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学 专题 第讲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学案
第2讲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考纲要求] 1.知道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
  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
  为mol-1。公式:NA=
 2.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1。公式:M=。
(2)数值:以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深度思考
 1.1 mol NaCl和1 mol HCl所含的粒子数相同吗?
答案 不相同。因为NaCl是离子化合物,组成微粒是Na+和Cl-,而HCl是共价化合物,组成微粒是HCl分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6.02×1023完全相同吗?
  答案 不相同。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指    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上约为
  6.02×1023。
 3.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  )
  (2)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  )
  (3)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                                            (  )
  (4)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
  (5)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                                        (  )
  (6)氖气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  )
  (7)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                    (  )
  答案 (1)× (2)× (3)× (4)× (5)× (6)√ (7)×
易错警示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易混点
(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2)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题组一 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
 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 ②0.5NA个HCl分子
③25.6 g SO2气体 ④0.2 mol氨气 ⑤2 mol氦气 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⑥>⑤>③>②>④
 2.计算或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目
  (1)含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________mol SO,Al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0.8 mol(填">"、"<"或"=")。
  答案 1.2 <
  解析 n(SO)=3n[Al2(SO4)3]=3×0.4 mol=1.2 mol,0.4 mol Al2(SO4)3中含有0.8 mol 
  Al3+,由于在溶液中Al3+水解,故Al3+的物质的量小于0.8 mol。
  (2)1 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n(CH3COOH)________ 0.1 mol,n(CH3COO-)
  ________ 0.1 mol,n(H2O)________ 0.1 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小于 小于 大于
题组二 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3.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试计算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___________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mol。
  答案 0.33NA 0.26
解析 晶体的摩尔质量为122 g·mol-1,n==0.1 mol,故氧原子数目=0.1×(2+1.3)NA=0.33NA,n(H)=0.1 mol×1.3×2=0.26 mol。
4.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a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 mol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③中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由于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 g,故a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④错。
思维建模
   有关微粒数目比较的思维方法
  计算(计算微)依据组成计算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2)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3)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
  (1)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标准状况下,Vm=22.4_L·mol-1。
  (2)相关计算
  ①基本表达式:Vm=
  ②与气体质量的关系:=
  ③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
  (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应用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及n=、ρ=导出)
  
  
相同条件 结论  公式 语言叙述 T、p相同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V相同 =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T、p相同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深度思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 SO3的体积相同                        (  )
(2)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                                                        (  )
(3)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                                                                (  )
  (4)若把(3)中的O2改成氩气,判断结果是                                    (  )
  答案 (1)× (2)× (3)√ (4)×
2.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水)、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水)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1摩尔水的质量 ②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 ③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答案 ③
解析 ①、②中,1摩尔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水NA;③中,水蒸气分子间间距比分子直径大的多,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特别提醒 (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其适用条件是三个"同",即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3)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而和分子大小无关。
 
题组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 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 公式法: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 mol,
  双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 g·mol-1,
  所以b g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2.4 L·mol-1= L。
  解法二 比例法:
  同种气体其分子数与质量成正比,设b g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g  ~  p
  b g  ~  N
  则:N=,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所以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则表示的是                    (  )
  A.V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
  B.1 L该气体的质量(以g为单位)
  C.1 mol该气体的体积(以L为单位)
  D.1 L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答案 B
解析 X除以NA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为1 L该气体的质量。
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
3.同温同压下,x g甲气体和y 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x∶y等于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答案 B
解析 A项,由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则x g甲气体和y g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即=,推出:x∶y=M甲∶M乙,故正确;B项,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而x与y不一定相等,故不正确;C项,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质量比,故正确;D项,等质量的甲、乙压强之比为p甲∶p乙=n1∶n2=∶=M乙∶M甲=y∶x,故正确。
 4.在一定条件下,m g 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1)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NH4HCO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用含m、d的代数式表示)。
(2)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折合成标准状况为ρ g·L-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条件下,所得NH3、CO2、H2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c%,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ol 6d g·mol-1 (2)22.4ρ g·mol-1    (3)17a%+44b%+18c%
反思归纳
  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的常用方法
  (1)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g·mol-1);
  (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
  (3)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m/n;
  (4)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m/N;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a%+×b%+×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考点三 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个陷阱
题组一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A                        (×)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题组二 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A                        (√)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
                        (2012·新课标全国卷,9C)
题组三 物质的微观结构
 3.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
  (2)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
  (3)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
  (4)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
  (5)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6)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
  (7)12 g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8)31 g白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1.5NA                                (√)
突破陷阱
1.只给出物质的体积,而不指明物质的状态,或者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不为气体。所以求解时,一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下,不为标准状况无法直接用22.4 L·mol-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n;二要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若不为气态也无法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求得n,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2.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3.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要非常熟悉,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CH4、CO2等特殊物质。
题组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4.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的数目为0.3NA                (×)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
  (4)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
题组五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
 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
  (3)100 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
  (4)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题组六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6.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2)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3)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4)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5)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共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NA(×)
  (6)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突破陷阱
 4.突破此类题目的陷阱,关键在于审题:
  (1)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2)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3)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
H2SO4溶液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5.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一些"隐含反应",如:
  (1)2SO2+O2催化剂△2SO3 2NO2N2O4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Cl2+H2OHCl+HClO
  (3)NH3+H2ONH3·H2ONH+OH-
 6.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判断是一类典型的"陷阱",突破"陷阱"的关键是: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如①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②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所以上述题(5)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NA。
  考点四 最常考的定量实验--气体体积、质量的测定
 
