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程笔记 | 哈佛文书申请命题论文解读:建筑的感性与理性
userphoto

2022.09.30 浙江

关注


本次【哈佛文书申请解读】我们邀请了来自GSDLAC资深导师Keting Zhou老师给我们分享关于GSD文书申请最新要求,主要针对MArch I及MLA I做详细解读,深度剖析半命题论文主要考核点、着重点,以更全面的视角、更专业的见地提升同学们对GSD不同学科文书申请要求的认知。




01 文书结构解读

整体架构、如何挖掘个人特色

 整体架构:


PS(Personal Statement)
PS主要可以三个面阐述第一个是以个人经历和自我成长为主线,第二以作品集为主线,第三个是无特定框架,包括了以上提到的个人特色、背景、经历

①以你的个人经历、自我成长为主线
先介绍一下个人背景,包括你的家庭、成长环境,所在城市带给你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或是思维帮助。接下来你可以讲述自己一些动机或兴趣兴趣可以包括绘画、摄影、旅行、阅读。动机可以从你的各种兴趣着手讲,例如你出国留学的动机想要深耕专业。针对建筑专业,可以从以设计方面的经历来讲,包括设计作品、工作实习等一些展现可以展现现阶段成果的内容,比如获奖论文、研究等,从而提出你之后发展方向,以及需要提高的一些方面。

②以你的作品集、你的相关作品为主线
以作品集为例,提出比较明确的设计思想、设计哲学。可以是基于某一种特定的建筑理论的一种理解、一种延伸,也可以是针对于建筑、建筑师言论的一种探讨。以自己的一些设计作品来佐证你的思维,这个思维可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若思维是一个演变的过程,需要通过2-4个作品去讲述。基于各种作品解读,从侧面来表明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你未来需要提高的方向。

③Freestyle Part:无特定框架
个人特色、个人背景、特别经历、印象深刻的对话,通过一些故事来体现个人能力、兴趣、人生思考等方面。

 如何挖掘个人特色:


①兴趣爱好
范围比较广,不管什么方面的兴趣爱好都可以,音乐、运动、美术、摄影等,需要注意的点是在提及兴趣爱好时,主要去强调它所给你带来的个人价值,对自己有何帮助或是启发,而不是单单表达你的喜欢。

②阐述一个工作、实习经历
这段工作经历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团队协作力,如何高效解决困难,这些是申请中比较看重的部分

③一些成就
发表的论文、参与一些会议、取得优异成绩的课程,以及一些竞赛获奖等。这些可以体现你的学术、科研能力。

④设计思维
对于某一种建筑现象的一些思考,或是你的个人的一些批判,它一般来说是基于前任基础上的一种衍生、探索。

⑤个人特色(个人经历)
一些支教活动、志愿者经历。例如对社会的少数群体的关爱,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失败、受到挫折的经历。


02 MArch I 论文解读

勒· 柯布西耶与艾琳·格雷
对于建筑的不同观点: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申请者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在1923年的《走向新建筑》中,建筑师勒· 柯布西耶宣称:“房子是居住的机器。沐浴、阳光、热水、冷水、随意取暖、食物保存、卫生、恰到好处的美感。” 与他同时代的艾琳·格雷后来回应说:“房子不是居住的机器。它是人的外壳,是人的延伸,人的释放,人的精神散发。” 鉴于当今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您将如何回应这种交流?将您的回答限制在 300 字以内。

论题解读:
重点标出的两个段落可以看出很明显的一个对立,就是偏理性的一种思维,一个是偏感性的一种思维。


先从柯布西耶的这个言论来讲,先简单梳理一下,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奠基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建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对功能的崇尚,就是所谓的功能主义。例如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都是他当时的一些代表作。在城市规划方面一些见树,他把功能至上、机械主导的思维应用到一些新成的规划中,比如说印度的昌迪加尔,体现了他的规划思想,后期他的思想出现了一些变化,逐渐往表现主义,甚至有些粗野的方式发展,代表作品有朗香教堂。


还有两个最著名的出版作,第一个是《明日之城,体现他对于未来城市的畅想、规划思想的一种体现,表达了他对于如何解决这些大城市的居住密度、绿化的问题的应对之法,并且他提出的城市是一个以机器、汽车交通主导的一个模式。第二个代表作就是《走向新建筑》,体现了他对机器美学的倡导和功能至上,也提出了关于新建筑的五个要点,萨伏伊别墅就是完美的体现。“房子是居住的机器就是《走向新建筑》这本书里面提出来的。

