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仙西周青铜器出土始末

访仙西周青铜器出土始末

1985年5月27日至8月28日,“镇江文物精华”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共展出自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文物的共206件文物精品,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江南镇江地区文物之丰富,青铜器之精彩,深受学术界的好评,也开阔了专家们的视野。其中有16件文物来自丹阳,青铜器类中,除了有司徒出土的西周青铜凤纹尊等数件外,还有访仙出土的西周青铜方卣、兽面纹尊等2件远古酒器列展。器形新颖,地方特色鲜明,特别引人注目,为这次展会增色十分。许多专家研究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么访仙的青铜器出土于何时、何地?有多少件?是墓葬出土还是窖藏出土?

查遍现有的公开资料,述及此事,均寥寥数语,无完整的发掘出土报告。为此,笔者于2018年6月16日去访仙前册塘村采访,找到当事人之一的邵网福(84岁),将这批文物的出土经过作了细致调查,整理出这份资料,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


一、发现经过

发现地点:访仙前册塘村以西约0.5公里的骆驼四方山,距访仙镇约3公里。

发现时间:1985年1月上旬某日上午。

发现经过:1985年1月上旬某日上午,前册塘村村民张竹娣(时年50岁)在村西骆驼四方山桑树田用钉耙开沟,准备栽桑树苗。在距地表40厘米许,钉耙齿忽然碰到硬物,起初似是石块,再向下取土,却刨出一个稀奇古怪的东西,去掉表面的泥一看,像是金属器物,她没敢再动,就先放在田头。来往经过的其他人也没在意这是啥东西。中午张竹娣回家吃饭,跟丈夫邵网福讲起这件事,邵网福觉得挺奇怪,就到桑树田将这东西取回家,刮掉泥一看,是个铜器皿,但叫不出名字,就保存在家里。此物就是铜兽面纹尊。次日,张竹娣又到桑树田劳动,在距此地约1米处平行开另一条沟,不料又刨出一批青铜器,先出来的是铜卣,继而是铜盘、铜钮钟(3只),还有一些器物叫不出名字。进一步发掘,又出土一个类似箭头的小铜器,尾端是空管,箭梢处约2厘米,正式名称为“镞”;还有一些小铜片样的东西,有20多个,已烂得不像样了,便没有取回。另外还挖出一批泥碗,口径约8厘米,比日常用的汤碗要小些,有20多个,大都已破碎,也没有拿回。 

二、后续处理

此事在村中迅速传开,村民茶余饭后都在津津乐道。消息不胫而走,三天后,访仙文化站来人调查情况,征得邵网福的同意,将所有出土器物都取走。过了一个多月,县文化馆与访仙文化站来了几人,实地勘察了四方山,详细了解出土过程后走了,没有继续挖掘。大约二三个月后,上面来通知,叫邵网福到镇江开会,对他贡献文物的事迹进行了表彰,还发了一只小皮革包,包上印有一个大的“奖”字,还有“文物普查,丹阳县文物普查办公室,1985.6”小字。另发了一只带金属壳的紫砂茶杯,还发了30元现金奖励,邵网福在镇江吃了一顿饭。

邵网福回来后,有人告诉他镇江报上有报道了,四方山出土文物是西周墓出土的,也就是说,这批文物定为西周墓葬出土。

事实上,这批文物送到县城后,经过去泥清理,又送到镇江博物馆请专家鉴别,初步明确了器物名称、年代,最终选出青铜方卣、兽面纹尊2件赴北京展出。这样全国考古界都知道了访仙出土的这两件稀世珍宝。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石志廉研究铜方卣后,写下了一段评语:

西周铜方彝(卣),丹阳访仙出土。这类西周铜器只有2件。除此件外,另一件是1973年湖北随县出土的西周铜器,与此器形甚相似,定名为方彝。此器肩部两侧各有一小穿,坡形四角尖盖似塔。上饰乳丁纹及变形夔形。通体饰以乳丁纹、直线纹、及变形夔纹。其乳丁纹及变形夔纹与丹阳司徒出土的西周夔纹簋的乳丁纹和变形夔纹相类似,反映了地域性铜器纹饰的特征,器身作鼓腹四边形,上小下大。方形圈足四边对称中凹,淡紫色锈,形颇俊俏美观。