  定量实验中常测定3种数据:温度、质量和体积。
  温度--用温度计测量
  质量
  体积
 1.气体体积的测定装置
既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二者体积值相等),也可直接测量收集的气体体积。
  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方法
  
  
(1)直接测量法。如图A、B、C、D、E均是直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测量前A装置可先通过调整左右两管的高度使左管(有刻度)充满液体,且两管液面相平。装置B测量收集气体体积时,应先将气体冷却至室温,再慢慢将量筒下移,使量筒内外的液面高度相同,再读取体积。C装置则是直接将一种反应物置于倒置的漏斗中,另一反应物置于水槽中,二者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可以直接测量。
装置D:用于测量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或不被吸收)的气体的体积数。读数时,球形容器和量气管液面相平,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被反应管吸收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装置E:直接测量固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注意应恢复至室温后,读取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一般适合滴加液体量比较少的气体体积测量)。
(2)间接测量法。如F装置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读数时,应先冷却至室温,再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中液面和广口瓶内的液面相平后再读数。
 2.气体质量的测量装置
  气体质量的测量一般是用吸收剂将气体吸收,然后再称量。常见的吸收装置:
  
  在利用B、C装置测定气体的质量时,要防止空气中的相关气体的干扰。
 
题组一 气体体积的测定
1.为了测定已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Q为弹性良好的气球,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其中,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好仪器,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硫酸滴入气球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Q内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种气体,其中的反应有________个氧化还原反应。
(2)为测定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H2SO4前必须关闭________(填"K1"、"K2"或"K3",下同),打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上述反应停止时,将K1、K2、K3均关闭,然后先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装的固体试剂是______,为何要缓缓打开K1?____。
(5)实验结束时,量筒Ⅰ中有x mL水,量筒Ⅱ中收集到y mL气体,则过氧化钠的纯度是________(用含x、y的式子表示,上述体积均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答案 (1)2 1 (2)K1、K2 K3 (3)气球Q慢慢变小,气体进入量筒Ⅱ中 (4)碱石灰 控制气体的流速,使CO2被充分吸收 (5)×100%
解析 变质的Na2O2中可能含有碳酸钠,当样品与稀硫酸接触后发生反应: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H2SO4+Na2CO3===Na2SO4+CO2↑+H2O,因而Q内产生O2与CO2 2种气体,其中的反应有1个为氧化还原反应。测定Na2O2的纯度,可通过直接测定CO2和O2的体积,然后经换算求出。将稀H2SO4加入气球前,关闭K1和K2,打开K3,反应结束时气球膨胀的体积与量筒Ⅰ中所接收的水的体积相等,此为CO2与O2的体积之和。待气球中反应完全后,关闭K3,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此时气球渐瘪,气体会经干燥管b进入量筒Ⅱ,CO2被干燥管中的吸收剂吸收,量筒Ⅱ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即为O2的体积。由题意可知,CO2和O2的总体积为x mL,O2的体积为y mL,故CO2的体积为(x-y) mL,可知Na2O2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y∶(x-y),则Na2O2的纯度为w(Na2O2)=×100%=×100%。
题组二 气体质量的测定
2.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的含量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________;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将________。
(4)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 g、m2 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
  (2)碱石灰 无水硫酸铜(或无水CaCl2、P2O5等) 碱石灰
  (3)偏低 无影响 偏低
  (4)%
解析 (2)A、C、D都是U形管,不能盛液体试剂,只能盛固体试剂。A处试剂必须能同时吸收CO2和水蒸气,故A处盛的是碱石灰;C、D两处分别吸收水蒸气和CO2,故C处可盛无水硫酸铜(或无水CaCl2、P2O5等),D处可盛碱石灰。
(3)若A装置盛放NaOH溶液只吸收CO2,不吸收水蒸气,则混合物中产生水蒸气的Na2CO3·10H2O和NaHCO3的总质量在计算中会增大,因此测得的NaCl的含量会偏低;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水蒸气总质量减小,Na2CO3·10H2O和NaHCO3的总质量在计算中会减小,但是NaHCO3的质量是根据CO2的质量进行计算,所以测得的NaHCO3的含量不受影响;若撤去E装置,则D装置可吸收来自外界空气中的CO2,使得NaHCO3的质量在计算中会增大,故测得的Na2CO3·10H2O的含量会偏低。
  (4)NaHCO3的质量分数:×2×84 g·mol-1÷w g×100%=%。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9)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
  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
  C.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
  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
  答案 B
解析 A项忽视了NaAlO2溶液中的水,错;B项中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6=2个,12 g石墨烯含六元环的物质的量==0.5 mol,正确;C项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D项中OH-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10N0,错。
 2.(2012·新课标全国卷,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 D
解析 一定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的条件是在标准状况下。A项中1个NO2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分子总数为NA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项中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28 g混合气体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C项中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92 g混合气体中含N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有原子的总数为2×3NA=6NA;D项中提到气体的体积,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故常温常压下,不能代入22.4 L·mol-1计算Cl2的物质的量。
  
