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教专业大调整2.0版来了!未来哪些专业是风口?

2025年8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对高等教育比较熟悉的朋友看到这个行动方案,应该会想起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2025年的这个方案是2023年方案的后续。看来,2023年专业调整的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深化调整。

我曾在一周前的文章《高考生和家长注意!工科大洗牌:未来十年这些专业最吃香》里说过,专业调整不是政府部门的一拍脑袋,其大背景是第四代工业革命,是学科发展要适应新的产业科技的发展。

我们先比较这两个方案究竟说了什么

方案细则

 2023年的方案主要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到2025年,优化调整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占比进一步提高。要做好一流学科建设,在国际上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并且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

2025年的方案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第一条就是:对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

第二点,要求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

第三点,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第四点,学科优化,去旧换新。

第五点,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里面的重点是,要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创新目录管理机制,缩短调整周期,加强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学科专业目录协同联动等等内容。

方案剖析

跟2023年相比,我自己觉得有几点需要重视,提出了急需学科专业的概念,说明专业越来越向产业靠拢,建设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也是同样的动作。这个说明,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有用,当然也好就业。

据教育部有关领导介绍,这个平台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它主要是整合共享各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数据资源,推动构建人才供需“数据—模型—服务—治理”适配模式,逐步实现人才数量规模、结构布局、能力素养三大适配,重点构建了动态供需大数据查询分析、支撑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学科专业诊断预警、开展结构布局诊断分析、探索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等六大功能版块。

可以预见,不少冷门专业会被大量裁撤。这对学生影响还好,对教师和学校将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第二,强调了交叉学科。在2023年方案里也提到了交叉学科,但当时只是建立,现在要求是建设学科交叉中心。交叉学科其实意味着是某种新专业。就是说,我们要从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转到新的专业里来了。

2021年,交叉学科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当时只有两个一级学科,包括: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

在2022年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下,交叉学科门类下有7个一级学科,除了上面两个外,还有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区域国别学等。

交叉学科的思想已经体现在各个地方。我所在的一个教授群,就有物理教授说,他的学生专业都是杂牌军,车辆工程,材料,生医工,导弹,能源、物理都有。另一位教授也说,他原先是杂牌军,学的不是物理,但现在满口物理,学生虽然学的是物理,但也去了芯片行业。

另外,未来科学大奖和科学探索奖的设置也都是按照交叉学科来设置的。比如未来科学大奖,下设3个奖项: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也有交叉科学部,有4个科学处,包含:物质科学、智能与制造、生命与健康、融合科学等。

第三,强化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现在各高校都非常看重人工智能,985大学率先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学人工智能的课程,跟当年每个专业都必须要学计算机相关课程一样。

在目前的形势下,中美是人工智能两大巨头,其他国家无可比拟。在2023年,国内还很悲观,觉得中国跟美国的差距很大,但到了2025年,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迎头赶上。不少美国公司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建立在中国开源的人工智能模型上,在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的论文已经占了绝对优势。有知名教授评论:AI对于中国人,犹如跑步对于非洲人。中国人擅长做人工智能。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所以我国是全力投入。

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这个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可以看作是专业的新陈代谢,从专业的新增和设置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科发展的趋势。2025年,新增29种专业。这里面低空技术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等都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主要是智能和传统工科、艺术的结合。

2025年新增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受到大家追捧,120个,体育和健康增加的数量也不少。

根据青塔的统计,2020-2024年新增专业的数量,人工智能最多,达到413个,其他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英语、智能建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体、金融科技等都不少。这些专业应该是我国着力发展的学科专业。

撤销专业最多的则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选择这些专业时要小心。

另外,针对2025年方案,各省市都在编撰各省急需专业人才,大家也要关注。

还有交叉学科,这也是一个布局重点。

高三学生志愿填报

好,最终我们要落实到学生的志愿填报。

学生选择专业,一般需要4年本科学习和3年硕士的学习,至少7年时间。所以,我们选择专业不能跟短线炒股一样,哪个热填哪个。我们要根据趋势来选择。国家的战略需求是一个长期规划,至少能保证15~20年,按照国家的战略,并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思路。

未来的大学教育会发生很多变化,但它将适应产业发展步伐、适应科技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点不会变。我们抓住这点,就明白自己该如何选择了。

我个人建议,不论学什么专业,都要学好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要有人工智能的思想。


如果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可以买复旦张军平教授的《人工智能边界》《人工智能极简史》。第一本书刚被央视推荐,第二本书常年在上科普图书的榜单。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读人工智能,但孩子不喜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书给他们科普,让他们了解人工智能并喜欢上人工智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现在大学哪个专业有前途?
高考最热门的5大专业,新增数量最多,就业率高,发展前景好
选大学和专业的重要参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有多少?你知道如何选择吗?
什么是交叉学科?想选“交叉学科”需要注意什么?
跨学科视野中的智能中医药学
一份学费X个专业,“交叉学科”了解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