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锡文脉演变的历史轨迹

 文/樊锡刚

无锡地处江南,倚山傍湖、通江达海,景色旖旎、气候湿润、风物清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赖以生息的宝处福地。无锡有3000年建城史,史前文明可追溯至7000年前。据考证,1981年,在宜兴灵谷洞就发现了距今约一万年的人类骨骼,1985年,在无锡太湖三山岛发现一处约500平方米的旧石期晚期人类遗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仙蠡墩、彭祖墩、高城墩、邱承墩、祁山头、花山、赤墩、杨家、骆驼墩等数十处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无锡人类史前文明完整履盖了距今约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崧泽文化、距今约5300年的良渚文化以及距今约3500年的马桥文化,在这些不同的文化层遗址中,相继发现了石斧、石锄、石犁、石镰等农具和籼稻、粳稻,捕鱼的陶坠网、独木舟,纺轮及蚕丝织物,祭祀及日常佩带的玉琮、玉铖、玉璧,发现有村落、墓地、城址、祭坛乃至宫殿,这些说明远在泰伯南奔之前,以无锡为代表之一的吴地文化已客观存在,无锡地区的渔猎和农业已十分发达,社会生活已有了组织、礼仪与规范,非如有关史书所载的“荆蛮之地”,无锡先民也并非及后世所说的愚昧无知。

湖山晨曦 周时雨摄

原始图腾崇拜是无锡悠远文脉的起始

2003年至2005年,邱承墩万家坟先后出土了四件盘蛇玲珑形器,此后在鸿山越墓出土的1800多件瓷器、硬陶器及玉器上更是发现了大量以蛇为造型的装饰图案,无锡先民对蛇的原始崇拜,是基于无锡地区远古时代草木茂盛、蛇类肆虐,由惧而敬的生存需要。此外,还有对凤、龙的崇拜,玉飞凤的出土就是无锡先民凤崇拜的实证。原始图腾崇拜的出现,意味着无锡先民开始懂得敬畏万物上苍,懂得寻求精神寄托,进而有了祭拜天地、祈求神灵、祭祀祖宗等一系列精神层面的活动,无锡先民围绕生存的这种思想开悟,极大地推动了无锡史前文明的发展。

鸿山出土文物玉飞凤

泰伯南奔为无锡文脉亮出了尊贤重德的重要底色

公元前1123年,周泰伯、仲雍昆仲为让位于弟季历及其子姬昌,南奔并定居无锡梅里,建“勾吴”,吴文化由此起源。547年后,泰伯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为让王位“弃其室而耕”于常州焦溪舜过山下,死后归葬今江阴申港。泰伯仓卒南下,被拥为“勾吴之主”,靠的不是武力征服,靠的是其“三让两家天下”的德义,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了无锡先民尊贤重德,有史料记载无锡先民“时追随其有千余家”。泰伯居梅里后,相传曾率领无锡先民开凿长43公里的伯渎河,扩大桑蚕种殖,无锡农耕业得到长足发展。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安排死士专诸刺杀王僚,夺得王位,即为阖闾,阖闾在无锡建都城、重民生、强军事、扩疆土,被史书称为“春秋五霸”,能够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强势发声,对于无锡(或称作是吴人)来说这是惟一的一次,此后2500余年无锡在中国历史舞台一直扮演的是富庶之邦的角色。战国时春申君封吴,黄歇“治无锡湖,立无锡塘”,受到无锡民众爱戴,“黄埠墩”、“春申涧”、“黄田港”、“黄山”等与春申君有关的地名沿用至今。尊贤重德,无锡文脉的这一重要底色流转千古,从未褪变,许多名贤先哲在无锡留下了辉煌印记。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阖闾城