首先分析一下他的背景,其实两方面因素第一种是时代背景他提出这样一个宣言是基于时代需要,当时是二战结束,科技革命升起的时期,可以说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刚刚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刚升起的一个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变革使得底层加工这种结构的创新成为现实。第二种的是资本主义盛行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急剧变化,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因为这两方面导致人们对于现存居住空间的不满,对于一种新形式新空间的渴望,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空间美学,他提出来关于新建筑的特点,比如说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反观这些特点,他提出建筑是居住的一个机器是特别合情合理的,因为在他看来建筑就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各种不同需求的机器,即一个功能至上、去装饰化极简的、符合工业美学的,所以说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特别美好的。


第二种建筑理论提出者艾琳·格雷,她是一个对现代主义影响特别大的建筑师她没有像柯布西耶那么出名,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她的建筑作品比较少,其实包括图片上的E-1027别墅,其余只有两个作品,她一生总共三个建成的作品,第二个方面是她后期主要关注于家具设计方面,她更像一个家具设计大师,在家具领域更出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时代因素,因为当时是白人男性建筑师主导的时代,女性设计师的力量特别薄弱,她在建造这个房子时,其实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去建造,而是和她的情人一起建造,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居所,她的情人是一个记者,甚至不是一个建筑师,当时因为她并不是法国人又是女性建筑师导致了她在署名的时候,把她当时的情人一起署名上去了,导致这个建筑作品的作者是他们两个人,但实际上是她单独完成的,后来有篇采访还提到她的情人背叛了她并谎称自己也有参与建筑设计,其实对于艾琳·格雷来说说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当时那个年代特别常见,包括当时的一些评论家对她的评价都是特别刻薄的,带有偏见地说她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建筑。但是在历史长河中,艾琳·格雷的设计天赋都是被后人所认可的。

总而言之,艾琳·格雷和她同时代的勒· 柯布西耶、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是一个level的杰出设计师。其实通过艾琳·格雷的作品能感受到她有受到柯布建筑思维的影响,包括她建筑作品里底层的架空、简洁的线条、几何感,都和萨伏伊别墅有一些相似。但很明显她完完全全反对柯布房子是居住的机器”。


通过艾琳·格雷的观点房子不是居住的机器”,可以分析一下她说房子是人的外壳,是它一种延伸,是它一些精神上的释放,她其实把空间比作了一个有机体,她觉得空间是和人在互动的,这点是和柯布差异最大的一个地方。艾琳·格雷在对空间的描述中提到空间是可塑性的材料,是一个可变的东西,它应该兼顾一些方面,可以引入这种环境中的自然元素,比如说像风、像光、像热等,而这些自然元素是和人的感官是相互互动的,或者说是去迎合人的一些感官需求,虽然柯布也有强调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刚才提到的热水冷水、适宜的温度等,但是艾琳·格雷其实关注更多的是人的一些独特的感受。

▲ Eileen Gray End Table

她认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后来成为一个家具设计大师,就是因为她对于家具设计有自己的一些特别的考究,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定制特定的家具,而且家具与建筑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家具是属于这个建筑,是独一无二的,茶几(Eileen Gray End Table),就是她最著名的一个代表作。


所以就是总结下来一个是偏理性、纯理性的思维,另一个就是纯感性、以人为主的的思维,回归到这个论题,我们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去看待这种变化以及他们的这种差异。

具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支持柯布西耶,我们当下社会环境还是有很多贫穷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一些落后的地区,那工业化是能够让人们走上小康生活的一种途径,只有这种批量化、大规模的生产才能够生存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在满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想一些精神上需求,这可以作为支持他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是支持艾琳·格雷感性思维,当下建筑应该是更加以人为本,这其实也和我们的口号相关系,这种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其实已经不适用于现在了,像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大规模建造的情况已经过去,并且目前看来,这种建造方式还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不管是城市层面或是个人的居住层面,标准化房屋并不是那么理想,现在可能更加需要一些量身定制的空间,尤其是当社会走向这样一个存量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这种精细化设计、体验式设计,而不是工业化、一成不变的标准化设计。

第三种是你采取一个中立的态度。这两种都是对的,各有利弊,可以提出你自己的应用方式,比如你可以如何改善他们各自的一些缺点,如何将他们的优点进行结合,并提出你在今后的建设中,哪些是可以不变的,不变的部分就是用更加理性的方式——机器,哪些是可以变的并需要改变的,那就是用更加感性的方式去建造,那就是格雷的建筑思想来回答这个问题。


03 MArch I 论文解读

如何描述迷人的建筑作品或人造环境



申请者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此外,请对以下提示中的任意两个做出回答。将每个回答限制在 300 字以内。
(1) 请告诉我们您认为吸引人的建筑作品或建筑环境并说明原因。

论题解读:

阐述让你触动的一个建筑作品、人造环中的一段经历,说明原因。
可以往两个方向阐述。第一个种方向就是可以描述比较纯粹的建筑空间,第二种就可以描述基于一定社会背景或者说自然背景的建筑环境。


