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老师),童话是假的,我不想读童话故事!——回应孩子这样的问题有办法!

【题记】

急不急之辩,不如养默;处不切之事,不如养静;

助不直之举,不如养正;恣不禁之费,不如养福;

好不情之察,不如养度;走不实之名,不如养晦;

近不祥之人,不如养愚。------ 节选自《小窗幽记》

1】缘起背景

一次,一位父母朋友跟我说起孩子教育的事情。

八岁的孩子在听妈妈讲童话故事,妈妈正讲得起劲时,孩子冷不丁来了一句:“妈妈,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吗?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说告诉我说,不要相信童话,童话里的都是假的!”

被孩子这样一说,把家长也懞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你讲的童话故事是假的,那么讲童话故事还有什么意义呢?遇到这样的问题又该又该如何去应答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我们回答得不能令孩子们信服,这对之后的教育就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所以今天我专门来说说这个事。

2】原因分析

我们深知:童话故事背后蕴含着真实的人性和情感。虽然童话中的情节和人物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它们所代表的善良、勇气、智慧等正面价值观是真实的。这些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既然孩子已经说出了这样的话,那么他的背后有着一些深层的原因,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

从哲学的角度讲,一个事件背后的原因无非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是个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造成的,外因是家庭、学校、社会所构成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下面从个人心理、伙伴影响、家庭影响、学校影响、社会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个人认知水平的影响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年级这段时间是喜欢听或读童话故事的重要阶段,可以每个孩子的不同,略有差异。

其实,不同年段的孩子对于童话都有不同的解读,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对童话里面的故事情节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样的灰姑娘,不同时期的儿童可能对她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善良、浪漫、勇敢、智慧、幼稚……等等,不一而足。

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一些童话故事的情节超出他们理解范围,使他们感到困惑或法理解时,他们也许就会认为“这些事情假的”(但其实是虚构的)。当孩子对现实和虚构的界限分辨得不是很清楚是,他们可能会用现实的逻辑来质疑和评判童话故事,因而导致他们认为“童话是假的”。

二、同龄伙伴的影响:

从本文开头的那个教育现象来看,显然孩子的说法是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

伙伴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与伙伴的互动和交流,孩子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技能,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当然上面所述都是指的正面影响。

但也可能,如果如果身边的小伙伴对童话故事持怀疑态度,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童话是假的。同时,孩子们之间也可能会对童话故事的真实性进行讨论和争论,这种争论可能会影响孩子对童话故事真实性的看法。

三、家庭及主要教育者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塑造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到对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影响,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作用。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童话的看法。

如果家长或其他主要陪伴者或教育人本身就认为,甚至在在孩子面前就说过“童话是假的”之类的话,或者嘲笑孩子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这会导致孩子对童话产生怀疑和困惑。进而产生不正确的想法与说法。

四、学校及老师的影响

学校的影响表现在学校整体教育文化与所在班级的班级文化,以及老师们(特别是语文老师)。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初期,所以一般孩子们都认为学校是对的、老师是对的,所以学校和老师对童话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孩子对童话的看法。如果学校和老师更多地从科学和事实的角度来解释童话,孩子可能会认为童话是虚构的。此外,如果老师对童话故事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也可能会影响孩子对童话的看法。

五、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处于一个全媒体时代,社会环境和媒体对童话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孩子对童话的看法。

比如,如果媒体更多地报道和宣传科学和现实事件,孩子可能会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而童话是虚构的。此外,现代社会中,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样化,例如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这些渠道提供的信息往往更加“真实”,比如科学知识、历史事实等,相比之下,童话故事可能在这些渠道中较少出现,因此孩子们可能会认为童话是虚构的。

3】童话的内涵及教育力量

童话故事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群体的文学体裁,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色彩,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超越现实。童话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具体说来:

首先,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和形象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善良、勇敢、正义和智慧的代表,这些正面形象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第三,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童话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进而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一些教育意义,孩子们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童话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童话故事的情节和语言通常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和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总之,童话故事是一种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童话阅读资源,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欣赏童话故事。

我们可以举一个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来加以说明。

灰姑娘在故事中经常受到继母和继姐们的欺负,但她从未放弃,也没有变得冷酷无情。相反,她一直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这使得她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能够帮助别人。当王子在城堡中举行舞会的时候,灰姑娘虽然被继母和继姐们阻拦在家中,但她依然决定帮助自己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她用自己的善良和聪明才智给她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使她们能够顺利地参加舞会并得到王子的认可。

这个情节展现了灰姑娘内心善良、勇敢、智慧和乐观的品质,这些品质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所代表的价值观是真实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善良和勇气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童话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蕴含着真实的人性和情感。

弄清楚童话的内涵及意义之后,我们再来说说:作为教育者自己对“童话是假的”正面辨析与理解

童话是孩子们的“安全屋”,让他们可以在故事中找到快乐,释放压力。童话不仅可以让他们得到快乐和放松,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理解人性、培养价值观。

所以,我们教育者如果过早地否定童话的真实性,或者直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变得现实和冷漠。

