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微子篇(一)

  一、原 文  

微子第十八

18.0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人焉。”

  二、释 解  

当年殷纣王昏乱无道,他的庶兄微子数次进谏,他不听,于是微子就隐匿而去。他的叔父箕子屡次进谏,他不听,结果被囚禁成为奴隶。他的叔父比干直言极谏,冒犯了他,结果被剖心而死。老师说:“殷商纣王无道之时,还是有三位忠君的贤良之人啊!”

  三、释 字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乃都切。臣铉等曰:又,手也。持事者也。㚢,古文奴从人。

《玉篇》:奴:人之下也。乃都切。

汉字“奴”从又从女,会以手擒女俘迫其为奴之意。张舜䘗《说文解字约注》中按:“古者奴隶易逃,奴字从又,所以拘执之也。此与奚字同意。……古文从人从女,女旁有人,即所以监守之也。” 本义是奴隶。后世引申为自己的谦称。

  四、素 说  

前篇从“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开篇,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结束,全篇对君子在礼崩乐坏之时的应为职责担当进行教导,通过“唯有上知能够给予下愚以启迪引领,才能不断地唤醒混沌不明沉沦的天性良知,这才是亘古而不变的天性道义”的教导后,逐章展开行仁德教化之道的要旨和实践的重点。本篇记述了殷纣不道和礼崩乐坏之时良知未泯的君子和士人的事迹,让人们从殷纣无道败亡的必然中,从礼崩乐坏的坏伦乱道中,体察先王礼乐道义的谐和顺道,从而把握“仁之为人”的盛德文明的和合至善。首章通过殷纣时三位忠直之臣事迹的记述,让人们从“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的三位贤人事迹中,明殷纣王的昏乱残暴而亡的必然,察先王圣人行善施德、礼乐安民的应然顺势。

当年殷纣王昏乱无道,他的庶兄微子数次进谏,他不听,于是微子就隐匿而去。他的叔父箕子屡次进谏,他不听,结果被囚禁成为奴隶。他的叔父比干直言极谏,冒犯了他,结果被剖心而死。老师说:“殷商纣王无道之时,还是有三位忠君的贤良之人啊!”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殷有三人焉”。定州简本《论语》为“人“字,敦煌斯坦因○六一八号写本亦为“人”字。黄怀信《论语新校释》中校:“殷有三人焉,'人’旧作'仁’,义不谐,当属音误,今从定州简本及敦煌一本改。”接着在章旨中说:“此章叹殷纣失人。唯有三人而一去、一为奴、一谏死,皆失。《集解》引马融曰:'仁者爱人,三人行各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也。’说牵强。三人之行不关仁,且此篇皆论人才,不言仁。” 刘毓庆《论语绎解》中说:“'殷有三仁’依下文所言'周有八士’例,仁,当从另本作'人’”。接着解析说:“前人以'三人’为'三仁’,认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扰乱宁民’,实则这种行为与孔子所倡导的'仁’难以凑合。孔子称道此三人,是因在衰世能遇此三人,甚是难得。微子智者,以'去’醒纣;箕子狂者,以'奴’怒纣;比干直者,以'死’警纣。此三人,足以使良知未泯者开悟,而免于灭亡。但纣顽恶不化,这也是天命。殷末有此三人,是殷之大幸:纣终不开悟,是殷之不幸。'周无三人焉’,更是大不幸!”焦循在《论语补疏》:“'殷有三仁焉’《注》:'仁者爱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循按:孔子以管仲为仁,不取召忽之死,以为匹夫匹妇之谅,自经于沟渎而人莫之知。又云有杀身以成仁。死而成仁,则死为仁;死而不足以成仁,则不必以死为仁。仁不在死,亦不在不死。总全经而互证之,可见也。三人之仁,非指去、奴、死为仁也。商纣时天下不安甚矣,而微、箕、比干皆能忧乱安民,故孔子叹之。谓商之末,有忧乱安民者三人,而纣莫能用,而令其去、令其奴、令其死也。不能忧乱安民而徒能死,石之纷如、徒人费,其人忠于所事则然,不可谓之杀身成仁。不能一匡天下而借口于管仲之不死,则又不如召忽.不如石之纷如、徒人费矣。”细考《论语》文本,从孔子只许管仲以“仁”,伯夷、叔齐只谓“古之贤人也”可以发现孔子许人以“仁”的不轻易。如果本章是“仁”,孔子一口气就是三人,不免有点太轻率了。从《卫灵公篇》的“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可以看到,比干的死,决不是蹈仁,更不“杀身以成仁”。何况“仁”是孔子对西周文明盛德气象的总结,仁德只在周而不在殷商,以前的“仁”只是原初的一种情感,尚没有道义应然的约束。据此,我将本章改“仁”复作“人”进行了解读。这样和本篇记述君子贤士之情况相契合,和本篇末章“周有八士”相照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仁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关键是要看发心。
论语启示录428:仁人的争与不争
【第431期】音频学《论语·微子篇第1章》孔子称赞的殷朝“三仁”是何许人?
论语:微子去之(18-1)
论语日课462丨殷末三仁
《论语信述》微子篇第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