分开来说,首先第一种:纯粹的空间,相对比较好理解。从三个方向来说:
第一方面是体验的方式去说,那可能会涉及到空间的流线、组织方式。举个例子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古根海姆博物馆,它就是比较单一的流线,这个流线会给人带来一种怎样的空间感受。第二种的可以单独去讲空间的一些特质,可能会涉及到空间尺度、大小、光影效果第三种可以讲空间中的活动,涉及到它本身功能、使用人群等。总的来说,这种具有纯粹的功能的建筑空间,可以主要阐述是你个人对于这样一个空间的观察,阐述时尽可能脱离一些网站、杂志上能够找到的介绍性的文字描述性的文字,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介绍,这也是一个重点。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建筑师,比如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帕、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路易斯·康等,他们都是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比较纯粹的建筑师,但是建议大家可以去搜寻一些不太有名气的比较精致小巧的建筑,或是自己亲身参观过的一些比较小众的建筑,大师的作品知名度比较高,可能会导致在介绍时候难以出彩。


第二个方面是基于社会、自然背景的建筑环境。这个建筑环境不一定是纯粹、封闭建筑空间,它可以是一个城市环境。一共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存在于全球化城市中、在程序中,容易发生碰撞的空间。它通常是文化、政治不同人群发生的一些碰撞,导致阶级矛盾或差异,但在这些城市中每天都在上演,但城市依然能够比较良好发展下去,说明城市空间本身对这些矛盾和差异具有一定的调和作用,我们需要去观察什么特质和决定性因素导致城市空间能够调和这种矛盾,例如中国香港、美国纽约。

第二个就是聚焦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共性是密度高、注重量的发展,导致城市空间的品质不够,质量跟不上发展速度,所以说在这种条件下会出现很多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空间,这其实就是对于高密度的妥协方式,这种空间通常是在城市中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场所,它只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段,比如大城市中的露天菜市场,只存在于早上的时间段,其他时间这个空间回归为城市的一个空地、普通的人行道的公共空间,但这种临时空间对城市的运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作为建筑师、规划师,在考虑这个城市的时候,不会去考虑这些非正式的、临时性空间,但它们对于空间的形成已经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这类空间对我们设计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点是巨型建筑(微缩城市),这种类型是功能高度混合、非人尺度的建筑,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构的城市化景观。通常来说,它是具有政治或象征意义的,并且带着经济目的,比如OMA做的一些巨型建筑。


04 MLA I 论文解读

描述参观过的景观作品以及对它的触动


申请者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2) 请告诉我们您参观过的景观作品,以及您对作品的触动。表达您的个人观点,而不是可能在设计出版物中找到的信息。将您的回答限制在250个字以内。

论题解读:


讲述一个你参观过能够触动你的景观作品,并强调一定要聚焦于个人经历、亲身感受,而不只是杂志网站上可以看到的介绍信息。


GSD的MLA方向偏感性,他们教学课程特别注重感性思维的培养,可能会更看重你的感受。可以从两种方向说,种方向是偏城市公园,第二种是偏自然化的景观整体思路是先对这个项目做简短的背景介绍,会涉及到场地、建造时间、设计师、功能,以及它的形式特点,比如它的材料、颜色、尺度、空间关系,接下来通过故事的方式去讲述,比如它的流线、人群、时间点(不同时间段的活动)等。当然,第二点形式和第三点故事是可以交叉的,它们的顺序是没有规定的。比如说在讲故事的时候,其实会涉及到关于形式探讨,需要注意的点是在讲述时,要以第一人称去讲,不要以第三人称讲。在撰写时,虽然人称选择是多样的,但最好以自己发现探索的方式去说,不是以旁观者展现,论题中强调的是个人感受。


 第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公园这边列举三点:
第一个可以去讲它的活动,这个活动发生在前往这里的人群,或是他们的故事,目前我们城市中的一些景观,它其实变成网红打卡点,Heatherwick的'漂浮岛’,去分析这些景观之所以成为网红的成功因素,它为何吸引人群,不一定是景观设计有多么巧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网红点,它能够带动经济层面、旅游层面的良性影响,那也会成为一个好的景观。
第二个就是偏城市记忆方面。这个目前比较常见,会涉及到改造项目,比如工厂或城市综地的改造,改造的初期可能会考虑到污染原因,通常是用景观方式处理,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像上海的杨浦滨江、徐汇滨江,有很多带状的改造公园。这个论题强调对于场所感悟和挖掘,历史记忆的联系,如何在尊重历史情况下创造有吸引力的景观空间,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内容。
第三点的是文化因素。有一些景观是创造了文化交流的场所,比如说这个BIG设计的公园,它成功的点在于打破文化壁垒、阶级差异,创造了一个共享包容的空间,可以去思考如何通过设计元素达这样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是自然化景观。总结成三个点,第一个是节奏,我其实在这里指的是材料的变化、材料的使用,场地的质感,快慢关系、疏密关系等。第二个是生态,在这里指的是它对气候的适应性,在不同季节里植物的搭配、物种的多样性,如何去通过微处理的方式提升景观品质。第三点是感官,感官分两方面说,第一个可以从空间上理解,比如说风声,光,热等。第二个是时间,长时间就是一年四季,短时间就是日出到日落的变化。总的来说,自然化景观描述是偏感性的,有特别个人化的描述,心思文笔细腻的处理方式。GSD的景观很多时候探讨的是特别细微的变化并不像建筑学注重创新,需要提出特别有差异化的内容,GSD的景观比较看重基于现有的东西来提出少许改变,这一点改变可能让给他们觉得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