这批文物,现收藏于丹阳市博物馆,但一直没有人写发掘报告。

笔者在十多年前调查丹阳酒文化史时,有幸在市文化局文物科看到过一张文物卡片,上面有访仙青铜尊的鉴定信息,当时手抄了下来,具体如下:

西周青铜尊此系西周晚期出土遗物,保存较完整。中腹以雷纹为底,以饕餮为主纹,是本地区仿中原青铜器制品。为目前江苏地区所仅见。惜略损(已修复),定为二级藏品。

鉴定人:纪仲庆,正研,南京博物院;肖梦龙,副研,镇江市文管会;邱志华,助研,扬州博物馆;钱松麟,助研,苏州博物馆。

根据丹阳文物专家杨再年的回忆,这次鉴定评级时间大概在1989年前后,列评的青铜方卣、兽面纹尊均评定为国家二级藏品。

三、文字记载

由于没有具体的发掘报告,故而各种书刊资料述及访仙出土的青铜器都是寥寥数语,不详细,所提品种、类型、数量也有差异。现摘录几种如下。

1.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出版的《丹阳古今》第五章“文物古迹”记载如下:

西周青铜卣

1985年1月,访仙前册塘村村民在村西四方山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西周青铜器,有铜镳、铜带钩、铜剑、铜镜、青铜卣、尊、爵等,品种多,保存完好。

青铜卣为古代盛酒器。通高36厘米,尖盖似塔,两耳上出,肩部两侧各有一小穿空。形身作鼓腹四边形,上小下大,方形圈足,四边对称,中凹。通体饰以乳丁纹、直线纹及变形夔纹,造型奇特,俊俏优美,颇具吴越地方特征。此类卣发现极少,甚为罕见。现藏于丹阳市博物馆,已定为国家二级藏品。

西周青铜尊

1985年1月在访仙前册塘村四方山出土,为西周酒器。通高38厘米,口径36厘米,腹围93厘米。侈口,垂腹,高圈足。中腹以雷云纹为底,以饕餮纹为主纹,造型优美,纹饰繁缛,既有中原文化特征,又有浓厚的吴越地方文化特色,为江苏地区仅见。现藏于丹阳市博物馆,已定为国家二级藏品。

西周铜戈

1985年1月在访仙前册塘村四方山出土。铜戈为古代兵器,属于“钩兵”,用于钩杀,在商代至战国时期比较流行。四方山出土的两件铜戈,戈体呈三角形,戈末和胡上有穿空,因年代久远,已局部锈蚀。现藏于丹阳市博物馆,尚未定级。

这本书的记述较之以前公开资料要详细点,第一,类型中明确了有铜镳、铜带钩、铜剑、铜镜、青铜卣、尊、爵、戈这8种;第二,具体介绍了青铜卣、青铜尊、铜戈这3种,且明确铜戈有两件。但总件数没讲,也没有介绍铜盘。

2.访仙镇志办2005编印的《访仙镇志》第二章“文物古迹·文物”一节中,对西周青铜卣、西周青铜卣、西周铜戈等三件文物进行了介绍,文字基本同《丹阳古今》。这本书给出了清理后总数为14件这一关键数据,但没有介绍铜盘。

3.由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出版的《丹阳文物》,在第12页至16页“馆藏文物精品”中列访仙四方山的3件,在第80页“铜器”中列1件,均配有彩照及文字说明,具体如下:

青铜尊,西周。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14.6厘米。底径15厘米,1985年江苏丹阳访仙骆驼四方山西周墓出土。喇叭口,腹部微鼓,两侧有扉棱,高圈足。腹部上下各饰两道凸弦纹,中间饰简化兽面纹,具有吴国铜器的典型特点。青铜质,胎体厚重。制作精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铜方卣,西周。

