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九)

01  

   原  文     

述而第七

07.1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02

   释  解      

孔老师说:“我不是生而知之的那种人,我的学问修养和仁德境界的达成,是由自己喜好传统文化,广博地阅读古代典籍,审察前人经验,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经过敏而好学,发愤忘食,勤勉不懈的累积探求而得到的。”

03

   释  字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属皆从非。甫微切。

《玉篇》:非:不是也,下也,隱也,责也。

汉字“非”甲骨文象飞翔着鸟的两个分张的翅膀,会分张相背之意。戴侗说:“飞与非一字而两用,犹乌、於之为一字也。借义既博,故判为二字。”本义表示相违背,引申为错误的,与“是”相对。又引申为反对、责难,又表示否定。

《说文》:敏:疾也。从攴每声。眉殒切。

《广韵》:敏:疾也,敬也,聪也,达也。

汉字“敏”甲骨文从手,从每(头戴盛饰的妇女),会以手理梳发头发,张舜徽认为:敏字“实象以手理发矣。盖远古男女皆蓄发,每日早起,以理发为先,必发理而后诸事可兴作,故理之贵能迅速,此敏字所以有疾义也。”因此“敏”的本义当为勤勉不懈,引申为做事迅疾麻利之义。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老师的自述,让弟子体悟圣人的学问,人人都能学,圣人的境界,却由于人们不能象圣人一样的好学,而难以达到,让弟子把握君子愤而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至的超然乐学境界。本章承接前章老师对自己饱学历程的仁德成就的达成进行述说,让弟子把握成就仁德学问境界的用功着力处。老师说:“我不是生而知之的那种人,我的学问修养和仁德境界的达成,是由自己喜好传统文化,广博地阅读古代典籍,审察前人经验,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经过敏而好学,发愤忘食,勤勉不懈的累积探求而得到的。”本章老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历程,告诉弟子自己的知识和成就,是从书本中、从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中“敏以求之”而得来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普通人。

本章需要注意:天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能力超群,并不是天生就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超凡的境界。本章孔于阐明了自己与众人同样是学而知之者,非生而知之者,强调自己是学而知之。孔子把自己和普通人放在一起,一方面表明他的坦诚谦逊,另一方面鼓励弟子,给弟子们以信心,激励他们努力向学。注意“好古”,是强调一个人是不能够发现世间所有道理的,学问是需要历代圣贤智者代代的积累和传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得到的。所以要尊重古往今来历代圣贤智者的成果,勤奋敏锐地从里面汲取养分,以此作为依据和基础。高专诚在《论语通说》中说:“孔子屡称自己好古、好学,在此又加上'敏以求之’。'敏’是修饰'求’的,说的是在学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内部潜力,不断寻求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孔子十分强调后天的勤奋学习,因为他并不自认为是某些人自称的那种生下来就什么都知晓的人。一般认为,在孔子的话语中似乎承认会有所谓的生而知之者,但实际上这是孔子对当时的一些不好学之徒,特别是世袭贵族的一种讥讽。还有些俗儒又认为孔子是自谦。他们认定孔子其实是生而知之者,只是怕别人因此而不学,才故意自降一级。然而,《论语》中的孔子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自降一级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孔子是不会无端降级的。孔子承认有资质超群的天才,但那仅指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指具体知识的拥有。”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字面面观,浅论手淫及性功能!
人的命,天注定!(深度好文)
中男入住各宫表现
民间道术类书籍《鲁班造福经全书》
腊月里的民俗之一不宜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26-【论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