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鸣鼎食,青铜耀目——青铜器的繁荣时期: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点

一·概述

继西周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又一个高潮期,铸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器物制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合范铸造的高度发达,失蜡法的应用,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处理技术等。湖北大冶县铜绿山的矿井遗址体现了东周时代青铜冶铸业的巨大规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前期陈子匜

春秋前期的青铜器在西周晚期的基础上,只有少量变化。春秋中期,随着诸侯国政治势力的扩展和大国之间的争霸,卿大夫势力变得愈发重要,因礼仪的需求和生活的实用,青铜器逐渐产生了多种新的器形。春秋晚期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战国时代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青铜器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准。失蜡法、花纹模印法等先进工艺的出现,分铸法以及错金银工艺的使用,使这一时期能够铸造出一些结构复杂的青铜器,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其上细腻精美的镂空花纹就是失蜡法运用的精品;再如河南新郑出土的一对莲鹤方壶,器底与器身上的卧兽、爬兽,盖顶上展翅欲飞、引吭高歌的仙鹤都采用了分铸法,产生了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春秋后期莲鹤方壶

错金银工艺,始于春秋时期,盛于战国时期,西汉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它的一般做法为:先在青铜器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捶打牢固,再用蜡石将其打磨光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

战国后期错金银鸟纹虎子

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转向规格化和朴素的风格,器表多为素面,只有铜镜的造型、花纹不断发展。

战国后期四山纹镜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装饰、铭文、制造技术等方面表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新时代气息,这是社会变革的反映。

春秋前期毛叔盘

二·特点

(1)器型种类及组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及车马器等。青铜礼器按用途分为:蒸饪器,有鼎、鬲、甗;盛食器,有簋、盨、簠、豆、敦;酒器,有罍、盉、壶、舟;水器,有盆、鉴、盘、匜等;乐器,有编钟、编镈和錞于,铙、铎数量很少;生活用具,有带钩、铜镜等;兵器,有戈、矛、殳、戟、剑、镞等,主要有各国武库控制的作坊制造;车马器,有车辔、车辖、盖弓帽、铰链管、辕、衔、輨、轭、銮等车饰,有镳、衔、当卢、铃、节约等马饰;工具,仅见锛、凿、刀、削等。其中,鼎又分为专为蒸饪用的镬鼎,供席间陈设牲肉的升鼎及备加餐用的羞鼎。

战国前期团花纹鼎

春秋战国时期礼器器种较商代和西周有明显变化,如盛行的饮酒器大为减少,其中爵、斝、觚、觯、觥、角、尊、彝、卣等均被淘汰。

战国前期羽纹四耳缶

春秋时期,食器和乐器的数量很多,因此,郭宝钧先生称这个时期为“钟鸣鼎食的组合”,其次还有武器。食器中的鼎、簋、鬲、甗、簠、豆都很发达,盨绝少见到;新出现的用来盛食或蒸食的敦,以齐国、楚国和燕国制作最多。酒器以壶为主,西周食器很少的缶霝这时有一定的发展;新出现的酒器主要是缶。水器中的盥洗器匜和盘这时有增多的趋势,在考古工作中,往往是匜、盘成套出土;新出现的水器主要有鉴等。乐器除了延续西周时期的甬钟以外,纽钟、錞于、钩鑃等乐器也开始盛行。武器主要盛行戈、矛、戟、剑以及戈、矛的配件。

战国时期仍以食器、乐器、武器的组合为主。常见的食器主要有鼎、豆、敦、壶、缶、盘,簠少见;轻便实用的青铜器主要有西瓜敦和螭梁盉,曾侯乙墓还出现了长足的敦。乐器常发现十几件一套的编钟,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了13件一套的编钟;四川涪陵出土14件一套的编钟,其中有8件错金;曾侯乙墓出土三层八组65件编钟。

战国后期兽首编磬(6件)

战国时期的兵器变化最大。战争由以车战为主变为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因此,青铜剑的使用相当普遍。这时期有的铜器上已出现使用剑作战的画面。例如,汲县山彪镇战国墓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上面有步兵持剑状;洛阳金村出土的一面错金铜镜上铸有骑马武士持剑斗兽的形象。这一时期的戈、矛与戟的数量都非常多。这一时期的服饰器,特别是铜镜和带钩生产增多。铜镜在南方,特别是楚国最流行,而带钩则在中原地区多见。

战国后期有鞘剑

战国后期错银螭首带钩

(2)造型特点

鼎:附耳有盖,盖上有3个小兽或3环小钮的鼎比较盛行。鼎足一般多呈外翘的瘦长蹄形,这一特征尤以南方楚国的鼎最为突出。战国时期的鼎器壁越来越薄,盖上有三牺、三环或三鸟,鼎足变得低矮。

春秋后期蟠虺纹鼎

豆:作长把深腹状,有盖,盖上有把手,可以仰置。

战国后期嵌松石蟠螭纹豆

匜:有的无足,变成了瓢形。

春秋后期兽形匜

甗:尚为四足,但足常由动物造型组成;战国时期,出现无足的甗。

春秋前期四蛇饰甗

(3)纹饰特点

春秋时期,细密严谨、雕镂工整的蟠螭纹逐渐替代了西周晚期流行的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鳞纹等。浮雕式的植物与动物形象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其典型代表是莲鹤方壶。春秋末期,一种刻镂和细线线刻画像工艺开始萌芽,江苏六合程桥发现的几片残铜片上刻有野兽、树木、人物活动的画像,线条简单。这种画像题材的出现,打破了商、周以来铜器花纹神秘、呆板的局面,使纹饰内容更加富有生气。这些人事活动图案的内容,诸如宴饮、狩猎等,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出现了网状四方连续的花纹,表明此时已采用花版捺印新技术,比以往采用全部雕刻范模工艺有了很大进步。

春秋后期蟠虺纹鉴

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大量出现人事活动的图案,豆、壶、鉴等器物上常出现大幅的平雕画像。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另外,此时还流行三角云纹、勾连雷纹、綯索纹、花朵纹等,蟠螭纹则趋向简化。

战国前期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4)铭文特点

春秋时期字体多种多样,有的为瘦体,有的为肥体;有的刻意求工,富有装饰性。文体多为韵文。春秋中叶以后,出现了错金书,特别是吴越地区还出现了把文字图绘成盘旋曲折的鸟虫形。铭文内容多祭祀等。

战国时期刻铭大量出现,字体较小较细。所刻铭文内容一般比较简单,多记载容量、重量,这与当时商业经济的发展、度量衡器的进一步使用有关。有名的商鞅量铭中有“爰积十夕

战国后期大良造鞅镦

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也常出现错金银的现象,如鄂君启节铭文,就是错金篆书,文字圆润秀劲,书体端庄辉煌,极为精美,在战国铜器铭文中别具特色。

鄂君启节铭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中的“国家宝藏”
中国青铜器 3
国家博物馆古代展厅所讲述的中国历史——春秋战国部分
流佚海外的中国青铜器|第三辑|觚&爵&斝&角等
国家宝藏2-河北博物馆收藏的错金银车马器,有一件就够了|真知堂
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