  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1.(2013·上海,1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 g,则该混合物                                                             (  )
  A.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a/7+1)NA
  B.所含碳氢键数目为aNA/7
  C.燃烧时消耗的O2一定是33.6a/14 L
  D.所含原子总数为aNA/14
  答案 B
解析 1个C2H4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对,碳氢键数目为4个,1个C3H6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9对,碳氢键数目为6个,则A错误(应该为3aNA/14);C项没有说明氧气的状态;D项含原子总数为3aNA/14,因此选B。
 2.(2013·江苏,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答案 C
解析 A项,由于ClO-水解,ClO-数目小于NA,错误;B项,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错误;C项,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均为双原子分子,14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原子数为NA,正确;D项,由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3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则0.3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
 3.(2013·大纲全国卷,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答案 C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结合微粒间相互关系逐一分析。
A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由于12C18O与14N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质量不相等,密度也不相等。B项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所含中子数不相等,1个12C18O分子含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含有14个中子。C项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且1分子12C18O与14N2中均含有14个电子,故12C18O与14N2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项12C18O与14N2质子数相等,质量相等的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含有的质子数也不相等。
 4.(2012·广东理综,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 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答案 A
解析 特别注意反应物的量对Fe与稀HNO3反应产物的影响。A项4 g CH4的物质的量为n(CH4)==0.25 mol,1个CH4分子含有4个C-H键,则0.25 mol CH4含有1 mol(即nA个)C-H共价键;B项Fe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Fe(NO3)3,1 mol Fe反应时,转移3 mol(即3nA个)电子;C项n(NaHCO3)=0.1 mol·L-1×1 L=0.1 mol,但HCO发生水解和微弱电离,则1 L该溶液中含有HCO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即个数少于0.1nA);D项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并非1 mol,含有的O原子也不是2nA个。
 5.(2011·大纲全国卷,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答案 B
解析 A项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1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则18 g H2O中含有10 mol(即10NA个)质子;B项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C-C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相当于每个碳原子平均拥有2个共价键,12 g金刚石中含有1 mol碳原子,共含有2 mol(即2NA个)共价键;C项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1 mol"NO2",共含有3 mol(即3NA个)原子;D项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时,1个Na原子失去1个电子,故1 mol Na失去NA个电子。
  练出高分
1.科学家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已知信息可得NA=
  B.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mol
  C.W g该原子中含有个该原子
  D.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答案 D
解析 一个12C的真实质量为b g,NA个12C的质量为12 g,A项正确;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 g·mol-1,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B项正确;D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故D项错误。
2.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 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 g H2S,④0.2 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abd              D.abcd
  答案 D
解析 先把题中提供的量都分别转化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再比较它们的体积、密度等。标准状况下6.72 L CH4的物质的量为0.3 mol,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3.6 g H2S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3.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同密度、同压强的N2和C2H4
  B.同温度、同体积的O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O
  D.同压强、同体积的O2和N2
  答案 C
解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所以,A、B、D错误。C项,密度乘以体积等于质量,C2H4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所以,等质量时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
4.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盛有H2,B容器中盛有NH3,若使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是                                                (  )
  A.2∶1          B.1∶5          C.2∶3          D.5∶1
  答案 A
解析 设二者都含有4 mol原子,则H2为2 mol、NH3为1 mol,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体积比也为2∶1。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B.用含4 mol HCl的浓盐酸跟足量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22.4 L
