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八佾篇(二)


  一、原 文  

八佾第三

03.0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二、释 解  

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家祭撤祭时,奏唱起了《雍》这首赞歌。先师说:“过去,周天子祭祀宗庙,祭祀完毕,撤祭时会奏唱《雍》这首诗歌。诗上说:'四方诸侯王公来助祭,天子仪容静穆在主祭’,这分明是天子祭祀撤祭时所使用的乐歌。四方诸侯王公是助祭的司仪,庄严肃穆的天子是主祭。哪有什么大夫的事啊!现在,在大夫的三家之堂,奏唱起了天子撤祭的礼乐赞歌。助祭的不过是大夫的家臣,主祭的不过是大夫,哪来的诸侯王公?哪来的主祭天子?我不知取这诗歌中的哪一点,才可以适合三家祭祀的庙堂呢?”

  三、释 字  

彻(徹、撤)

《说文》:徹:通也。从彳从攴从育。丑列切。

,古文徹。

《约注》:徹:戴侗曰:“

疑自为一字。从攴从鬲。屏去釜鬲,彻馔之义也。徹从彳从
,鬲讹为育耳。
”舜徽按:说是也。甲文中有
字,……从又从鬲,象手持鬲之形。
卒食之,当以此为本字。许书攴部,失收此字。篆古文作
考之,知许书本应有
字也。
古无撤字,止作

《广韵》:撤:发撤。又去也。经典通用“彻”。

汉字“彻(徹)”从彳从攴从鬲。甲骨文徹从鬲从又,像手(又)持鬲之形。后“又”易作“攴”,“鬲”讹变为“育”,加“彳”表示行。“鬲”是一种煮食炊器之鼎具,“攴”指手抓持器具,“彳”会行、离开、撤离。本义为食毕后撤去炊事之鼎器,引申有除去、离开、除去,又引申为透、通透、通达、贯通、治理、毁坏、剥取等义。后世为了区分撤除和通彻之义,使用“扌”表示撤除义。

《说文》:穆:禾也。从禾㣎声。莫卜切。段注:盖禾有名穆者也。凡经传所用穆字,皆假穆为㣎。㣎者,细文也,从彡

省。彡言文,
言细。凡言穆穆,於穆、昭穆,皆取幽微之义。《释训》曰:“穆穆,敬也。”《大雅·文王》传曰:“穆,美也。

《约注》:穆:丁福保曰:“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穆字下引《说文》:'和也。’考《诗·烝民》'穆如清风’,郑笺:'和也。’二徐本误作'禾也’,非是。宜改。”舜徽按:

、私二篆,俱训“禾也”,穆厕其间,故其义同。盖穆与
乃一语之转,亦小禾之通名,此本义也。
凡经传训敬训和之义,皆借穆为睦耳。自借义行而本义废,故穆禾之训,不见经传。经传既以穆为睦,而注家乃以和训穆矣。唐人引书,有以后起义代本义者,亦有误以他书为《说文》者,不可尽据也。

《广韵》:穆:和也,美也,敬也,厚也,清也。

汉字“穆”从禾㣎声。董莲池认为“穆无从禾之迹,根本不是一个从禾得义的字。”他在《“穆”字的形义探索》一文中解析:商代甲骨文“穆”字是个象形的独体字,象盛开的花朵(下垂)之形,应是一种花类植物的象形文。西周金文于花骨朵下增加了“彡”旁。这个偏旁显然是追加的意符,应理解为有强调其花华美有文彩之意。据此可以推知,穆之构形本义当表花之华美有文彩。西周宗庙制度中名“昭”名“穆”,“昭”即太阳明亮之意,引申而表光明显盛义;“穆”表花之华美有文彩,亦有光明显盛的象征意义。被古代帝王取为懿美字,是很自然的。(转引自《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本义为一种植物名,历其花华美有文彩,引申指美好、庄敬、肃穆等义,又引申指温和、恭敬、深远、幽微、清澈之义,又通“睦”和“默”,表和睦、静默等义。

《说文》:堂:殿也。从土尚声。徒郎切。坣,古文堂。㙶,籀文堂从高省。

《约注》:堂:段玉裁曰:“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舜徽按:堂者高厚之名,故籀文从高省。宫室之高者称堂,犹再成丘谓之陶,观四方而高者谓之台,并语之转也。殿乃击声,其字从殳。与堂双声,故古人借殿为堂。

