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级孩子也能做“研究”——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十一)
【题记】

虚空捕捉灵感点,落地生根建价值。越给与,越获得。

学会玩耍,其实是很多人走出30-40岁困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可以重新开始投入地玩耍,很多原来的强迫性思维和职业困境都会被解决。

【背景】

413日,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实验区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在园区二实小如期举行。真是月度胜“汇”,汇聚精英,汇聚智慧,汇聚人心。

那天,听了两节数学课,充分体现了“教智融合”的思想,预学、探学、延学,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挑战自我、小先生讲数学、易加学院……一个个鲜活的环节背后是园区人奔涌不息的教学智慧与创新追求。从二实小的自问自答式汇报,到教育处教发中心每个领导专家的发言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真实、厚实、扎实中精进,其中的许多做法正在理解、学习与践行中。半月谈、主题贴、主题沙龙、思维激荡、慧学探学、读学写学、魅力课堂、温度厚度深度、三导三学……一串串数据的背后凝聚着行动者的心力与汗水。

学习必须起作用,学习需要立竿见影。基于上述经验做法,我们将在本月21号召开 跨小“木樨论坛:教智融合.尝试反馈.深度学习”主题沙龙活动,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及骨干老师轮流登台,讲述理论学习和实践做法的最新思考,讲述教学改革进程的生动案例和师生故事。

本次会议还将跨塘实小列为下半年“月度汇”汇报学校之一,这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天下不孤,大道一家,我们相信,跨塘实小会在园区总课题的指引下,改变学校、成长教师、发展学生,促进教智融合背景下教与学模式的持续演进与深度变革。

以上算是园区以及我校现在处于国家教改实验区推进教与学变革与创新的大背景吧。

【探学故事】

下面再说说我带领一年级小朋友“探学”的教学故事。

一年级小朋友能不能搞研究,能不能把普通的“日常学习”变成“项目学习”呢?我想,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尝试着去做。

第一学期,其实我已经在引领玩“抢十”游戏,数科节期间引领孩子们读数学课外书,孩子们可开心了,后来又带领做“数字马拉松”和“数字接龙”的事情(参见微信公众号文章《数字马拉松,孩子们为什么特喜欢?》《数字接龙:孩子学到什么?》)。

本学期的近一段时间,我坚持带领做数学“项目学习”(“探学”),重点做了一个名叫“得数是16的加法串”。这个题目是这样的——

选出的3个数字顺序改变,也只能算一种(比如196169就只算一种),你能写出所有的加法串吗?(如下图)

□+□+□=16

我跟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吃“糖葫芦”啊,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得数是16的“加法串”,也是“数学糖葫芦”呢。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你能不能试一试,想出几种答案来,试试“数学糖葫芦”的味道怎么样?!

我给孩子们发了空白的“问题研究卡”,课堂上先给孩子们起了个头,剩余的就让孩子们回家去“研究”了。

为什么这样做?一是课堂上有主业,不能所有的时间用在这个方面;三是也想考察一下,一年级的孩子有多少人会回家之后想着老师布置的这个“探学作业”,因为之前已经多次考察孩子能不能记住老师在课堂提出的一些“额外要求或作业”,考察他们数学“坚持能力”,这是一种“内在动机”,是孩子们终身学习的法定,需要从小培养。(参阅《用成长性思维去激发内在动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四)》)

第二天,我特地提前来到课堂,看看有没有孩子交“问题研究卡”,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有差不多一半的孩子交出了自己的小卡片,真是不容易呢!虽然有此比较稚拙,有些比较简单,但是毕竟迈出了“研究”这一步!