秦汉置县使无锡文脉发展步入正规

史上,无锡先后属吴、越、楚,秦统一六国后属会稽郡。公元前202年即汉高祖5年,无锡建县治,仍隶会稽郡。近年来也有专家研究认为秦即设无锡县,两种看法从时间上讲相差数十年。无锡设县后除有县令辖理全县政、法事务外,县署设有文学掾主管教育,县以下乡设三老掌教化,这样县乡两级都有专人管理文化与教育,无锡文脉发展由民间自发转向政府主导。这种政府主导有始无终、绵延不绝。近年来考古发现明嘉靖五年二月无锡县知县管嘉祯所立的里社碑,内容有“鼓励民众抑强扶弱、劝善惩恶”“立社学、设教读,以训童蒙”等。从宏观学术环境看,先秦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同样流泽影响无锡,《吴越春秋》《吴地记》《抱朴子》等古籍都有“孔子入吴”的记载,无锡曾拥有孔子三位弟子的祠堂(荣氏宗祠、施子祠、廉子祠),有专家研究推断孔子第四次游列国经无锡抵苏州,或途经或逗留,至少对泰伯所在的无锡施以深情一瞥,因而在《论语》中写下了《泰伯篇》。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无锡当然不能例外,儒学是官方指定的惟一学术与信仰。距今1700余年的三国赤乌年间,永兴寺兴建,佛教文化进入无锡,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由此打破,此后一千余年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基本维系儒、释、道鼎足三分的状况,当然也不排除在特殊历史时期此消彼长的情状。

碑文最后注释"无锡县知县管嘉祯立石

无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永兴寺

以“书画二圣”的出现为标志东晋时代迎来无锡文脉的首度辉煌

307年,永嘉之乱前,幼年王羲之随父王旷为避战南迁落户无锡洛社,323年,王羲之族叔王导位于无锡城中白水荡的右军府被晋明帝赐予王羲之,后王羲之与其夫人郗鉴于此成婚。从307年至359年,王羲之除离锡供职外,在无锡前后逗留数十年,临池不辍,终成一代书圣。在洛社及城中白水荡两处分别留下了鹅池、观鹅亭、洗砚池及右军涤砚池刻石等古迹。有资料显示,王羲之在无锡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条幅”的“文章移造化 忠孝作良图”,为好友写百余通书札,写下《王右军告祭文》《王内史借船帖》《今在田里帖》《天鼠帖》等名作。可以说,对王羲之而言,如果没有在无锡的沉潜苦习,就没有日后在山阴道上的随性挥洒,就没有《兰亭集序》这一千古名篇。与书圣交相辉映的是出自于无锡的画圣顾恺之,344年,顾恺之诞于无锡,与王羲之差不多处同时代,以“才绝、画绝、痴绝”著称于世,他提出中国画“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传神在阿睹(眼睛)”,曾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相传他在南京瓦棺寺当众点睛妙募百万。惜乎其没有真迹传世。书画二圣流泽千载,无锡书画艺术代有国手、巨匠辈出,元之倪瓒、明之王绂、现代之徐悲鸿和吴冠中等,均彪炳中国美术史册。

“文章移造化 ,忠孝作良图”拓片

湖山书屋图

民本意识在无锡文脉发展中始终居突出地位

誉为“悯农诗人”的李绅幼年随父于唐大历年间迁居无锡梅里,15岁时在惠山读书时目睹农民辛劳与饥苦,写下《悯农诗》两则,浩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良田,农夫犹饿死”,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少年李绅为农民仗义执言,实则是发自肺腑的民本意识,与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唐贤相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民本意识在无锡历史长河中时有闪现,为政者治水赈灾、轻赋簿税、保护桑梓,富绅造桥铺路、建义仓办义学,文人墨客吟诵悯农惜民的辞章,或为善政修治,或为扶弱济贫,或为感念苍生,动机不同,行为各异,但关注民生之心相通。明嘉靖32年,倭寇来犯,时任无锡县令王其勤率民众苦战18天将其击退,使百姓免遭涂炭。转年,王其勤又会同朝廷大员重新丈量全县土地,免去无田农民赋粮7000石。明天启年间,时任无锡县令刘五纬因县西北诸乡非旱即涝、连年歉收,“躬率湖民”建成鹅子岸,整修芙蓉圩堤,使西北诸乡旱涝无虞,刘五纬因辛劳逝于任所,无锡民众建庙祀之。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民本意识从根本上得到了升华,人民政府不仅关注民生,群众更能当家作主。

