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启泉: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风向标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将会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安桂清、周文叶教授主编,16位课标修订专家加盟撰写的《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新标准的修订思路,结合中小学实际需要,重点阐述了新方案新标准的时代特点和育人价值,从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和迎接挑战等方面,阐释了新方案新课标的改革特点,并就实施推进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策略建议,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专业学习上的参考、借鉴和支持。

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风向标 

 文|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际,教育变革的步伐日益加快。自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高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旗帜,开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征程。二十年间,课程改革取得长足的进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界带来无尽的活力与魅力。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核心素养时代。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与挑战,急需专业引领与支持。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安桂清、周文叶三位教授主编的《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一书出版,此书的编写者能够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继往开来,务实创新,以“奋进之笔”谱写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篇章,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全书内容全面,特色鲜明。相信该书能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透彻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在实践中加以践履提供专业借鉴与支持。

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权威解读

该书编写者既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的核心成员,亦集合了各科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研究团队亲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所述观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全书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新标准的修订思路,结合中小学实际需要,不仅重点阐述了新方案新标准的时代特点和育人价值、“三有”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中心教学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等反映课程改革总体趋势的主题,同时对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等14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

通过阅读该书,教师既能够把握课程改革的变革方向,亦能仔细研读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以贯通于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特征与进展,进而窥见本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貌。

回应素养取向课程改革在推进中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本轮课程改革预示着我国学校教育面临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挑战性课题。杜威曾说:“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面对“核心素养”这一新时代的学力目标,该书从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和迎接挑战等方面,阐释了新方案新课标的素养取向及其要求,并就实施推进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策略建议。特别针对素养取向课程改革所强化的大观念、大概念或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设计,项目化、主题式、任务型学习,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等新理念和新思路,这本书都相应地纳入,并给予具体研读与阐释,相信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专业学习上的参考、借鉴和支持。

满足教师在课程改革推进中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应当说该书为给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力求做到视野广阔,全面系统。与此同时,为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专业需求,避免挂一漏万,该书还创新体例,通过“新方案新课标十问十答”的方式,对教师需要进一步关注并承担探索责任的实践课题进行了回应。具体涉及“新课标修订有哪些关键词”“怎样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的类别”“如何实现学段衔接”“综合学习如何落地”“如何理解并落实'因材施教’”“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有哪些新的变化”“课程实施监测的重点是什么”“学校如何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等。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不仅彰显了编写者对课程改革亮点的理性思考,更能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专业实践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变革的挑战与回应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期待这本书能帮助学校创建“学习共同体”,求得“全员发展”与“全人发展”。这是一个宏伟的教育愿景。可以说,本世纪初以来的改革实践正朝着这个愿景“迈出了一小步,前进了一大步”。继往开来,期待教师借助这本书能够更好地把握“挑战与回应”的复杂关系,更真切地关注学校现场的行动,从而求得更具创意的改革成果。道路虽崎岖,未来犹可期。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22年10月12日)

新书推荐

《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

吴刚平  安桂清  周文叶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2974-1

2022年7月

82.00元

内容简介

全书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新标准的修订思路,结合中小学实际需要,重点阐述了新方案新标准的时代特点和育人价值,“三有”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中心教学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14门课程标准研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新方案新课标修订十问十答等共计24章专题内容,从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和迎接挑战等方面,阐释了新方案新课标的改革特点,并就实施推进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策略建议。

其中,这次新方案新课标的很多亮点和关键词,如大观念、大概念或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设计,项目化、主题式、任务型学习,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路,都相应地纳入到这24章的具体研读阐释中,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专业学习上的参考、借鉴和支持。

作者介绍

吴刚平,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等。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主持六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周文叶,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表现性评价、课程开发、教师教育。主持全国社会科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师表现性评价》,译著《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等。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安桂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整体课程论》《课例研究》等著作6部,发表SSCI论文及CSSCI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研究领域包括当代课程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综合课程开发等。兼任全国课程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CSSCI来源期刊《全球教育展望》副主编等。

目录

 向上滑动查看 

第1 章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改革特点与实践建议

一、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背景

二、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改革特点

三、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实践建议

第2章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解读

一、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意义

二、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三、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关联概念辨析

四、从政策决定到教学行动的目标体系建设

第3章  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一、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

二、义务教育课程的实践性

三、义务教育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交融互渗

第4章  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结构改革

一、重视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

二、厘清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辩证关系

三、丰富课程内容的结构层次

四、开发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

第5章  学习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

一、课堂教学要超越讲授教学的认识局限

二、课堂教学从记中学转向做中学与悟中学的认识基础

三、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

第6章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功能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板块意义

二、重视基于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

三、探索超越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

第7章  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

一、素养导向的学习变革呼唤表现性评价

二、指向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三、在实施表现性评价过程中促使素养落地

第8章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一、背景与问题

二、基础与进展

三、传承与变化

四、挑战与建议

第9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背景、内容与实施

一、义教语文课标修订的背景

二、义教语文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

三、义教语文课标的实施策略

第10章  素养立意的数学课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一、背景与问题

二、基础与进展

三、传承与变化

四、挑战与建议

第11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二、主要变化

三、实施建议

第12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诞生的背景与沿革

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

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与突破

四、历史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第13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一、背景与问题

二、理论基础

三、国际动态与经验

四、传承与变化

五、挑战与建议

第14章  修订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支撑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一、立足素养发展

二、聚焦核心概念

三、合理安排进阶

四、加强探究实践

第15章  把握物理课程改革新方向——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

一、背景与问题

二、基础与进展

三、主要变化

四、面临挑战

第16章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视角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的重大变化

四、初中化学课程实施的挑战和建议

第17章  核心素养为本的生物学课程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研读

一、修订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二、生物学课程的传承与变化

三、落实新修订课标面临的挑战

第18章  数字时代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一、信息科技课程的国际动态与发展基础

二、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主要突破

四、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未来挑战与建议

第19章  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体育课程新常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

一、背景与问题

二、基础与进展

三、传承与变化

四、挑战与建议

第20章  艺术课标中的音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一、艺术课标的新动向

二、艺术课标的新内容

三、艺术课标的新进展

四、艺术课标的新突破

五、艺术课改的新征程

第21章  艺术课标中的美术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一、美术课程遭遇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二、《艺术课标》结构和样态形成的背景

三、艺术课程的整体构思

四、“课程核心素养”的登场

五、艺术课程目标设置

六、课程内容的结构方式

七、学业质量的内涵及美术学业质量标准要点

八课程实施的建议和要求

第22章  建构一体化劳动课程 为义务教育劳动育人奠基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

一、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二、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的基础

三、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的思路与突破

四、劳动课程的挑战与建议

第23章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有效实施国家课程

二、规范开设地方课程

三、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四、加强三类课程的有机联系

第24章  新方案新课标十问十答

一、新课标修订有哪些关键词

二、怎样理解义务教育课程的类别

三、如何实现学段衔接

四、综合学习如何落地

五、如何理解并落实“因材施教”

六、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七、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有哪些新的变化

八、课程实施监测的重点是什么

九、学校如何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十、如何优化三级课程管理

END

制作:陈文霞

复审:贺群星

终审:阮光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会给学校教学带来哪些新变化?权威专家最新解读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情况
2022年新课标学习心得六篇
一线学校如何高效学习贯彻新课程方案与课程课标?这里有6条务实举措!
教育部田慧生:历时3年的新课标将于近期发布,有5大核心变化!
【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准(2022年版)》的宏观变化(张秋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