如果孩子提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童话虽然可以能是虚构的,但它们所既是现实中某些情况的反映,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真实的。因此,“虚构”和“假的”是两回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童话的意义在于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向我们传递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比如,上面说到的《灰姑娘》就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童话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名叫灰姑娘的贫穷女孩,在经历了各种困难和磨难后,最终与心爱的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灰姑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如家庭贫困、继母和继姐们的欺负等,但是她始终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最终在仙女的帮助下得到了幸福。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所代表的价值观是真实的。灰姑娘的善良和勇气,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美丽和富贵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善良和内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4】教育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孩子认为“童话是假的”并不奇怪,也不要诧异,重要的是摸准原因,对症下药,积极引导,智慧应对。

其实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区别对待;一种是孩子不

一、用故事的情节去打动孩子,避开“真假”话题的讨论

当孩子没有对童话故事的“真假”进行思辨时,我们就要通过故事情节去打动孩子,让他们从中收益。

还是以《灰姑娘》为例。

首先,家长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灰姑娘》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家长可以着重强调灰姑娘的善良和勇敢,以及她在困难中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接下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个故事所代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例如,善良和勇气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梦想;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例如,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尝试像灰姑娘一样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像灰姑娘一样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可以像灰姑娘一样善良和勇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例子,家长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并从中受益。同时,这个故事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当然,中国童话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西游记》、《白蛇传》等等。以《西游记》为例,这个故事虽然是一部虚构的神话小说,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真实的。《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最终,他们成功取得真经,完成了使命。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它所代表的价值观是真实的。比如,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勇气、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尊重和关爱他人等等。这些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强和不屈不挠,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

在故事中,孙悟空等角色也展现了聪明才智、善良和幽默感等正面形象。这些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所代表的正面价值观也是真实的。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等等。

总之,《西游记》这个中国童话故事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它所蕴含的价值观是真实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生活道理和道德品质,同时也可以在快乐和放松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当孩子非要辩论“真假”时,不回避,互动中共进

大了一些的孩子,可能会在童话故事的“真假”纠缠,这也不奇怪,我们就不要回避。

和上面的说法一样,我们要告诉孩子们:童话并不是假的,而是一种想象,一种虚构的想象,这种想象对故事和情节的发展十分重要。但一定要跟孩子们说,“想象”的东西并不是代表是“假的”,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也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反映的方式。

如果家长对这些自己都没弄清楚,就口无遮拦地跟孩子说是“童话是假的,我们只是听听而已”,这种的说法是很有问题的,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这是致使的“打击”,这种看似“剧透”的说话,其实是快进了孩子的成长,拔苗助长的教育理念是一样是错误的

所以,家长们不要过早地告诉孩子们童话是假的,而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理解和领悟童话中的虚构和夸张,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在孩子们阅读童话时,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明白童话中传达的正面价值观是真实的。

还是拿《西游记》来说,如果一切都是假的,那么人物塑造的意义又何在呢?

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体现通过高超想象与巧妙虚构的艺术手法,却能把西游记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人物个个鲜明突出,给了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呢。

比如,唐僧就是一个以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人格光辉。例如,在小说的第12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章节中,唐僧为了拯救被水贼所抓的刘洪和李彪二人,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为他们解围。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体现了唐僧慈悲心肠的人格光辉,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而孙悟空则是超凡入圣的智勇双全。例如,在小说的第5回,“孙悟空反出天宫,自立为齐天大圣”这一章节中,孙悟空机智应对天庭的围攻,不仅未损失一兵一卒,反而成功逃脱了天兵的追捕。这充分展现了孙悟空超凡入圣的智勇双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至于猪八戒:其憨厚淳朴又傻里傻气的性格中也有仁爱之心。在小说的第30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这一章节中,猪八戒为了救出被黄袍怪所困的百花羞公主,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请孙悟空。这种仁爱之心体现了猪八戒憨厚淳朴的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而沙僧在在《西游记》中是忠诚老实、默默奉献的角色之一。例如,在小说的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这一章节中,沙僧为了寻找取经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这充分体现了沙僧忠诚老实、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孩子们喜欢的白龙马,在《西游记》中是忍辱负重的角色之一。例如,在小说的第13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这一章节中,白龙马为了救唐僧于危难之中,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唐僧驮出虎穴。这充分体现了白龙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4】总结一下

遇到孩子们说“童话是假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

1. 强调童话的虚构性: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童话是虚构的故事,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它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真实的。

2. 解释童话的教育意义: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童话虽然不是完全虚构的,但它们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世界。这些故事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 引导孩子理解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理解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虚构的故事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同时,家长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故事素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对于孩子提出的“童话是假的,我不想读童话故事”这类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强调童话的虚构性、解释童话的教育意义、引导孩子理解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式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并从中受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该不该告诉孩子圣诞老人、灰姑娘是假的?孩子的认知发展于童话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的童年
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欠缺!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
老公服了我教育孩子的这四招……
一个孩子最大的心酸,不是单亲,不是打骂,而是12岁前……
格林童话《灰姑娘》| 培养孩子勇敢善良的优秀品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