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节 草药理论

   一、药源保护

太白山草医药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热爱生态、保护生物、尊重生命的伦理道德风尚。但凡见路边的草药而不采,为的是给采药的新手留下,以供认药和采挖之用;采老苗而不采小苗,不断其根苗;采挖太白米之后,摘下须根上的太白米,再把秧苗栽于坑中,使草药得以延续。动物在孕期和哺乳期,是不许乱捕滥杀的;发现有破坏生态者,就要干涉阻止;上山时所带的米面油盐干粮,留够下山用,一般都不带回,放在庙里或石洞中,留给后来上山断粮的人食用;一路上还要逢尸埋葬,陡险处修路搭桥,逢凶险伤病施以救治等。

太白草医进山时要举行拜山礼,下山出山要举行辞山仪式。上山不食肉,不杀生,有保护生态的共同意识。他们有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并有宣传和践行生态的义举。太白山上的道医,也向朝山的人讲述保护生态、善待自然的道理,以及解除药物毒性的知识。

二、形色学说

太白草医从药物的形态、颜色推测药性,有时还要参考药物的气味,来辨识药物的功用、主治,使“形色”学说在草药学中得到保存。

太白草医在药物命名上,以形态命名的有老龙皮、金丝带、手掌参、金刷把、太白米、钮子七等;以颜色命名的有黑三七、黄三七、白三七等。

洋县草医杨锦禄、杨洪波认为,太白草药“藤藤蔓蔓通经络,叶茂有毛能止血。枝叶藏浆拔毒力,草木中空善治风。” 援物比类,从物象中探究医理。藤药通络是基于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对于久病不愈和邪气入络者,可用藤类药物以通络散结,如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

穆毅还从草医用药的角度说:草药质轻者性上浮;质重者下行沉降;中空者能通气利气;质粘者补气生津;各种枝类旁走四肢;诸种皮类善通皮毛;诸花调络;诸籽多能明目;诸仁皆能润肠;藤蔓药多能走经通络;结节形多能入骨过节;红见里(炭药黑色药)止血;取类比象,瘤药(如桦实、槐耳等)治瘤;流白浆者多能解毒利湿;流红浆者补血。

太白草医大凡辨药之首法是以形色推测药性,遂配合其他诸法以验证,可知药理之大端。附子移苗时间是冬至,采收时间是夏至,体现了以火消阴的意义。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诸石皆沉,海浮石独浮;凡木皆浮于水,独沉香入水则沉。

草医望中草药辨认形色歌谣云:“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又有“贴地沾泥退肿红,方枝生毛能消风。尖叶生刺除积痛,枝红肉黄活血通。”还有“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毒蛇咬伤就地医,内血面白必戒酒,忍气吞声验内伤。”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十米范围内找解药。凡内伤出血的病人,切忌药与酒同服。跌打损伤,外伤为轻,内伤为重,憋气刺痛者为重。一说“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另说“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祛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子实专下行。”

《草药歌诀》说:“肉质性清凉,有毛便退黄。乳汁多含毒,锯叶破血凉。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肠。空心驱风好,有刺排脓疮。披针叶凉血,心形叶性刚。竹形叶利水,黄花解毒强。辛臭可杀虫,芳香能止痛。此是一般法,临症要审量。”“有毛清风止痛痒,有刺凉血解毒功。枝圆行血入内脏,茎方疏散淤滞通。中空能通表里气,软藤横行筋骨中。叶滑粘腻多有毒,奇花异草莫乱撞。开花颜色要观察,蓝黄赤白紫与红。黄花散气通积滞,赤花破淤活经络。白花清肺能润燥,紫花祛淤血中通。红花破积消血肿,蓝花味苦属寒药。红黄酸涩性主温,赤花味辛性为热。白花味平降火功,凉利之药生湿地。破积之药产高峰,形色辨药须践行。”

形色学说,是太白草药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看形色外,草医们辨药还须摸、尝、嗅,进行综合判断。

