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教育热点预测!这10个一定不要忽视

这周末就要上考场啦,今天小司帮大家整理了很让人头疼的教育热点!并且暗戳戳做了一波预测,今年考到的几率非常非常非常之大!(如果真的有考到,请来还愿好吗!)

01

双减政策

一、双减政策是哪双减?

1、针对课外机构的“三限”、“三严”

“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

“三严”:严格内容行为、严格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

2、针对校内教育的“三管”、“三提”

“三管”: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

“三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二、双减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统筹作业管理。 

2、控制作业总量。 

3、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 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 

4、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防止网络沉迷。

三、双减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1、整体规划设计。
2、丰富服务内容。 
3、拓宽服务渠道。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四、双减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1、严格审批准入。
2、严控学科类培训时间。
3、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
4、强化经营活动监管。
5、严控广告宣传投放。
6、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
7、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五、双减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提升校内教学质量?
1、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2、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5、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02

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

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智能教育均是指互联网、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利用与创新突破,包括数字信息、科技网络、智能技术、媒体运用等等,常见的智慧课堂、慕课、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云计算辅助教学、电子书包。


一、智能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优势

1.学习伙伴。
2.个性化学习。
3.学习灵活性。
4.学习更精准。

二、智能教育对教育者的优势

1.备课优势。
2.教学优势。
3.管理优势。

三、智能教育对教育的优势
1.拓展教育途径、拓宽教育领域、革新教学组织形式。

2.改变师生关系。

3.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4.利于在线课堂资源共享。

5.助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强化终身教育理念。

6.推动实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智能教育的劣势

1.程序性知识的局限性。

2.教学思维的局限性。

3.教书育人功能的缺乏。

4.教育内容良莠不齐,部分教学内容消极黄暴。

5.缺乏教育情怀,教育商业化。

五、智能教育的发展对策

1.改变课程设计,破解程序性知识的局限性。
2.融合人机对话,破解教学思维的局限性。

3.倡导双师教学,破解教书育人功能的缺乏。

4.注意到教育中不能被互联网代替的部分。

5.完善互联网教育规章制度。

6.严格监管在线教育企业。

03

立德树人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一)树什么人

1.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3.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立什么德

1.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厚植中华传统美德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5.树立全球观念和生态意识

二、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

1.构建学校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

2.发挥家庭在立德树人中的奠基作用

①增强家庭育人意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②建立家校社联合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3.重视实践育人,发挥社会合力育人的作用

①确立社会的自觉教育意识,构建社会共育机制。

②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③广泛开展社会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公民的道德实践养成。

④以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⑤建立健康的网络空间。

三、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责任体系

2.推进教育培训,提升师德素养

3.完善考核评价,加强正面激励

4.积极宣传引导,发挥榜样作用

5.健全监督惩处,营造和谐环境

04

留守儿童

——乡村教育、扶贫教育、乡村教师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解决措施:家长、社会组织、政府部门、教师、学校
【乡村教育】:经济负担、教育消费负担重;教育理念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师队伍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管理水平有限;政策扶持与资源分配不均。

一、教育脱贫进程中乡村教师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经济地位偏低。

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度低。

③升迁机制短缺。

2.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

专业发展面临困境,工学矛盾突出。

乡村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们缺少同伴的支持和合作的氛围。

③青年教师缺乏团队的引领和优秀教师的帮扶与指导。

3.教师职域边界模糊,任务繁杂

教育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关键期,全民皆兵,教师任务量加大,责任变重。

乡村教师师资缺乏,缺编现象严重。

③农村存在着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

④由于农村大多留守儿童,乡村教师要承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

二、解决乡村教师困境的对策

1.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优化分配机制,以改善农村教师经济状况。

营造出尊重教师自我价值和现实需求的良好社会氛围,重拾尊师重道文化。

2.优化教师升迁机制

积极践行教师轮岗制度。

城乡教师的职称评定区别开来,有差别地对待。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增加培训机会。其次,要方便教师参训。最后,实施团队引领。

从学校层面来说:首先,实施校本培训。其次,重建教师群体学习的制度文化,营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会。最后,开展校本科研。

4.明确工作内容,大力引进师资

05

新课改

——全域课程、教材改革、校本课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新课改的基本内涵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新课改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什么就是什么。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改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更强调了德智体美等多方位的发展,使学生更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以前的教育当中有很多难度在中上的知识,导致两极分化,有的学生解难题特别厉害,有的学生却连基础都掌握不了。新课改则更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以及全面发展。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以前都是老师要学生乖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新课改之后则更强调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人员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例如在评分机制上更为灵活,学生差一点点及格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酌情处理,让他及格,增强自信,同事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则更强调“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动,使得教材、教学等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二、相关主题
    全域课程、综合课程、交叉课程、全课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材改革——统编教材(语文历史思政)、校本课程