  C.0.1 mol金属钠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钠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时,失去
       的电子数为0.1NA
  D.1 mol苯中含有3NA个碳碳双键
  答案 C
解析 A项,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始终小于NA;B项,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稀,反应停止,被氧化的HCl小于2 mol;D项,苯中不含有碳碳       双键。
6.将a g二氧化锰粉末加入c L b mol·L-1的浓盐酸中加热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d个,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收集到氯气 L
  B.反应后溶液中的Cl-数目为
  C.NA可表示为
  D.反应后溶液中的H+数目为bc-2d
  答案 C
解析 A项,标准状况下Cl2为×22.4 L;B项,反应后Cl-数目为bc-d;C项,×2·NA=d,NA=;D项,反应后H+数目为bc-×4。
 7.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室温时,0.1 L 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为10-13NA
  B.1 L 0.2 mol·L-1 MgSO4溶液中的阳离子数小于0.2NA
  C.2.88 g ND中含有的电子数是1.8NA
  D.常温常压下,3 g HCHO和CH3COOH混合物中含有0.4NA个原子
  答案 D
解析 A项,室温时c(H+)水=10-13 mol·L-1,所以由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0.1×10-13NA=10-14NA;B项,由于Mg2++2H2OMg(OH)2+2H+,所以阳离子数目应大于0.2NA;C项,×10<1.8NA;D项,×4n NA=0.4NA。
 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B.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NH和NO的总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4.48 L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D.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9NA
  答案 D
解析 在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A项错误;NH因水解物质的量减小,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NH和NO总数小于0.2N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重水是液体,C项错误;1 mol甲基含有的电子数为6NA+3NA=9NA,D项正确。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常温常压下,22.4 L N2的分子数为NA ②64 g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③常温常压下,100 mL 0.5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的分子数目小于0.05NA ④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NA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②64 g铜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时失去NA个电子;③醋酸共0.05 mol,有部分电离,剩余的醋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应小于0.05 mol;④氦气是单原子分子,1 mol氦气含有2 mol核外电子。③④正确,选B。
10.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用于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CCl4代替水,测得氢气的体积更准确
  B.量气管压入漏斗的水过多而溢出,会导致测定失败
  C.必须待体系温度降低到0 ℃时才可进行读数
  D.上提水准管,量气管液面高度不断改变,说明装置漏气
  答案 D
解析 A项,用CCl4代替水对结果影响不大,但CCl4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B项,水溢出,对结果无影响;C项,读数时,应冷却到室温;D项,液面高度不断改变,说明左边压强始终和大气压相同,装置漏气。
11.在标准状况下15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
  (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2和CO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339 g·L-1 (2)30 g·mol-1 (3)1∶7 (4)87.5% (5)11∶49 (6)81.7% (7)0.562 5 mol (8)0.5 mol
  解析 (1)密度=质量/体积=15 g/11.2 L=1.339 g·L-1。
  (2)解法一:n==0.5 mol,M=m/n=15 g/0.5 mol=30 g·mol-1。
  解法二:M=ρ·Vm=1.339 g·L-1×22.4 L·mol-1=30 g·mol-1。
  (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
  30CO2 44228 CO14
  n(CO2)/n(CO)=1/7。
  (4)CO的体积分数=CO的物质的量分数=7÷8×100%=87.5%。
  (5)===11∶49
  (6)CO的质量分数=×100%=81.7%。
  (7)n(O)=2n(CO2)+n(CO)=2×0.5 mol×1/8+0.5 mol×7/8=0.562 5 mol。
  (8)n(C)=n(CO2)+n(CO)=0.5 mol。
12.在120 ℃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S+2H2O
  B.2H2S+3O2===2SO2+2H2O
  C.C2H4+3O2―→2CO2+2H2O
  D.C4H8+6O2―→4CO2+4H2O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同时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填反应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同时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填反应代号)。
  答案 (1)B C (2)D A
解析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d前=d后,说明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符合要求的是反应B、C、D。p前>p后,则表明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是减小的,符合要求的是反应B;p前=p后,则表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是不变的,只有反应C符合。(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d前>d后且V前<V后,在气体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则表明气体的分子数是增大的,由于分子数的增多,导致了容器体积的增大,从而造成密度的减小,符合题意的是反应D;反应前后V前>    V后,表明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体积减小后,仍是d前>d后,说明气体的质量减小,符合题意的是反应A。
13.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不同的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   问题:
  