高27厘米,腹边长13厘米。底边长12.5厘米,1985年江苏丹阳访仙骆驼四方山西周墓出土。卣体断面近方形,方形尖顶盖,两侧各有一半环形钮。方圈足,每边中部凹空。周身满饰几何纹和小乳丁纹。完全为地方特色。青铜质,胎体薄,形制十分特殊,制作精致,方体卣在江南仅此一件。

铜盘,西周。

高11厘米,口径31.3厘米,底径21.5厘米,1985年江苏丹阳访仙骆驼四方山西周墓出土。敞口,附耳,浅腹,圈足。腹上圈点纹框边的曲尺形几何纹带,圈足上饰两排圈点纹。青铜质,胎体厚重。纹饰完全为地方文物特色。这类盘为数不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铜钮钟,西周。

三件器形相同。通高8.5~10厘米。1985年江苏丹阳访仙骆驼四方山西周墓出土。钟形呈合瓦形,环钮,钲部有三角形孔,于微凹。素面。

这本书由文物管理人员编写,虽然对出土情况没表述,但举出了4种7件配彩照介绍。其中的铜盘、铜钮钟的介绍是第一次。所给出的尺寸准确,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4.江苏凤凰出版社2016出版的《延陵季子文化研究文集》第56页~58页,有一段“访仙西周青铜器”介绍,并配有彩图:

丹阳历史悠久,地下文物众多,在丹阳出土文物中,青铜器的规格和档次极高。1985年丹阳访仙骆驼四方山西周墓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具有吴国铜器的典型特点,制作精致,是丹阳市博物馆的精品。其中的3件青铜器在2009年被评定为馆藏一级文物。

青铜尊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14.6厘米。底径15厘米。喇叭口,腹部微鼓,两侧有扉棱,高圈足。腹部上下各饰两道凸弦纹,主体纹采用当时在青铜容器和礼器上非常流行的兽面纹,象征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饕餮。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自上而下为角、眉、目、鼻、嘴及獠牙,有的两侧还有耳。另外在兽面的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和兽尾,下有曲张的爪,有的则略去。把古代传说中的凶兽表现得栩栩如生。制作精致,体现了当时较高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青铜方卣高27厘米,腹边长13厘米。底边长12.5厘米。卣体断面近方形,方形尖顶盖,两侧各有一半环形钮,方圈足,每边中部凹空。周身满饰几何纹和小乳丁纹。完全为地方特色。形制十分特殊,方体卣在江南仅此一件。

这本书虽然没明确总数量及品种,但较之以前的资料,有所突破。第一,明确了青铜尊、卣、盘3件在2009年被评定为馆藏一级文物。第二,青铜尊的饰纹介绍较之以前更详细、更生动。    

1

四、综合表述

综合现已公开的资料,访仙前册塘村出土文物一事比较全面的表述如下:

1985年1月,在访仙前册塘村西0.5公里处桑树田里发现一个西周土墩墓(残墓),出土一批器物,后来上交县文管会,清理出较有价值的青铜器共14件,但没有形成具体发掘报告。青铜器有:铜镳1件、铜带钩1件、铜剑1件、铜镜1件、铜卣1件、铜尊1件、铜盘1件、铜爵1件、铜钮钟3件、铜戈2件、铜鏃1件,时代约为西周中晚期。

其中青铜方卣,兽面纹尊、圈点纹盘、3只小钮钟,共4种6件,有具体的尺寸参数及形状描述,并配有清晰的彩色照片,载于《丹阳文物》一书。

1989年前后,专家组对青铜方卣1件、兽面纹尊1件进行鉴定评级,均评定为国家馆藏二级文物。2009年专家再次鉴定,青铜方卣、兽面纹尊、圈点纹铜盘被定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青铜方卣、兽面纹尊是典型的古代酒器,它们出土面世,佐证了丹阳访仙一带早在西周时期已有较发达的酿造文化以及青铜文化了。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郎剑锋:东周吴越式青铜盖鼎刍议
张昌平:商、西周时期带铃青铜容器及其南传
丹阳铜器博物馆
中国古代铜器 夏朝 --西周
2012春拍 铜镜与青铜器
贾文忠: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