《玉篇》:堂:徒当切。土为屋基也。《礼》云:天子之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说文》云:殿也。又容也。

汉字“堂”从土尚声。《说文》“堂,殿也”,高树藩《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中解析:“本义作殿解,乃基地高,面南向,位居中,形方正而高之大屋,以其为积土累石而成者,故从土。又以尚有贵义,……堂为当正向阳之主屋,为屋之最崇高、最宽大者,故从尚声。”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周末以来以殿为堂。堂为广之转注字”。即堂从广字声转而来,广的初义即为宽大的房屋。尚有上义,堂从尚得声而获得上义。本义指古代宫室正厅,前为堂,后为室,堂是正厅。也泛指正屋、大屋,引申指明亮、显耀、高大或装饰华丽的地方。又引申指同祖的亲属关系,或尊称他人的母亲。叠音词“堂堂”,形容宽敞、高大的样子,或表示气魄宏大、容貌伟俊出众、强大的样子。

  四、素 说  

前一章先师通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教导,继续让为学为政的弟子体悟把握“仁之为人”的礼乐道义的应为和不为,从而能够在“礼崩乐坏”之世明礼守道,尽分勇为。本章通过先师的“奚取于三家之堂”的教导,让为学为政的弟子把握礼乐之仁德信实,从而能在其尽分勇为的仁德实践中抓住“仁之为人”的礼乐信实。

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家祭撤祭时,奏唱起了《雍》这首赞歌。先师说:“过去,周天子祭祀宗庙,祭祀完毕,撤祭时会奏唱《雍》这首诗歌。诗上说:'四方诸侯王公来助祭,天子仪容静穆在主祭’,这分明是天子祭祀撤祭时所使用的乐歌。四方诸侯王公是助祭的司仪,庄严肃穆的天子是主祭。哪有什么大夫的事啊!现在,在大夫的三家之堂,奏唱起了天子撤祭的礼乐赞歌。助祭的不过是大夫的家臣,主祭的不过是大夫,哪来的诸侯王公?哪来的主祭天子?我不知取这诗歌中的哪一点,才可以适合三家祭祀的庙堂呢?”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对“奚取于三家之堂”的解读。《论语》释解者都已注意到了“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是“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三家以《雍》彻”孔子竟然是调侃讥讽“奚取于三家之堂”?其实,孔子知道“八佾舞于庭”是季氏主观故意的僭礼,而“三家以《雍》彻”却是三家对礼义信实的无知盲目而犯下非为胡作。孔子对当时三家的僭越礼乐的行为是有所了解和深刻认识的,痛恨的是逾越礼制的僭越、谄媚和见义而不为,因此,孔子强调的是君子应当明礼守道,尽分勇为。教导弟子“礼乐”并不是形式的教条,而是依据着“仁之为人”的“礼乐信实”,如果不能领悟把握住礼乐的仁德信实,就会无知麻木甚至会胡作非为,因此,君子在尽分勇为之时,应当不能仅仅凭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义气,还要具有足够的礼乐道义的仁德信实。试想如何三家能够明晓《雍》彻的信实内涵,决不会明目张胆在家庙之堂中奏唱。唐文治《论语大义》解说:“《雍》,《周颂》篇名。彻,祭毕而收其俎。或曰彻别有诗,不足据。辟为诸侯,公为二王后也。堂,谓庙堂。公庙设于私家,由三桓始。上言庭,此言堂。舞乃堂下之乐,歌者在堂上也。上章直斥之,此章婉讽之,皆《春秋》之旨。”丁纪《论语读诠》解:“于三家之堂,彻得而见也、雍得而闻也,礼乐不得而在也。礼以敬以节;慢而逾节失度,则不可以行礼,妄行适以败之。礼岂可苟哉!故,我欲见彻、我欲闻礼,不至于宗庙社稷之所,知其为必不可见、必不当见也。以我之有欲,遂强之使就我,无不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连载(42)《八佾篇》第2章,“三家者以《雍》彻”。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五
日课 |《论语·八佾》2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论语:师挚之始(8-15)
3-2、三家者以雍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