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影轩 · 种子秀 | 你是我心中那盏灯

吴洁

(芒果姐姐)

蒲公英七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

北京科技新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广安门医院中青年科技标兵和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擅长血液病及中晚期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

爱好:阅读、音乐。

座右铭:不放弃,就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又是一年清明到,

绿了柳芽,红了桃花,

鸟鸣虫叫,踏青郊游,

天地间一派生机。

清明时节也是寄托哀思之日,感怀故人的点点滴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亲人对于我们的养育之恩也如这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有些人生来就是一盏灯,照亮黑夜,带来温暖,给予别人无私的帮助和无限的勇气。

姥姥于我就犹如这一盏灯一样的存在,带给我无尽的关爱和无穷的力量。也是这一盏灯指引了我人生的方向,启蒙开智,立德立行,言传身教,受益一生。

说说我的姥姥吧,她离开我们已经34年,那年我小学毕业。因为父母是军人,在酒泉发射基地工作,所以我和哥哥都是出生56天,妈妈休完产假就放在姥姥家长大的。如今我自己也是当妈的人,“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男子本强,为父宜谦”这句话道出了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而姥姥就是这样既当爹又当妈在70年代初物资匮乏的条件下,把两个相差仅15个月的孩子带大。

必须感谢的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我和哥哥,都是别人家眼里那个优秀的小孩。但是因为从来没有母乳喂养的我,小时候属于吃饭不太好的,姥姥抽屉里有一个像钢笔一样的针管,里面放着各种规格的针灸针,如果有一段时间不爱吃饭了,就会被姥姥抓着小手扎四缝穴,挤出黄水。现在这个针盒还被我收藏着。

姥姥还有两样法宝,一个是陶火罐,一个是铜刮板,家里有人感冒发烧,姥姥就会拿出来拔罐刮痧,于是退烧病去,立竿见影。想来我学中医也是受到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更神奇的是困难时期姥姥十二指肠溃疡,差点没命,是一个老郎中给治好的。那个秘方一直锁在姥姥的小宝箱中,里面有毛主席像章。我上大学后妈妈把“秘方”交给了我,想想我后来有一段时间成为消化科医生也是有此渊源!

77

在基地允许带孩子的情况下,我随父母去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78年,姥姥由于为太奶奶高血压去借血压计,骑着28的大自行车,摔倒在雪地里,股骨颈骨折,我的父母转业回到姥姥身边。

记得一进家门,就看到姥姥的床,像我们现在医院的铁架子病床一样,一头可以摇起,里面是姥爷睡的单人木板床。写到这儿,我不由得的感叹他们一生的相濡以沫,因为当时家里有四间房子,如果要分房住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两位老人的床紧紧相依。

有天晚上我胳膊脱臼了,去医院拍片子,骨头没问题,就是疼的不让医生碰,回家睡在姥姥姥爷中间,早晨起来胳膊活动就正常了,想想姥姥太神了,在我睡梦中不知不觉就治好了我的胳膊。姥姥是学过正骨的,小时候就看她为很多人捏揉抻拉,胳膊腿就好了,一般就一次。后来我硕士读骨科专业,也是有这个原因。由此从心理学分析,每个人都会被原生家庭标记从而影响一生。

姥姥是个会计,算盘打得很好,我幼时就拿着姥姥的大算盘六二五,从左拨到右,算盘的口诀都在里面了,多么神奇有趣的“游戏”。姥姥对自己总是省吃俭用,一件衣服穿了又穿。但她又有无数个宝箱,里面有不同的布料,家里每个人的衣服都会想着安排找人做,我们孩子年年都会有新棉衣棉鞋穿。想想爱美的天性也是从小培养的。

后来的五年里,姥姥股骨颈打着三翼钉,每天拄着双拐上下三楼,还有老慢支,咳喘。记得小表弟一学会跑就懂得给姥姥端痰盂。可这些身体的病痛丝毫不影响姥姥帮助别人的热心肠,小时候家里的老乡总是络绎不绝。姥姥更是全大院有名的老太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姥姥每天在楼下坐着,大家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不过后来听妈妈讲姥姥因为摔断腿,其实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让她形容就像坐牢一样,心情也是很郁闷,而我小时候在她身边是从来不会感受到的。

84年

这一年姥姥发现自己锁骨淋巴结肿大,身体日渐虚弱,到八月份才住院,只住了24天,记得妈妈说姥姥肝和肺上都有肿瘤,但那时肿瘤治疗没有什么办法,更不要说已经多处转移了。姥姥是靠杜冷丁支撑的。办完姥姥的后事,就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她就是这样一个从来不麻烦家人,心中却装着每一个亲人的人。

应该说从上初中就立志学医的我,最开始是想当一个像林巧稚一样的妇科医生。后面的机缘巧合,在我报考博士的时候,面对妇科和肿瘤科两位导师的时候,我选择了肿瘤科。

从自己至亲至爱的姥姥得肿瘤短短的几个月离我们远去,到2000年硕士毕业回到消化科当大夫,面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我们都只是停留在等待和姑息治疗的阶段。

从读博士至今15年过去了,肿瘤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层出不穷,而我博士投师孙桂芝教授门下,也见证了中医的起死回生,认识孙老师最长的乳腺癌患者已经术后30年了,就是脑胶质瘤复发的患者,经纯中医治疗也已经14年了。如今面对肿瘤,我会告诉患者不必谈癌色变,就如同慢病一样。甚至我的女儿从小在广安门医院院里长大,在她眼里我们的肿瘤患者可以游山玩水,而中风的患者还在步履蹒跚的锻炼。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也;

我有恩於人,不可不忘!

这是妈妈常提起姥姥留下的家训,如今妈妈已经72岁,她也是一个热心肠,想我也是继承了这个基因吧……

作者 / 吴洁

美编 / 林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方一个月治好乳腺增生
爱如断臂
这才是中医!段凤舞老大夫一张方子,治好了多少鼻咽癌?
记录短暂7个月的治疗经历,不会鼓舞人心,但希望有经验可以给大家借鉴
【院内制剂】广安门医院特色院内制剂西黄解毒胶囊:中医药抗击恶性肿瘤
做一个合格的肿瘤科医生——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花宝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