比如在哈佛校园里的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从它的总平面图看,是一个圆形的石阵,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特别包容特别开放的场所,这个位置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它处于学校的中心地带,从平面图可以看出基本上有5-6条路从这里交会,致使这里会有很大的人流量,不管去上课、下课回宿舍、听讲座、去聚会,基本上都会经过这个地方。那么可以从这个角度着手,阐述景观对自身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喷泉,它更像是伙伴的关系。

通过时间线的方式来讲述,比如你刚刚进这个校园时,看到这里聚集热闹的人群,新老学生在这里交流,或是参观的游客,这种多元性给人一种欢迎的姿态;当你慢慢对这个校园熟悉起来后,可能会慢慢的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会驻足在这,比如和朋友聚餐在这等候;最后当你离开这个学校,会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可能就是这里。这是学校里最有记忆点的场所,可能两年之后会发现学校一成不变,但对于自己来说的收获已经截然不同,比较感性的点是它可以存在你不同时期里的故事,同时它能够包容欢迎不同的人以及不同活动,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景观。


05 MLA I 论文解读

描述参观过的景观作品以及对它的触动


申请者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3) 水是生命的中心,它可以是严肃的或想象的,简单的或复杂的。描述一些你认为对水有吸引力的东西——例如体验的、系统的、化学的、精神的或政治的。将您的回答限制在250个字以内。

论题解读:


第二话题就是关于水的定义请描述一下你觉得水最令你打动的点,可以是偏实验性的、偏系统性的、偏化学的、偏精神的、偏政治的。


这个题目其实和GSD本身的研究方向有关系,GSD比较关注水的方面,关于水的尝试其实都有人做过,以上三个作品都是GSD的学生。

第一个是边界,可以理解为江河,或是大海边界,也可以理解风景度假区。水作为边界的形态出现,对人居住的生存环境有较大影响,同时它也是人的生存不可或缺一部分,我们可以阐述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它如何演变的。

第二个是和卫生相关,比如下水道,考虑到的是公共卫生的关系,还有水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基础设施怎么根据的输送关系来布置等,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的整个构成。

第三个是气候变暖,这是更常见的话题,包括GSD也提过很多次,比如像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涉及到的建筑的可持续性,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在美国的被称为affordable housing——保障性住房,当海平面上升后,最先一批受到影响的基本上是保障性住房群体、低收入群体,所以说也能体现政治层面的内容。


再拿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举例可以换一个思路,从水的不同形态入手,比如它存在三种形态,气态、液态、固态,都是根据季节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我们可以做一些引申,比如气态的水通常是存在于是夏天,传达的是一种扩散、蔓延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体现到夏天的特质中,是热情的传递,包括夏天的校园也是,例如夏令营的各种暑期活动等,会有许多参观者,这就是热情欢迎的态度,这就和喷泉的状态相关。

第二种的是液态的水,液态是最常见的一种形态,流动且没有形状的状态,对于水来说是最稳定,最持续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水,传达出来的是包容性,同样对于学校来说,其实在传达校园是要容纳各种各样的人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学生,同时这个喷泉也能够承载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

第三种是固态的水。冬天这个喷泉就不存在了,回归到它最原始的石阵的状态,就变成了冰或雪,但又和原始的固态方式有所差别,这里就用硬衬的方式体现它的主体设计,正好与学校理念相合。比如在冬季,所有学生都回家了,校园也回归最原本的状态,这就是在反思沉淀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水的形态把映射到感性层面的思考。


图文来源:Keting Zho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顶级「建筑师们」的自宅,到底多有设计感?
《世界建筑导报》| 作品推介 | 塞浦路斯考古博物馆
【建筑电影】艺术对决 | 柯布西耶与女邻居的故事
湖光山色,水天相接
世界读书日|为你奉上一份城市书单
宁德福鼎医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