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肌张力高=脑瘫?很可能是虚惊一场

带孩子做儿保,医生检查了宝宝的身体,又开了一摞的检查单,最后说:

你这个孩子,是肌张力增高啊,可能有脑瘫风险!随后又要给孩子连续做几个月的“康复治疗”。

惴惴不安的家长回到家里,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孩子明明看起来这么健康,怎么就脑瘫了呢?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担忧,那就要好好了解下肌张力的概念。绝大部分孩子所谓的“肌张力高”,都只是虚惊一场。


肌张力高≠脑瘫
很可能是发育个体差异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平静状态下人体的肌肉并不是完全放松的,而是有一定的紧张程度,即具有一定的肌张力。这种紧张程度有维持人体正常姿态的作用。(哪怕是“葛优瘫”或平躺的姿势,身体也有很多肌肉群处于紧张状态。)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肌张力。为了适应在妈妈肚子里的狭小环境,胎宝宝需要较高的肌张力来维持蜷曲状态,就像我们在B超图像里看到的那样。

出生之后,婴儿逐步适应宫外环境,肌张力逐渐降低,蜷曲的身体才慢慢舒展开来。这个过程有些孩子会快一点,有些则会慢一点。医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来判断孩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出现肌张力高很可能只是由于发育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性。这些孩子有自己的发育节奏,对比同月龄其他孩子肌张力偏高一些,但并不算疾病。

此外,孩子天生触觉敏感,或面对医生情绪紧张,也会在检查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导致单次检查结果显示肌张力高。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至于很多家长担心的脑瘫或者疾病问题,其实大可不必过于焦虑。

在临床上,部分脑瘫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高的情况,但肌张力高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患有脑瘫。脑性瘫痪通常伴随有其他脑功能障碍,如疼痛、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癫痫、胃肠道功能紊乱、生长障碍等等,不会只有肌张力高一个症状。


的确存在一种叫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即肌肉出现“不自主收缩”或“痉挛”,会让孩子出现各种别扭的动作,但这种情况发生率很低。肌张力障碍多和脑部疾病有关,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部异常和缺氧缺血性损伤,需要引起重视并尽早治疗。

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脑瘫所致的肌张力过高还是肌张力障碍,都必须由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来进行严密的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脑、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况,以此来明确背后的病因,有时候还要辅以一些神经科以外的检查,确保症状不是由其他问题导致。

无论如何,都不是仅靠通过个别表现(如踮脚走路、翻身晚、剪刀腿等),做几个肌电图就能草率得出结论的。


警惕不科学的“肌张力高疗法”

既然肌张力高本身都算不上疾病,那么一些“治疗”肌张力高的康复训练,也可以说是无中生有了。

无论是看起来无害的按摩操,还是推拿、水疗甚至封针(一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小儿创伤疗法)等“康复治疗”,家长都要谨慎看待。一是它们并不能从疾病根源上解决问题,二是缺乏高质量证据证明疗效,甚至可能伤害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是脑瘫引起的肌张力高,规范的治疗方法通常是根据孩子病情推荐一些专门的早期干预疗法,如药物治疗、特殊膳食、使用助行器等设备,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

至于肌张力障碍,目前临床上也没有根治的方法,基本都是对症治疗。比如口服药物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如果病情严重,酌情采用注射肉毒毒素帮助肌肉松弛,或利用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向脑部发送电信号,以减轻肌肉痉挛。

当然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些方法可能都是用不上的。因为他们过一阵子就会发现,自家孩子在某一天就学会走路了,睡觉时不经常捏着小拳头了。当初那些让家长辗转反侧的问题,答案原来都藏在孩子成长的时光里。


比起肌张力高

肌张力低更需要重视

在临床上,比起肌张力高,小宝宝肌张力低的情况更常见。一些新生宝宝会出现肌张力低下的异常情况,比如从卧位拉起时明显头部后仰,自主活动减少等等。

这些很可能是疾病的表现,例如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唐氏综合症等遗传性病、先天性甲减等内分泌疾病等,需要家长早日引起重视。此外,早产儿的肌张力本身就会比足月儿低,胎龄越小,肌张力越低,早产宝宝家长先不要过于紧张,具体可以交给医生做判断。

图源 UpToDate 肌张力低下婴儿

新生宝宝做儿保的时候,规范的医生通常会着重评估孩子的肌张力状况,肌张力低下的宝宝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 仰卧呈青蛙样姿势,髋关节外展且四肢异常伸展,自主活动减少。

  • 关节抵抗小,几乎无阻力,活动度明显增大。

  • 被从腋下扶住时,双腿伸展,不能保持坐位,甚至从检查者手中滑脱。

  • 被水平托住时,四肢及头部无力地下垂。

  • 从仰卧位牵拉至坐位时,头部后仰。


每个孩子都各有发育特点,也有自己的发育进程,家长担心孩子有什么问题,最推荐的做法是定期带孩子去做儿保。

最好长期跟随一名儿科医生,让医生更熟悉孩子的情况。若不能长期跟随,也要记得带上以往的病历记录与儿保手册,供医生参考。

end

参考文献:

1、https://kidshealth.org/en/kids/fart.html
2、UpToDate:肠道气体和腹胀
3、UpToDate:患者教育:胃肠气体和腹胀感(基础篇)
4、UpToDate:患者教育:乳糖不耐受(基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3个月宝宝肌张力高是否是脑瘫?是否需要用药物治疗 ?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医生提醒孩子发育迟缓,家长不在意,一年后痛哭悔断肠!
小儿出现这些姿势,可能患有脑性瘫痪,治晚了后悔终生,家长千万别大意
容易被忽视的“大运动”,却是能让孩子变聪明的基础
肌张力高≠脑瘫! 家长切莫瞎紧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