06

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教育惩戒

一、校园欺凌的含义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伤害等事件。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不良品行出现的原因】
1.从社会来看: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流动、留守儿童密集等。
2.从学校来看:应试教育下,忽视心理健康和德育;教师没有惩戒权,不敢管教等。

3.从家庭来看: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亲子关系不畅等。

4.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青春期的学生思考能力不足,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等。

三、校园欺凌的对策建议

1.预防体系:1)提高欺凌的认知水平;2)设置预防欺凌的专门课程;3)组织学生开展公开讨论。

2.应对体系:1)建立报告与举报渠道;2)应急预案;3)强制通报。

3.善后体系:心理辅导和跟踪指导

4.矫正问题学生;

5.完善相关法律和法律规制。

四、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培养正确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方式,也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护所有学生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障。

1.科学实施教育惩戒的重点任务

①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②明确教育惩戒目的

③明确教育惩戒内容方式

④规范教育惩戒程序

⑤加强教育惩戒实施指导

⑥家校合力凝聚共识

2.充分发挥教育惩戒的功能

①便于学校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②利于教师重塑权威

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07

教师轮岗制度

——特岗、教师流动、走班制

教师轮岗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属行政区域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一、教师轮岗制度执行到位
1.学校标准化建设;

2.教师们待遇等同;

3.能解决两地分居;

4.配套的人事制度改革。


二、相关主题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08

高考改革

——中考改革、职业分流、高考移民

一、新高考改革的内涵

新高考改革具有两个亮点 :一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育人目标形成,强调教育重心由知识本位朝着素养本位转移 ;二是给予学生选科自主权,打破传统文理分科,赋予学生在不同层次与学科组合上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与支持。


二、高考“3+1+2”模式

“3”指所有学生必考语数外3门;

“1”指从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1门;

“2”指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科目中任选2门;

“3”和“1”按原始分计分,语数外每门150分,物理、历史100原始分,“2”按等级赋分,每门100分,“3+1+2”总分750分。

等级赋分指的是把考生的原始成绩根据人数的比例分为A、B、C、D、E五个等级,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分数区间,然后再用公式换算,转换得出分数。

三、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教学改革路径

1.合理规划课程

2.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09

教育公平

——学位房不公、教育资源公平

一、教育公平要公平且有质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质量是全球各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然而我国当下城乡、东西部等教育差距日益显著,教育公平面临着严重考验;当然,教育公平也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将持续探讨。

二、落实教育公平的对策

1.在义务教育方面:我国正积极部署高中和义务学前教育的落实;

2.在乡村教育方面:我国正在将教师资源和经费全面向农村倾斜;

3.在教师队伍方面: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4.在教育机会方面:保证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

5.在教育过程方面:不仅关注教育起点,还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上的公平。

6.在教育结构方面: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专项教育等均需发展

三、落实教育质量的对策

1.在政策上:用政策和制度来引领发展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的落实;

2.在观念上:要求全面关注、监督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落实,提出宝贵意见;

3.在课改上:深化课程改革理念与思路,全面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4.在经济上:加强学校教育的现代性、民主性、终身性、多元文化等先进思想。

四、我国教育工作重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呈现出的特征

1.尊重教育规律,保持教育发展目标的持续性。

2.保障经费投入,彰显教育发展地位的优先性。

3.突出工作重点,增强教育发展政策的精准性。

4.促进资源共享,凸显教育发展路径的前瞻性。

10

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其中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二、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1.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2.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3.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
4.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2.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3.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四、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1.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
2.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4.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

五、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强化督导检查。
3.加强宣传引导。


六、现行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认识偏差
1.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简单化: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
2.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一门学科”:通用技术课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等于开展了劳动教育。这种认识把劳动教育窄化,没有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及多元性。
3.对劳动教育缺少整体设计: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看上去挺务实,组织学生做事、操作和实践,但实际上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和设计,未能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系统设计和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1.德育方面: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也会带给学生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帮他们增强自信心。
2.智育方面:劳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知识。
3.体育方面:户外。
4.美育方面: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创造美欣赏美。

八、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

1.即时评价,反馈促进劳动后劲。

2.定期成果展示,为学生后续劳动攒力蓄劲。

3.开展竞赛,以友好互助互促推动形成劳动习惯。

4.平台亮出成果,汇总集体智慧。


九、相关主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1.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
2.素质教育: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3.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中国教育怎么办?这五个中央文件照亮未来……
09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卷 (第九套)
立足乡村教育生态 找到学校自主变革的支点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精选大题50道
让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落地、落细、落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