三、四梁八柱学说

四梁八柱,按东、西、南、北四面,合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方,统称八方,正合八卦的方位,有如合围之势。周边八个方位最常用的药,中央通常是五色五味药。这样配成的药有梁有柱,不易倾塌,中间再有充填的辅药作支撑,方能有效。

太白草药医学的“四梁八柱”学说,有其特定的内容:

四梁,是指以下四种有明显偏性甚至有毒性,但可以安全应用的药物:桃儿七(别名铜筷子,学名鬼臼)、长春七(长虫七)、金牛七(野乌药,火子)、铁牛七(铁棒棰)。四梁,犹如盖房之四梁,若中药方剂配伍中的“君药”,故名“君梁”。李白生指出:四梁“所疗之病功效最广,效力最强,作配为君,以加佐使之药,治劳伤骨节疼痛,风湿瘫痪及妇人顽孽诸病,举手擒拿矣。”

八柱,犹如中药方剂中“臣”、“佐”、“使”之配伍“主药”,其中臣柱药有:尸儿七(芋儿七)、朱砂七(红药子)、红毛七(金丝七)、盘龙七(岩白菜、红岩七)、太白三七、竹根七(竹节七、竹根参)、凤尾七、缬草(大救驾、小救驾、大九甲);佐柱药有:钮子七(珠儿参)、蜈蚣七(牌骨七)、青蛙七(搜山狗、蜞蚂七、克马七)、追风七(见肿消、蓝布正)、荞麦七(白药子)、窝儿七(阿儿七)、透骨消、伸筋草、见血飞(三百棒)、茱苓草、太白洋参(太白参、黑参);使柱药有:螺丝七(蚤休、七叶一枝花、灯台七)、黄三七(太白黄连)、葫芦七、金毛七(红升麻)、飞天蜈蚣七(又名飞天七、刺龙苞、雀不站)、九连环(麻雀七、统天袋、辫子七)、祖师麻(祖司麻)、九牛造(五朵云)、活血丹(连线草)、铁扁担(青木香)、破血丹(土三七)、攀倒挣(虎杖、搬到甑)、枇杷玉(枇杷芋)、小六月寒。

四梁八柱,是太白草药的配伍方式方法。李白生认为:“虽定四梁八柱和君臣佐使,但用之时,需以灵机加减(临床随症组方时另立君臣佐使,万万不可依此套用),或兼有其他病者,如气虚者加补气药,血虚者加补血药,临床加减此是活法。”有定法而无定方,寓意无极生太极、生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阴、太阳、少阳、厥阳)、四象生八卦(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风,离——火,坤——地,兑——泽),推演致无穷。或如八阵战法,谓用药如用兵,遣方如遣将,治法似兵法。还可从太白山上多周纣交兵轶事、地名的文化现象中得到旁证和诠释。

四、配伍组方

1. 草药配伍。3种草药为主,疗效相似或互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组成的药物队伍,实际是一个小方剂,如“淋三味”、“胆三味”等。药队配伍法,是草医专家穆毅提出的一种新的草药配伍方法。以药队组方,方义明确,疗效显著。太白草药应用,有以药材生长海拔分类的,如高山药、中山药、低山药不同。但多以药物的功效主治分类,通常将太白草药分为表、风、清、利、气、血、涩、补八类。这是一种以功效主治为特征的药队。

表药:长春七、羊膻七、偏头草、野菊花、土香薷、 红升麻、鹅不食草、晕鸡头、金柴胡、荔枝草等。

风药:桃儿七、爬山虎、铁牛七、大舒筋草、石松子、金牛七、黑虎七、 穿山龙、鼠曲草、老鹳草、钮子七、香五加、金刷把、四大天王、羊角参、祖师麻、缬草、云香草、蜘蛛香、鸡屎藤、瓜子金、追风七、罗布麻等。

清药:太白茶、一支蒿、太白花、一支箭、参叶、鬼针草、茱苓草、墓头回、女儿茶、土贝母、药王茶、半枝莲、龙胆对经、黄独、大对经草、山慈菇、水芹菜、翻白草、黄三七、委陵菜、铁杆蒿、金荞麦、小檗、挂金灯、灯台七、老虎姜、雄黄七、臭牡丹、白屈菜、竹根七、鱼腥草等。

