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

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

语言精炼,素朴秀美,

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

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

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

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

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

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主要写景,

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两句就是写

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

披带夕阳余晖,

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

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

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

而诗人久久伫立,

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

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

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

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

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

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

闲淡的意境,

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

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

山水、人物动人,

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

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

触动诗人的思绪;

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

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

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

而由于同怀淡泊;

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

而由于趋归意同。

这就是说,

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

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

失意而淡泊的情怀,

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注释】:

1.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3.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4.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创作背景]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温馨提示:文章部分内容、配乐以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送灵澈上人》赏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古诗赏析
送灵澈 刘长卿原文赏析
精读《唐诗三百首》024:刘长卿《送灵澈》
送灵澈上人译文及注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