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

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几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人群。下面小美在线对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进行综合的比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一种综合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替代,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 ,民歌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局部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美声唱法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适当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从以上比较可以研磨,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管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有些些。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改善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麦克风传来扩大音响。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能够通过扩音器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细长,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民族唱法

四、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知名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象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获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而通俗唱法,适当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通过上下声区插入,音域展衍离散,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主要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

通俗唱法

六、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母音最佳较靠前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细长状,嘴角向通边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突出吐字,从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发表共鸣与音质,演唱偏于唱“声”,关注发声的科学性,歌者不易患声带疾病,但由于其来自异域,与本民族的审美观有些差异,因此还不能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是一种高雅和寡头的声乐演唱形式,经过逐步严肃音乐的推广,现在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欣赏了。民族唱法讲究吐字清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注意声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突出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考究偏向于“情”与前两种唱法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求歌者有良好的乐感和表达能力,关于这种唱法有褒贬不一的转变,但作为一种演唱风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拥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热爱它的听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区别
什么样的嗓音唱什么样的歌
浅谈选曲对声乐学习和演唱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