利药:飞天蜈蚣七、天胡荽、牛毛七、地锦草、蜈蚣七、虎耳草、透骨消、凤尾草、石白菜、地柏枝、龙葵、九牛七、老龙皮、九牛造、石豇豆、酸模、铁丝七、青蛙七、猪鬃七、红石耳黑石耳、白石耳、虎杖、马兰、垂盆草、啤酒花等。

气药:太白米、大头翁、地仙桃、一碗水、枇杷芋、葫芦七、冷水丹、太白小紫菀、地胡椒、金背枇杷、青木香、南瓜七、空筒参、黄荆子、娑罗子、绞股蓝、八月瓜等。

血药:红毛七、水仙桃、朴松实、卫矛、景天三七、桦黄、狮子七、桦菌芝、对经草、窝儿七、刘寄奴、菊叶三七、见血飞等。

涩药:朱砂七、补血草、秤杆七、天蓬草、盘龙七、石霜、蝎子七、一口血、荞麦七、铁笕菜等。

补药:手参、雪山林、无花果、金丝带、偏头七、尸儿七、凤尾七、上天梯、红景天、无娘藤、鹿寿茶、石枣、太白洋参、隔山撬、头发七等。

对药(由两味药组成):两味对应搭当为用的药,如太白茶和太白花,治糖尿病。手掌参和百合,治咳喘。六月寒和夏枯草,治皮肤搔痒。八月瓜根和天麻,治头痛。铁牛七和祖师麻为“痛二味”。

角药(由三味药组成):透骨消、八月瓜、桂枝为“淋三味”。虎杖、透骨消、地锦草为“胆三味”。头发七、茱苓草、木通,治小便不利。手掌参、太白洋参、大党参,补气。瑞苓草、鹿寿茶、茱苓草,治月经不调。女儿茶、辛夷、苍耳子为“鼻三味”。追风七,又名见肿消,配以祖师麻、透骨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由四味药组成):石菖蒲、木通、细辛根、寸香,治耳聋耳痛。女儿茶、羊膻七、七叶子、太白茶,治无名肿毒。车前子、蓄、马鞭草、猪鬃七,俗称“四通草”,利水通利。

星药(由五味药组成):水羌、山白芷、防风、长春七、苍术,治外感风寒。冷水丹、太白米、枇杷芋、香附子、高良姜,治脘腹胁痛。铁丝七、八月瓜、秤杆七、老龙皮、朱砂七,治水肿,小便不利。白芷、蝉衣、白蒺藜、鹅不食草、偏头草,五味风药常联用,疏散表邪。

雪药(由六味药组成):虎杖、金柴胡、茵陈、十大功劳叶、青蛙七、紫金牛,治肝炎及胁下痛。丁香、八月炸、小回香、楝子、桔核、荔杭,治疝气。

2. 草药组方。太白草药医学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方法是多样的,仅太白草药及方药数以千计,下面的每一类只述其数方,以示代表。

1)名方。太白腰痛方,为穆毅应用数十年之有效方剂:飞天蜈蚣七、骨碎朴、穿山龙骨三味为君,补肾壮骨,善治骨错缝;鸡血藤、鸡矢藤、大伸筋草三味为臣,补肝壮筋,通络止痛;淫羊藿、鹿寿茶、九地为佐,补血填精,滋补肝肾;莱菔子、铁扁担、祖师麻理气活血,止痛消肿,且能除风除湿。全方共奏标本兼治之功效。

