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岁娃误吞3根6cm长钢钉,这些危险异物入肚千万别瞎处理!

1岁8个月的娃竟然吞下足足3根6cm长的钢钉,这样的新闻足以让大部分家长感到心惊。

异物吞入多发于6-36月龄的儿童。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物品的危险性缺乏认知。不小心误吞钢钉这样的尖锐异物,如果滞留在食管或胃肠内,很大可能会引起穿孔!

不止是钢钉,纽扣电池、大头针、磁力珠...你永远想象不到孩子会吞下什么东西,以及若不及时发现处理,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

ps: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儿童误吞异物进消化道的情况,关于误吞异物入气道的文章,详见《因怕被父母责骂隐瞒吞哨20年,这事可真不怪他胆子小


孩子误吞这些异物

要尽快就医

儿童误吞异物入食管和胃肠道事件很常见,大多数时候,孩子吞入的异物能自行排出,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也有一些异物家长要格外注意,这些异物在孩子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越大。

1、纽扣电池

和误吞钢钉比起来,误吞纽扣电池对于孩子来说简直轻而易举。据统计,1982-2015年,美国每年平均有1.5万个儿童误吞纽扣电池。这小小、圆圆、亮晶晶的神秘物体,很容易就能通过孩子的咽喉,进入食管和胃肠道中。

可能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因嵌顿时间过长引起的溃疡和穿孔、电池放电或内容物渗漏引起的腐蚀性损伤、重金属中毒等。研究发现,纽扣电池卡入食管后2小时即可出现食管损伤8-12小时后损伤会更严重。

网上模拟实验:鸡肉饼被纽扣电池烧黑

2、磁体(磁铁、磁力珠)

被误吞的磁力珠、多个磁铁可能会隔着多层肠管相互吸引,从而导致压迫性肠管坏死、瘘、肠扭转、穿孔、感染或梗阻等不良后果,严重者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肠管。如果肠系膜血管卡在相互吸引的肠袢之间,还可能发生腹腔内出血。

即便只是吞入单个磁体,可能吸附身体外部的金属衣物和饰品如皮带扣、金属纽扣、耳钉等,为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家长也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

3、超强吸水聚合物

可以理解为吸水后体积会扩大数倍的细小物体。国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宝宝“,吸水后可膨胀变大5-19倍,多被用来当成多肉植物的培养土。

儿童误食这类超强吸水聚合物之后必须立即取出,否则有引发肠梗阻的危险。


4、含铅异物

千万不要觉得铅中毒离自己和孩子很远,一些家庭用品中也会含有高含量的铅,比如钓鱼用的下沉球、气枪弹丸、窗帘坠以及一些玩具或奖章。

孩子急性铅中毒后,可能会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家长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娃就医。

5、食管内食物嵌顿

吃饭时能卡住的通常是比较大的食团,如大块的猪肉、一整颗丸子等,因为不是鱼刺、骨头等比较尖硬的东西,一些家长可能会期待孩子自己喝两口水吞进去。如果能吞下去自然是好,若不能应及时干预,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如果孩子出现了呼吸不畅、不能吞咽口水的情况,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

临床上,因食物嵌顿而就诊的儿童中基础食管病变(包括食管炎、解剖异常或食管动力障碍)的发病率比吞入其他食管异物的儿童更高。误吞食团,风险并不止误吸,这点家长一定要注意。

6、硬币

硬币可以说是儿童最常吞入的异物之一,因为没有尖锐边缘、表面金属无毒性,所以不太可能引起并发症。相比前面几种,硬币被取出的紧迫性没那么强,但其可延迟处理的时间也是有限度的。

一般来说,大部分(约占2/3)儿童吞入的硬币会到达胃里,如果孩子一直没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先看看能不能拉出来。同时,建议每1-2周上医院复查一次,到第4周还没排出,则应该用内镜取出。如果不巧卡在食管内,在无不适症状(如吞咽困难、拒食)的情况下可暂时观察,超过24小时后仍不能下行,应立即就医取出。

当然家长通常很难自行判断孩子的硬币吞到了哪里,为防止硬币卡在食管引起误吸,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尤其当孩子出现了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更是不能拖延。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物品,尖锐物品(如钉子、大头针)、长形异物(如牙刷、勺子)也是需要及时处理的异物,篇幅有限我就不展开讲了。


家长第一时间

如何处理

其实,单纯异物吞入的治疗手段并不复杂,如果无法自行排出,大多放个内镜也能取出来了,极少需要开刀。

对于家长而言,难点主要集中在发现孩子的异状上。大多数误吞异物至食管的儿童并无症状,少数表现为拒食、吞咽困难、流口水或呼吸道症状(包括哮鸣、喘鸣或窒息)。如果异物到达胃部和肠道,更是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

所以,家长一旦怀疑孩子很可能吞入了异物,应立即引起重视。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几种异物需尽快就医外,孩子存在以下任何一种警示征,都应立即就医:

  • 出现气道损害,如气管受压,可表现为呼吸困难

  • 有食管梗阻的证据,如不能吞咽口水

  • 有提示炎症或肠梗阻的症状或体征,如发热、腹痛或呕吐

  • 异物位于食管,且疑似吞入时间在评估前24小时或更早,或吞入时间不确定

如果孩子暂时没有什么不舒服,且能确认吞咽物品并不危险,则可以适当延迟干预时间(但不要超过24小时),期待自行排出。注意不要自行催吐,以免造成额外的食管损伤。

另外提醒一句,由于纽扣电池在吞入后短时间内可能损伤黏膜,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我们可以每10分钟给孩子喝2勺蜂蜜(最多重复6次)。这样做可以包裹电池,从而尽量避免灼伤食管黏膜。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仅适用于1岁以上且对蜂蜜不过敏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能服用蜂蜜,硫糖铝混悬液(一种黏膜保护药)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哪怕物品并不小

也应提高防范意识

孩子误吞异物后果可大可小,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收好家里的零碎物品、遥控器。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嗓子眼就那么大不可能吞得下去”。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指南中提到直径小于4.4cm的圆状物体,如弹珠、小球等,有可能卡住喉咙,导致呼吸困难;直径小于3厘米、长度小于6厘米的玩具,可能被儿童吞咽或卡在气管中。儿童的食管壁薄而柔软,容纳一个不大不小的异物通过远比大家想象得容易。

从儿童腹中取出的发卡

所以,哪怕物品并不小,作为家长我们应尽可能提高防范意识。

当然,如果发现孩子误吞东西了也不要惊慌自责,建议尽可能地收集有用信息(比如孩子玩了什么玩具,家里有没不见什么小东西)并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这些对医生的诊治会更有帮助。

end

参考资料:

1、UpToDate:吞食纽扣电池和圆柱电池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初步处理、儿童食管及胃肠道异物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889306/

3、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safetoys-young.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中是否碰到过误食纽扣电池的情况?您是如何处理的?
2岁宝宝吞下1枚"纽扣",差点惹出大祸!
食管被烧黑!2岁娃来深紧急手术,只因吃下这东西!家里太常见
孩子被呛窒息!别拍背!这些常见救法都是错的,家长再忙也要看
1岁男婴误吞7号电池,结果“砰”的一声爆炸了……
2岁孩子误吞纽扣电池身亡,昨天又有个3岁孩子吞了个大磁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