实验 药品 制取气体 量气管中液体 Ⅰ Cu、稀HNO3 NO H2O Ⅱ NaOH(s)、浓氨水 NH3  Ⅲ 电石、饱和NaCl溶液 C2H2 H2O Ⅳ 镁铝合金、NaOH溶液 H2 H2O   (1)如何检验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认为实验Ⅰ可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开关K,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点燃,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氨水
  c.煤油                              d.饱和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要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用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需对量气管进行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__________________,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6)实验Ⅳ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忽略滴入的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编号 镁铝合金
质量 量气管
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
第二次读数 ① 1.0 g 350.0 mL 13.7 mL ② 1.0 g 350.0 mL 25.0 mL ③ 1.0 g 350.0 mL 14.3 mL   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和开关K,向量气管中注入水,使量气管内的水面高于左边干燥管内的水面,静置,若水面不发生变化,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不可行 NO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    不准
  (3)CaC2+2H2O―→Ca(OH)2+C2H2↑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c ACDF (5)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6)27.0%
  解析 (3)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中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    黑烟。
(4)氨气易溶于水,所以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不能和氨气反应,故应选择煤油。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选择A、C、D、F。
(6)根据三次实验知,第②组数据不合理,应舍去,可求得第二次读数的平均数为14.0 mL,则生成气体的体积为336.0 m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铝的质量为0.27 g,则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0%。
14.测定1 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装配实验装置。
  
  ②洗净试管然后充分干燥。
③向500 mL烧瓶里装满水,向500 mL烧杯里加入少量水,把连接烧瓶和烧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装满水,在中间不要留下气泡,然后用弹簧夹把橡皮管B夹紧。
④称得试管的质量为14.45 g,往试管里加入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再称其质量为15.95 g。
⑤打开弹簧夹,把烧杯举起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再关闭弹簧夹,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掉。
  ⑥打开弹簧夹,加热试管的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即水不再流向烧杯时为止。
  ⑦反应完毕后把装置放置冷却到室温。
  ⑧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
⑨用500 mL量筒测量烧杯里水的体积为285.0 mL,把它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 mL。
  ⑩再称量冷却后试管的质量为15.55 g。
(1)在操作⑦中,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操作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1 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保留小数后两位)为________L;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1)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压强降低,这时烧杯中的水就会回流,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出气体的体积
  (2)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3)22.38 32%
解析 这是一道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测定1 mol氧气标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题。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氧气排出的水的体积,进而确定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成功的关键是烧瓶内的气体在反应前后是否处于同一状态,即是否同温同压,由于气体体积的大小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若烧杯内的液面不一致,则造成压强的改变,使误差增大。若反应完后未冷却至室温,则会更多地偏离标准状况,使结果不准确。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鲁科版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章末小结(书稿)
2019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检测 (1)
不理解物质的量?怎么会不能理解呢?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测试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