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成长性思维去激发内在动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四)
【题记】

智力是一种可锻造的品质,而且智力会发展,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体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而不是看过来聪明。

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育工作者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且学习勤奋,所有学生才能证明自己的显著成长。

开学第一次中层培训会议上,我们几位校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并对新学期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许琴学校长从国家德育政策法规为视角,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观照德育及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居高临下地提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梦想与行动”展开德育,做好常规,不断创新。沈虹霞校长提出从做有梦想有故事的教育愿景出发,在教科研、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方面做到教智融合、寻求突破。徐京芳校长从“未来学校”“未来课堂”的视角告诉大家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教学研究“步履不停”。
我从给大家推荐三本书开始。三本书分别《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内在动机》《影响力》,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英雄所见略同地提出做好领导或管理一定要有成长性思维方面,要从激发内在动机开始,要不断培养自己和组织中每个人的影响力,通过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人。
【成长性思维】
日常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或教师对学生有下面的评价:
●×××天生就懂数学
●×××总能够提出好问题
●×××懂得如何解读一部文学作品
●×××跟我一样;我的数学也不好
●×××我能理解他为何阅读不在行;我从来都不喜欢阅读
朋友,你能从上面的这些话语中解读到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呢?
其实上面的话语中,无论是积极的描述,还是消极的描述,都是在描述他(她)是谁,而没有讲述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这两者又有什么呢?区别真的很大呢!
其实,不同的描述话语代表了描述者背后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一套个人信念或一种思考的方式,影响着你的行为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感受,也影响着学生作为学习者如何看待自己;学生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或她如何面对学业上的挑战。同样,一个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也会直接影响被管理者能否真正坚持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快速的成长。
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称之为成长型思维方式,一种称之为固定型思维方式。
所谓成长型思维方式”,是一种积极的信念系统。它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
所谓固定型思维方式,是一种消极的信念系统。它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技能或才华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
一个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即便遇到阻碍也会坚持;与之相反,一个带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可能轻易放弃或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

上述这些观念来自于一本书《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玛丽·里琪著,林文静译。下面的版本是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3月版。
【用成长性思维激发师生的内在动机】
先讲一个网上看到的故事。故事的梗概如下:
107岁的日本女子笹本恒子,71岁上班,96岁失恋,100岁获奖,忙到没有时间去死,她的人生有多高级……
我们从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呢?
那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动机是多么的重要!
《内在动机》[]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著,王正林译.内在动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8月.

据《内在动机》这本书介绍,在心理学史上德西第一次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奖赏会伤人。心理学家做了下面的这个实验:
197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德西让两组被试在三个不同的环节中玩一种索玛的拼图游戏。在第二个环节中,每成功拼出一个图案,其中的一个小组被试就会得到报酬,另一个小组则没有。在第三个环节中,两组被试却不会得到报酬,而令人意外的发现就出现在这个环节。当德西宣布任务时间到了,让两组被试各自单独在房间里待一会儿时,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获得报酬的被试往往会不去探究。而从未获得报酬的被试更愿意去解决拼图问题。
1969年,德西在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时,就开始痴迷于一个问题:
小孩子在刚出生的几年内,往往对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渴望探索和学习。可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其实,这也是我一起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管多么技术手段,不管教学多么高明,也是无用的。没有内力的觉醒,一切都是白费!
所以,我们要研究人的需求。从人的需求的角度去搜寻,去下功夫,才能真正调动我们日常所说的“积极性”(“积极性”概念其实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里侧重于主动方面)。
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胜任联结。其中:
自主是指一个人学习、工作不是别人驱使,是自动、自觉。自主是关键。
胜任是指一个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感觉自己能够做好,可以做好,感觉能够胜任,不是无能为力的。这样的人,比较自信。其实人的许多问题都是源于不自信,不自信是因为感到不胜任。
联结是指一个人与别人的交往、交流。“抱团”一定程度是人的本能。联结一定是有效的,不是浅表的。人在联结中逐步社会化。联结与自主、胜任是相关联的。

由此可见,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自主的需求,才能持续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某种事情,同时拥有最好的体验和表现。
我在培训中,送给老师们不少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名人名言,现也分享如下:
我们保持向前进,打开新门,尝试新事物,因为我们是好奇的,好奇心一直引导我们走上新的道路。——迪斯尼
你可能遭遇许多失败,但你不会被打败。事实上,你有必要遭遇失败,这样你才能够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站起来,如何从中走出去。——玛雅·安琪罗
许多人生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放弃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距离成功那么近。——托马斯·爱迪生
所有以前的。没有什么了。曾经试过了。曾经失败了。不要紧。再试试。屡败屡战。——萨缪尔·贝克特
你走得慢没有关系,只要你不停下来。——孔子
任何事情没有完成时,看起来似乎都不可能完成。——纳尔逊·曼德拉
不要将一次失败和最终的失败混淆起来。——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你一旦学会放弃,这将成为习惯。——小文斯隆巴尔迪
最后,我要说,面对未来,我们要像《学会生存——财富蕴含其中》所说的,要在人之一生五大支柱(亦即五个学会”去下修练,去成长:
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创新进取、冒险精神;
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
学会改变learning to change),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这一点特别重点),用积极心理学、成长性思维的观念去工作,去生活,去交往,去冥想,让“内在动机”慢慢生长出来,“行动”终会写下“故事”,“梦想”终会成为“现实”。

  1. 答辩是一种磨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三)

  2. 课堂教学转型,你的感受怎样——“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二)

  3. 一定要弄清三个“为什么”——“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一)|视频

  4. 尝试反馈七步法——“尝试反馈法”在跨塘实验小学的改进

  5. 鼓励尝试学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试|视频

  6. “适合教育创新年”的跨小故事(六):改革不停步 尝试能成功

  7. 相信孩子,大胆放手——推行“尝试反馈法”巡课听课反思札记(一)

  8.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二)

  9. 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三)

  10. 扶放有度,学生进步会更大——“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四)

  11. 如何“自学课本”——“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五)|内含最新课堂评价表与教学流程图

  12. 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六)|重点看文末

  13. 课堂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不是行为的自由——“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慢一点如何?
学习“如何学习”:《超级学习者》,成为学霸的奥秘
终生受用的顶级思维方式,都自于世界各国名人!孩子学会绝对聪明
浅谈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谈日常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