太白草药四物汤:凤尾七15克,鹿寿茶9克,朴松实10克,红毛七3克,补虚补阴,镇心养神,妇科常用。

降压汤:治疗肝阻上亢眩晕症,用太白花l0,太白茶10,金腰带6,白芍l 5,龟板15,炒黄芩9,玄参15,怀牛膝30,石决明30,何首乌15,水煎服。

2)单方。太白花,平肝潜阳健胃,调经止血,用于头晕目眩、高血压病、偏头痛、鼻衄、虚劳、崩漏、月经不调、白带。煎汤内服,用量10克~15克。 

太白贝母,有润肺、化痰、止咳功能,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百步还阳丹,可强心兴奋,活血散瘀,接骨生肌,有使垂危病人回生的功能,也是医治跌打损伤的重要草药。

鹿寿茶,清心明目,凉血代茶,久服明目乌发,清心益寿。

3)复方。治体虚头晕,用太白参、党参各25克,细辛5克,水煎服。肠炎、痢疾里急后重,用马齿苋、败酱草、人血七各10克,水煎服。治疗慢性乙肝,用太白手掌参500克,尸儿七200克,五味子500克,共粉碎,冲服5克,一日两次。

4)验方。治淋巴结核、淋巴肿瘤,用桃儿七、灯台七。

治强直性脊柱炎,用飞天蜈蚣七15克,金牛七15克,长春七10克,白芷15克,太白羌活15克,白细辛6克,伸筋草2 0克,防风15克,黄芪60克,全虫8克,蜈蚣2条,甘草10克,水煎服。

治乙肝、大三阳、阳转阴方,用虎杖30克,猪鬃七20克,铜丝七20克,田基黄30克,螺丝七15克,胆草15克,板兰根80克,蒲公英60克,水煎,一日一剂。

5)土方。治毒蛇咬伤,用一支蒿、一支箭鲜品,捣烂后外敷伤口,并熬其药内服。整骨麻醉,用飞天蜈蚣七、大黄、见血飞、透骨消等性偏平凉的草药。解酒醉,食枳子(拐枣),多验。

6)剂型。太白草药的方剂很有讲究,生克制化的配伍思想贯穿于其中。如铁牛七与桃儿七相配,金牛七与长春七相配,是为减轻或降低铁牛七与金牛七的剧毒。也有协同增效的,如朱砂七为治血症之要药,若与当归相配,其活血、生血、养血之效最佳。朱砂七用醋炒,其破积功效神奇,用于治肠癌有良效。朱砂七生用者活血止血,熟用(炮制过)顺气和血治胃脘痛。

太白草药在剂型上,除内服之外,也有外用,有些剂型内外兼用。如膏(外用硬膏、打膏、软膏、糖膏)、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比较多用)。丹药少用,可能是由于条件限制或秘传,不太大众,但有许多以“丹”命名,或后缀于药名的丹药,其功效可能有如丹药,还有锭剂、艾柱、擦剂等。

7)医方研发。太白草医对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病的防治,认为中病即正,以缓解其病人的疼痛,减轻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部分病人甚至得到治愈,如心理疗法、食疗、浴疗等。即使药疗,也有特殊者。治慢性胃炎,把薤白100用好酒浸泡1小时后,点燃,等酒燃尽后,把薤白研末,用白开水冲服每次6克,有良效。

杨陵区穆家寨医疗站,在宝鸡市药检所指导下,以太白山中草药为主料,研制出止泄散、止咳片、朱砂七片、宫颈炎外用片、骨质增生片、拔毒膏、皮炎膏等29种。

西安神龙中医院院长毛水龙,以太白草药为主,研发出胃炎康15号、肠炎康、止咳润喉胶囊、神农弊痛酒、胃舒康、和胃降逆胶囊、滋阴益胃胶囊等。

陕西太白山天然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许建强,经多年潜心研制,开发出太白山药王茶,长期饮用可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病、补血益气,是世界华人精英大会唯一指定用茶。

眉县雪峰太白山中草药科技开发公司张雪峰研制开发了太白山珍胶囊;眉县天源中草药开发公司曹公义开发了金老梅茶;太白山药物研究所开发了太白茶、药王茶、太白山珍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奇的“太白七药”
草药歌诀
痹证中医辨证论证临床体会及“太白七药”的临床应用。
终南山(三十六)——秦岭无闲草(中)
太白山草药
中风瘫痪效验方(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