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代油”是2014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主要有:纯电动车、混动车、氢能源车3条主要技术路线。纯电动吧,眼下电池技术卡脖子,充电桩普及率还不够高,结果尴尬的被人戏称为“电池车”;氢能源吧,说穿了本质就是“纯电+氢气充电宝”,氢燃料电池的技术难题比锂电池更多……
所以混动车慢慢的被越来越多的车友接受。混动车分为:普通混动、插电混动2类。后者在中国是被列入“新能源”类别的。因为插电混动车的电池容量较大,还可以在“纯电模式”下行驶几十公里路程。因此插电混动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车型。
毕竟一来“油电两用”很好的避开了里程焦虑问题,无论长途还是高速说走就走。二来在绝大多数城市里,插电混动是可以上“绿牌”的。上下班高峰不受限行困扰。因此插电混动车最近越来越成香饽饽了。
烧电省大钱,还不怕远行
挂着绿牌跑天下,还不限行
可是随着用户的增多,大家也开始发现插电混动车的定位其实挺尴尬的。笔者自己就是插电混动车的车主,笔者拥有一台2016年广汽传祺GA5 PHEV。这台车的锂电池容量不大,总容量13度(锁电3度,可用容量10度)。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大约50公里。
笔者家里距离工作单位19公里,姑且就按照20公里算吧,每天上下班来回一共40公里。也就是说,如果我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为爱车充电一次,那么我正常上下班使用,就可以“只烧电,不烧油”。
现实:每周都得抽一天烧油!
发动机长期不用,就放坏了!
烧电情况下折合1公里2毛钱,如果我烧油,1公里大概6~7毛钱。——我想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只烧电,不烧油”的用法。除非你跑长途或者高速才会偶尔烧一次油,对吧?但是作为这台车的主人,我却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不充电,只烧油”!
因为在这台车的原厂说明书里有写这么一段话:每周请至少保证一次发动机的成功启动,并以发动机连续运转的状态,保持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具体里程是多少,说明书里没写明。
但说明书里却写出了此条建议的原因:因为将插电混动车当作纯电动汽车使用,发动机长期不运转,可能会导致油液的过期变质,或者金属受潮后发生锈蚀。总而言之一句话:车是放坏的,长期不用就废了。原本买混动只是为了偶尔的长途之需,但现在成了每周都要用至少一次油…
插电混动车保养项目:
燃油车有的,我一个不少
这还只是日常使用中的尴尬,到了保养环节,纯电动车的保养仅限于:刹车油、刹车片、轮胎、雨刮等等,因为没有发动机的存在,所以纯电动汽车的保养周期很长,比如说刹车油与燃油车一样,更换周期是4~6万公里。差速减速器油更换周期为6~8万公里。
而传统燃油车的“小保养”需要更换发动机油、机滤。更换周期在5千~1万公里不等。所以大家都说,纯电车的保养周期长的车主自己都能忘掉……可事情到了插电混动这里,似乎又有了新情况。
虽说名义上都叫做“新能源”,但插电混动车毕竟也带有完整的发动机。甚至比起电动汽车、传统燃油车,插电混动汽车的结构更复杂(其实是最复杂,没有之一)!除了有发动机之外,还多出来一套发电机,和几套电磁离合器……
插电混动:最终只是个过客
未来汽车到底会成啥样?
所以插电混动车的保养,并没有比传统燃油车省事儿多少,机油该换换,机滤该换换,变速箱油同样该换换。如果车主平时以电为主,发动机用的很少,但到了1年半,即使是全合成机油,也得换掉,哪怕你发动机一天都没用过……
很多时候1+1未必>2…插电混动的存在也许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公式。据国家层面的未来规划看,2025年之后“新能源”就基本上是主推纯电,和氢能源了,混动最终要靠边站。
“以电代油”的总体思路没错,但如何做到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什么模式更好,走一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个人目前比较看好的,是甲醇水溶液(重整)在线制氢发电的技术路线。未来会不会有量产车出现,只能说,期待吧!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