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婴幼儿的好奇心怎么这样强!——对照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写“晴晴”(01)

【题记】

成人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力量,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而教育只是为了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挥。——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前言

【背景】

留意的朋友,之前一定看过我有公众号写过的《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系列文章75篇。

如果有兴趣,可关注下面的链接——

【合集一】家教手记01-08(链接文章):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合集二】家教手记09-16(链接文章):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17:“雨停”了,“雨亭”出生了(难产拯救、黄疸医治、取名缘由):一个父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18(出生14天):新生儿哭闹,我们能做什么?|《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19(出生22天):三周的女儿,你真的会笑了吗?你是“社交动物”了吗?|《女儿是天赐的》(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0(出生33天):你应该知道的0-2岁儿童智力六阶段|《女儿是天赐的》(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1(出生48天):婴儿的每个“小动作”都值得解读与悉心应对|《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2(出生120天):为孩子建起声音的“亲子场”《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3(出生10个月):从生理、智能、社交和道德总结“抚育体会”|《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4(出生13个月):促进语言、识认与记忆能力的快速发展《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5(出生16个月):为什么要记女儿成长琐碎的“流水账”|《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6(出生18个月)如何帮助“实践期”的婴儿|《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视频|家教手记27(出生22个月)如何帮助“志向期”的婴儿|《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28(出生28个月)别让孩子语言“敏感期”悄悄溜走|《女儿是天赐的——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女儿的女儿出生9天,我整理出“家教手记29”(出生2岁半):抓住孩子运动“敏感期”,促进协调性不断发展
【合集三】家教手记30-37(链接文章):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合集四】家教手记38-45(链接文章):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合集五】家教手记46-53(链接文章):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54(小班,3岁零19天)):教女儿“如何放碗”引发的思考|《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家教手记55(小班,3岁3个月):当女儿有了“闺蜜级”的好友|《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合集六】家教手记56-63(链接文章):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合集七】家教手记64-75文章链接(外10篇):一个父亲20年的育儿手记(不断更新中)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女儿已经生了女儿——我的外孙女于2022420日出生,小名“晴晴”。巧的是,晴晴的生日比女儿的生日晚一天(女儿是1994419日)。

晴晴出生已经8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我虽然没有写整段的文字,但一直有些小记。

记得当年教育女儿时,我是一直读着卢梭《爱弥儿》。现在晴晴出生了,我正读着另一本书,即蒙台梭利的《有吸收力的心灵》。

教育下一代可不能只凭主观经验,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不至于落后。

读《爱弥儿》可以让我们知道:教育一定要循于大自然,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否则我们教育出来的可以是“老态龙钟的博士”或“小大人”。

而读《有吸收力的心灵》则又让我们知道:教育儿童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因为儿童天生是有“吸收力”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教授什么,而是要“心灵守护”,做个忠实的“侍候者”和“守护者”。

顺便说一下,下文中引用的蒙台梭利的文字,均出自——

[]玛丽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译者,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01 

晴晴大多时间和妈妈一起住在奶奶家里的,暑假和双休日到我家来。 

从之前的“不认生”到现在的“认生”(现在来到我家后,要过一会儿进行重新“识别”与“确认”后,才能慢慢地热络起来,知道这是来新家了,知道是外公外婆家了)。 

【今天独说说“好奇心”】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4页)这样说——

儿童自身好像都有一个勤勤恳恳、技术娴熟的老师。……2岁前,儿童已经可以认识周围所有的人和事物。在成人所谓的智慧占据和改变儿童的内心以前在,儿童就将它们的心理构架建设好了。 

心理学家也肯定地说,儿童用3年时间学会的东西,我们成年人可能要60年的艰苦学习才能完成。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是十分相信的。因为晴晴的表现就在证明着这些呢。 

无论是被人抱着,还是自己在床上爬着,那双眼睛总是不够看似的。东看看、西看看,左看看、右看看,总是看个不停。 

那个专注的眼神,那个看了还要看劲儿,那种似乎要一举看个究竟、探个究竟的力量,你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大人看到她的这种表现,一直追着问:“晴晴,你在看什么呢?你在看什么呢?”她也不说话(暂时也不会说话),只是嘴里一直嘟囔着,你要一直指着,似乎在说:“我就是要看,我就是要研究,我就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有时,你要是慢了点,可不开心了,身体会向外倾下去,倾下去,弄得你都不要抱了。这个时候的晴晴,似乎不要服了,也不要腰了,只要她的“大脑袋”和那双“探索不已”的眼睛——其实的身体部位都不要了! 

好奇心,你是一个怎样奇妙的东西,为什么在晴晴身处体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 

好奇心,你是一个怎样奇妙的东西,为什么在所有儿童的身上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奇心,你这样一个奇妙的东西,为什么后来在儿童的身上却又会部分或全部地消失了呢??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或者说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呵护晴晴的“好奇心”,满足她在家里家外探索的权利、机会、时间和空间,让她尽情地去观察、探索,让她尽情地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关于好奇心,我曾写过多篇】

关于好奇心,我曾写过多篇,下面列举一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阅读:

【好奇心系列文章】

同学,你还有好奇心吗?(之一)

同学,你还有好奇心吗?(之二)

同学,你还有好奇心吗?(之三)

你的孩子还有“数学好奇心”吗?

一生要与“好奇心”做朋友

关键还是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萤火虫”的神奇那儿来——诱发孩子的科学好奇心

把孩子的“好奇心”放大——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对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博士:守护孩子成长环境,让孩子凭着“内在生命力”成长
蒙台梭利的经典教育箴言
【悦读】听过蒙氏教学法,看看创始人、教育家蒙台梭利怎么谈教育吧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十大特征
蒙台梭利:给孩子自由,这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