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岁娃颅内感染误认为热性惊厥,错的不是网上查科普,而是...

如果孩子有点不舒服,你第一反应是送医,还是先上网查一下?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后者。也有人会担心,自己又不是专业的,万一查错了,耽误治疗可怎么办?毕竟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并非没有,昨天新闻还播了:

作为一名坚持科普十几年的儿科医生,我想我有必要强调下:

上网查科普本身并不会误事,真正误事的,是家长在查科普时不懂得独立思考和判断。


家长看科普

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什么叫独立思考?不懂专业知识的家长,拿什么来判断?这不是矛盾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看科普本身并不能替代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让家长在平时就加强对育儿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护理时避免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在就医时尽可能给医生提供相对准确、有效的信息。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家长获取的知识越多越深入,心里就越有底,在实际遇到问题时,便自然而然有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从容应对。

反之,家长越不懂,越应该主动去学习,这样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掉入一些很初级的陷阱。以新闻中的宝爸为例,明显是平时没有好好了解热性惊厥,没养成思考判断的能力,出了问题再临时抱佛脚,一知半解反而误事。


家长看科普

一定要看全看仔细

万一事先没有看过这个疾病症状的科普,该怎么办呢?答案是——

看全!看仔细!尤其是不要遗漏关键的“前提条件”!

还是以开头的新闻为例,宝爸查到的信息明显是片面的。热性惊厥的“不用管”,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

作为儿科医生,我经常给家长科普热性惊厥,每次我都告诉家长:热性惊厥是一种儿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常在病程第一天体温迅速上升时发生,一次生病往往只抽一次,抽搐持续不超过5分钟,孩子的精神反应可在抽搐后6小时内可恢复到和平时一样。如果一天内多次抽搐,精神状态不能在6小时内恢复,或伴有呕吐等异常状态,需要及时就医。

这就是说,虽然热性惊厥可以“不用管”,但并不是所有抽搐都不用管!!!尤其是精神状态差,一定要特别小心,及时就医。

被宝爸忽略了的关键信息

科普不是瞎科普,我们在做科普的时候为了说清楚说准确,往往会加好些定语和前提条件,再得出结论。所以,在上网查询看科普的时候,要看全看仔细,搞清楚里面的逻辑,才能让自己心不慌,不误事。

特别提醒

有病不要查百度!

有病不要查百度!

有病不要查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老师精心整理:孩子需要知道的124个科普知识,赶快收藏给孩子
小升初:最常考的104个科普知识,家长为孩子收藏学习吧!
颈椎病科普知识
《跨越不可能》精读分享49:利用22个触发器,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感染后发热是孩子在积极对抗感染,没有出现并发症的三四天内的发热不用害怕!但要懂得密切观察且注意就医条...
10个孩子有9个喜欢恐龙,这是为什么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