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岸笔记01:搞定《中国教育史》五大学制的考法

学习新学制第一步,先从认字开始:

横戌点戍戊中空

十字交叉读作戎

《中国教育史》五大学制,你学废了嘛?

现将学制作为一个专题总结归纳,送上上岸学姐的思维导图笔记,这一块的分数一定要拿下!

1

壬寅学制

又称“钦定学堂章程”,主要以名词解释和辨析题的形式考查。

2

癸卯学制

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主要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3

壬子癸丑学制

又称“1912-1913年学制“,主要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4

壬戌学制

又称”1922年新学制“,主要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形式考查。

5

戊辰学制

1928年颁布,位于中教史第十章,主要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部分学制中涉及的“强迫教育”以“义务教育”表示。五大学制思维导图复习完毕,同学们是否还能回忆出五大学制的名称和内容呢?自己闭眼回忆试试,我们接着往下看!

1

壬寅学制

第一个颁布但未施行的学制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学制划分为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它虽然正式公布,但是没有实行。

2

癸卯学制

我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1904年1月颁布执行。癸卯学制把整个学程纵向分为三段七级(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其中将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纳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进入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初等小学堂为五年强迫教育阶段,儿童7岁一律入学。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阶段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阶段,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年限长达20~21年。横向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3

壬子癸丑学制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1)学制体系

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仍保持以“小学一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学制总年限为17~18年。小学前的蒙养园和大学本科后的大学院均不计入学制年限。此外,设立师范类和实业类学校。

①初等教育段: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共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初等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法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

②中等教育段:共四年,不分级,但专门设立女子中学。

③高等教育段:设大学,分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

(2)壬子癸丑学制的影响(论述:试比较“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的区别和联系)

①学制总年限缩短了3年。易于普及教育,向平民化发展,并规定一学年为三个学期。

②取消对毕业生的奖励。废除清末高等教育中的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

③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男女儿童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初等阶段开创男女同校,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④高等教育设大学预科。不采纳清末中学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

⑤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实用性。取消“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自然科学课程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使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

⑥局限性。最突出的缺点是中学修业年限太短,且偏重于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

4

壬戌学制

该学制又称“1922年新学制”与“六三三”学制

1922年“新学制”的七项标准:

(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七项标准是“新学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尤其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对民国之后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学制”的特点:

(1)第一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六三三”制,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初等教育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中等教育是改制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

①延长中学年限。初中和高中各3年,提高中等教育的程度,克服旧学制中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基础教育薄弱的缺点,改善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关系。

②中学分为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

③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4)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这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

(5)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小学高级阶段,要求根据各地情形,增置职业教育准备;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也能准备就业。

(6)在师范教育方面,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这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体系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

☆助记:合理分段初等短、中等中心高等短、增强职教改师范。

——1922年新学制,进行合理的分段,初等教育缩短年限;中等教育学制改革核心;高等教育也是缩短年限;同时增强职业教育,设立师范大学。

5

戊辰学制

以1922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而成

(1)“戊辰学制”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七项原则:

①根据本国国情:②适应民生需要;③增高教育效率;④提高学科标准;⑤谋个性之发展;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基本框架与1922年“新学制”没有太大的变化。

(2)突出特点

①使占人口80%以上的不识字儿童和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

②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

③适应20世纪30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倾向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学制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改革的历史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编写
中国教育竞争力10年提升17位 教育投入居末位3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历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