌强语蹇等。

(三)口眼歪斜

此证因风痰上扰,阻痹经络所致。

主方: 牵正散

组成、用法:白附子、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3g,热酒调下。

13:水气凌心(饮阻心阳)

本证也属心阳虚的范围,按其证候可分心阳不振加肺脾气虚型、心阳不振加肾阳虚弱型两种类型。

①心阳不振加肺脾气虚型

主症:心悸、气短、头目眩晕、心下逆满、气正冲胸,胸中发闷,咳嗽,吐稀白痰,苔白,脉沉弦。

主病:此证可见于肺心病,心力衰竭及肾性水肿等症。

主方:苓桂术甘汤

歌诀:苓桂术甘痰饮尝,和之温药四般良,雪羹定痛化痰热,海蛰荸荠共合方。

组成:茯苓12g,桂枝3g,白术9g,炙甘草6g。水煎服,分3次温服。

②心阳不振加肾阳虚弱型。

主症:心悸,小便不利,头目眩晕,筋肉抽擎跳动。或见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或咳。脉沉,舌淡,苔白腻。

主病:肾炎水肿,心性水肿,肝硬化水肿,肺心病,慢性肠炎等。

主方:真武汤

歌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润惕保安康。

组成、用法:茯苓12g,白芍、生姜、白术各9g,炮附子4.5g。水煎日三服。

14::心阴阳失调

心系统的辨证,临床虽然有很多的证型,但都可统分为两大类型,即心阳证和心阴证,心阳证即心系病症属于阳证、热证、实证的,如心火旺盛、心血淤阻、痰火扰心等。心阴证即心系病症属于阴证、寒证、虚证的,如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等。但临床可见到一些心系病症,有明显的心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心烦、多梦等,但辨证时却很难辨析具体的类型,既不是心阳证的范畴,也不是心阴证的范畴。我们就把此类的心系症候归为心阴阳失调类型。或心虚实寒热错杂型。心阴阳失调类型临床又可分为偏于阳证为主型和偏于阴证为主型两种。

临床凡遇有明显心系症状,而又无具体证型可分的,均可按心阴阳失调类型来证治。

①偏于阳证为主型。

主症:头痛、失眠、心烦、多梦、头晕、目花耳鸣、记忆力减退、胸胁苦满、身重难转、周身乏力等等,左寸弦郁或出现上鱼际脉。

主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证、精神分裂症、内耳眩晕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见上述症状者。

主方:调神汤(刘绍武方)

石膏30g,牡蛎30g,桂枝10g、大黄10g、车前子30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

上药12味,加水1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倒出药汁,再加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温分三服,以空服为宜,忌生冷,油腻。

方解:

调神汤是调整大脑皮层紊乱的汤方,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并参考苏子降气汤之意,选用苏子降气化痰,并去半夏以防辛燥之弊,参考大建中汤中的川椒温中止痛,其性虽热而不伤阴的长处,并去生姜以防其性热伤阴,再加石膏以清热生津,加车前子以补肾利尿,使病邪从小便排出,全方具有寒热并用(石膏,黄芩性寒,桂枝川椒性热)、升降并用(柴胡升,苏子降)、收散并用(柴胡散,牡蛎收)、补泻并用(党参补,大黄泻)等特点,以符合心功能失调,寒热虚实错杂之症。

加减:若有呕吐症状时,去苏子、川椒,加生姜、半夏。

如果病者呈现亢奋优势,热象明显者可加大石膏的用量,由30g增至60g,甚至120g,如果寒象明显可加大桂枝或川椒的用量,由10g增至20g,如见背恶寒者,加附子。体质虚衰,气短心悸者,加大党参用量以补其虚。

脉见弦象,腹胀满闷证候明显者,可加大川军用量以泻实。

临床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应用心得
书说中医之《金匮要略》——惊悸病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5、6节肺痨&心悸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第(62)篇
方剂学“方歌教学法”探讨--远志中医博士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