读书办学风尚是无锡文脉发展的重要支点

自古以来,无锡人重视读书。南朝时,司徒右长史湛挺在惠山创历山草堂隐居读书,唐士大夫李骘在惠山寺读书三年,唐名相李绅在惠山苦读三十载。在惠山结庐读书还有后世的尤袤、邵宝、邹迪光、秦耀、顾可久、顾贞观等等。北宋国本初定时就把“尚文”定为国策,太祖立下誓碑“不得擅杀士大夫”,读书人受到举国尊崇,北宋嘉佑三年(1058年),无锡县学宫建成,标志着无锡始有官学,官宦、富绅子弟可以入学就读。与此同时,无锡历代以来还涌现出众多家塾、教馆、族塾和义塾,至清末,无锡私塾总数达到866所。与普及式教育所不同的是,自宋至清,无锡先后有13所书院,这些书院堪称精英学术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北宋理学家杨时创建,晚明因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而大放异彩的东林书院。自隋创立科举以来,无锡出了540位进士,其中状元6人,“六科三解元”“一榜九进士”传为佳话;江阴有进士415人;宜兴中进士385人,其中状元4人。这些经科举入仕的官员中,除唐元和元年进士后为相的李绅外,有宋政和二年进士,力主抗金的南宋宰相李纲,有明正德九年进士,直颜谏君、两遭廷杖的海瑞之师顾可久,有明万历二年状元,任会试同考官时提拔魏大中、顾宪成的孙继皋,有明天启进士,率5000兵血战数万清军并殉职的兵部尚书卢象升,还有清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对治理黄河功勋卓著的嵇曾筠,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都名垂青史。读书办学之风行,不仅造就了大批人才,而且涵养学术思想。说过办学,不得不提及无锡国专,无锡国家专修馆肇自于传统国学备受质疑的1920年底,止于1950年,计培养了1700多人,现今国内各大学文史学科精英大多出于此,无锡成就了中国传统学术生命的坚守与延续。由于无锡地区地灵人杰、文风腾蔚,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江苏学政衙署移驻江阴,前后历124任。

1916年的学宫和束带河

江南大学1948

晚明东林党人使无锡再度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晚明,政治腐败、阉党专权、民不聊生。万历三十二年,因忤旨削职归籍的顾宪成、高攀龙重修荒废已久的东林书院,聚天下士人讲学论道、讽议朝政、指陈时弊、关注民生、抨击阉党,一改与世无涉、空谈心性的文人流俗,顾宪成14岁便提出“凡读书不论何书,要在立意处探讨,不然即六经皆糟粕也”,崇尚“实学”,提倡“躬行”,后撰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反对空疏、学以致用”的学术见地为全国学人认同,“上自各公卿,下迨布衣,莫不虚已悚神,执经以听,东南讲学之盛遂甲天下”。一些学者竞从北京、湖广、云贵、闽浙等地千里趋附,路远的要在途中颠沛一两个月。东林声显,全国瞩目,朝野震动,当然其中也包含皇帝阴冷的眼光与阉党切齿的愤懑。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周宗建上疏究论权阉魏忠贤,左都御史杨涟也在奏章中列举魏忠贤24条罪状,在他号召下数日之内竟有百疏,在天启帝看来,这么多人抱团反对一个奴才很不正常,决意拿东林党人开刀。当时以朝廷名义发布的《东林党人榜》开列钦犯有309人。“东林六君子”等数十名东林党人被打死或杀害,下狱遣戍者达数百人,其他被革职、蒙冤、株连、打击者有几千人以上。 其时,顾宪成已殁,锁拿高攀龙的缇骑将至,高攀龙尚与学生在自家后园赏花谈笑,后投水自沉,完成他人生的终极造型。昔日学人云集的东林书院被夷为一片虚墟。如果说血肉之躯与有形构建可以被戗害毁灭,但思想的脉动却无法禁绝,史实证明,受东林精神浸润的文化精英支撑起了风雨飘摇的晚明江山,如左光斗的节操影响了史可法,史可法的扬州殉国则震憾了松江才俊和复社领袖陈子龙,陈子龙又影响了在白卯港眺望故国旌旗的柳如是等等,这些在天崩地坼之际挺身而出的志士,成为昏暗的晚明政治舞台上的一抹亮色。《明史》认为,东林党人对后世的黄宗羲、傅山的反君主专制思想起到了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不过,旧时代的结点并非新时代的真正起点。但是,东林党人的出现,可视作无锡文脉从务虚转向务实,从强调自我修转向经世济事的先声和前导。