我在课堂上大大表扬,当场加星,最多的孩子是“超五星”(六颗星),最少的也有一颗星。受到其他同学的激发,第二天又有10来个孩子交出他们的“问题研究卡”。孩子是需要激发的,需要激励的,需要表扬的,他们的内驱力有更多的时候处于“附属内驱力”阶段(是属于下面“心理小知识”的第三种)。

【心理小知识】

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包括三方面的决定成份,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即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弄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才能产生这种需要。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个体的那种要求自己圆满完成学业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进入学习集体开始,日益显得重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受人敬重、有地位),所以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家长或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越是低年级学生越是认为,求得学业成就,并不是把这种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要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所以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下面列举的是同学做的“问题研究卡”。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

一是对原有知识的“隐藏累积式”巩固。通常情况下,巩固知识的手段略显机械单调,而这里则是“隐藏的”、“累积的”“不知不觉的”,用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话说是“无痕的”,这样的“润物细无声”,好处是,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不感觉到“累”和“乏味”。

二是渗透中高年级“找规律”思想,是培养学生从少到多解法、从无序到有序思维的活动经验的积累,探究经验的积累。

需要提出的,千万不要过早跟孩子说,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想,要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在探究活动中慢慢地体会“原来有条理的想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否则的话,“不是想不全,就是总重复!”,这些是孩子数学学习中最宝贵的东西!需要的是,老师必须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老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细水长流的姿态、功夫和耐性,就如同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说的“要耐烦”

谜底探寻】

不知道看过上面这道题的老师们或家长有没有好奇心,即“认知内驱力”呢?是不是也在探寻最终的答案呢?

如果你有,说明你的“好奇心没死”,这是好事情,是你培养孩子“探究好奇心”的基石。

其实当初我只是在某本书上看到类似的题目,才突发灵感,设计了“得数是16加法串”,但是没有标准答案,是我自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探寻所得的。

下面是我的探究学习成果。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来想。比如第一个格子里最小填1,第二个最小是1,第三个数必定是14,这是第一组符合条件数据。

顺着这个往下想……

那么,第二组就是:1213,第三组是:1312……,以此类推。

于是,我们把一些可能的填法排列如下:

1开头的8种】
11141213131214111510169178
2开头的有6种】
221223112410259268277
3开头的有4种】
3310349358367
4开头的有3种】
448457466
5开头的有1种】
556
这样一共有8+6+4+3+1=22(种)

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去想。这个方法是不是也是21种答案呢,留待有兴趣的“好奇人”去探寻吧。

更有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不可参阅公众号文章《得数是22的“加法串”》。

  1. 那一天,数学老师上了一节作文课——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十)

  2. 我跟孩子们谈“什么是学习”(内有干货)——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九)

  3. 把孩子的“好奇心”放大——跨塘实小“尝试反馈”教学改革印记(八)

  4. 假如我用“尝试反馈”思想教美术——“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之印记(七)

  5. 假如我用“尝试反馈”思想教语文——“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之印记(六)

  6. 深入浅出,历久弥新,新学期邱老师的报告送给老师们两大“法宝“——“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五)

  7. 用成长性思维去激发内在动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四)

  8. 答辩是一种磨砺——“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三)

  9. 课堂教学转型,你的感受怎样——“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二)

  10. 一定要弄清三个“为什么”——“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一)|视频

  11. 尝试反馈七步法——“尝试反馈法”在跨塘实验小学的改进

  12. 鼓励尝试学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试|视频

  13. “适合教育创新年”的跨小故事:改革不停步 尝试能成功

  14. 相信孩子,大胆放手——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巡课听课反思札记(一)

  15.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二)

  16. 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三)

  17. 扶放有度,学生进步会更大——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四)

  18. 如何“自学课本”——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五)|内含最新课堂评价表与教学流程图

  19. 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六)|重点看文末

  20. 课堂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不是行为的自由——援疆丝路小学“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听话、努力,成绩不好,是为什么?
一篇文章,说透“内驱力”!
孩子学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学会“内驱力效应”,轻松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父母能做什么?
"厌学”学生有多少
孩子学习跟不上?先别急着花钱报辅导班,激发内驱力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