东林八君子雕像

顾宪成

实学崛起开启无锡文脉发展的百年兴盛

有鉴于空疏清淡导致明代灭亡的惨痛教训,明末清初,无锡人顾祖禹编撰《读史方舆纪要》,备述全国各地的山川险要、军事地位、城市兴废、漕运增减、交通变迁等。与魏源所撰《四海图志》可谓殊途同归,都是以文化人的视野,扬长避短,检点得失,固国强邦。在闭关锁国政策下,可惜这种文化呼声并未引发最高当局的足够重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为了摆脱被列强任意宰割的现实,朝野上下开始思考变法维新,以李鸿章为首开展洋务运动,张之洞更是提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这场千载未遇的时代大变革面前,无锡精英阶层更是领风气之先,率先推动近代化进程。迎来了无锡文脉发展的百年兴盛,突出表现为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教育救国、实业兴邦”成为时代潮流。1898年,无锡第一所新式学堂竢实学堂诞生,其后“三等公学堂”“东林学堂”“胡氏公立蒙学堂”“竞志女学”等相继成立,以及后来的由荣氏创办的江南大学,这些新式学堂最显著的特点是跳出研读经史子集的樊篱,以启迪民智、教育救国为宗旨,逐步培养面向近代化、文理工兼修的新型人才。创建于1912年的无锡县立图书馆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到1921年,无锡籍的出国留学生达240多名。新式教育的大兴,可谓流泽久远,百余年来无锡籍大师、学者的喷簿而出与之紧密关联,从而推动了无锡乃至国家的近代化。史料显示,1922年,荣氏企业所产面粉占全国产量的30.7%;1932年,荣氏企业所产的棉纱与棉布分占国内产量的18.4%和29.3%;1937年,无锡工业总产量与职工人数分列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无锡涌现出了“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煤铁大王”“电气大王”“丝茧大王”“香烟大王”“桐油大王”“电池大王”等享誉全国的龙头企业,这些都离不开新型人才的支撑。

协新毛纺织染厂1947

1896年底投产的无锡业勤纱厂

无锡茂新面粉厂,1901年创办,原名保兴面粉厂,1903年改为茂新,是荣氏企业的发韧之厂。(1915年旧照)

新中国成立后无锡文脉发展进入新纪元

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在历届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无锡文脉在解放后六十多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围绕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在诸多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有思想、有建树、有影响的顶尖人物,以“两院院士”为例,至2009年,无锡籍院士就有67人,近年来又陆续新进了不少人。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两个人,一位是撰写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胡福明,在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之后,党的事业亟待冲破“两个凡是”的干扰,进行拨乱反正,时任江苏省委党校教师的胡福明以极强的政治敏锐性、极高的知识分子良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生命勇气,毅然命笔,果断投书,此文一出势若惊鸿,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烈讨论,为尽快结束两年徘徊期,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为迎接新时代新曙光的到来进行了理论先导。

吴仁宝

另一位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20世纪80年代后吴仁宝回到江阴华西村任村书记,数十年来以“知行合一”的态势坚定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带领村民建设“天下第一村”,吴仁宝不谙深奥哲理,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躬行实干,不仅使华西村及周边数村村民共同致富,而且扶持中西部落后村脱贫致富,难能可贵的是,吴仁宝个人放弃应得的1.04亿元奖金,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不拿村里最高的报酬,直到病危还心系华西。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更是中国当代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光辉典范,其精神内涵和道德魅力闪耀千秋,彪炳史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两代常州府武进无锡两邑之社会概貌
无锡千年文脉的标识——学宫
学前街——读书人的圣地
无锡游记
京杭大运河赋无锡赋(3)
无锡的“东林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