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城夜话 | 武汉方言 杀扦(签)子

武汉方言里有一个常用词,叫“杀签子”,意思是进谗言,打小报告。还有一层意思,是指挑拨离间,破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生活在武汉的人,基本上明白杀签子的含义。可是,如果要问杀签子的“签子”是个么东西,为什么拿它来形容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挑是拨非,估计很少有人讲得出个所以然来。主要是因为时间久远,人们对方言词语的来路迷路了。杀签子的“签”字,最好是写成“扦”字,这样写,有一定阅历的人就稍微容易理解“扦子”的意思了。由于书写习惯,现在“杀扦子”大都被人写成“杀签子”了,这两个字还是有区别的。

签子,从字面上看,是用竹子做的,常见的、常说的,多是竹签。细而长的,一头或两头是尖的,可以穿起食物,比如过早就用签子穿起面窝、油条等油炸的、烫手的食品,这是店家的人性化服务和便“客”措施。当今年轻人特别喜爱的美食烧烤,也多是使用竹签子或金属签子。

武汉方言里说的签子是不是这个东西呢?当然不是。旧社会,一些卖米、面、糖、盐、佐料等干货的铺子,在货物上面插上一根竹签子,上面写着物品名称和价格,这个也叫签子,杀签子是不是指的它呢?也不是。虽然“杀”和“插”是一个意思,但是,这些签子跟“杀签子”是没有内在关系的。试想,一根穿起食物以免沾手、烫手的细竹签,或者手写的价码牌,跟进谗言、打小报告又怎么能联系上呢?

“签”字和“扦”字同音,如果写成“扦子”,就不会让人觉得像云里雾里说不清白了。

“扦子”有两个义项,一是指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或主要是针状的器物;二是指刺入麻袋等从中取出粉末或颗粒状样品的尖头弯管。武汉人说的“杀扦子”,就是指的这一种。

可以这么说,其实绝大多数武汉人都没有见过这种扦子,大家只是跟着别人说“杀签子”“杀签子”,凡是现场见过“杀扦子”操作过程的,就很容易理解“杀扦子”的含义。

“冲担”网络图片

这要从方言“扦担”讲起。扦担是个什么东西呢?住在城里的人也大多没见过。它是一样农具,是用结实的木头做成的扁担,比普通扁担略长,两头尖尖的,像小牛的角,尖角是用铁打的,固定在扁担的两头,略向上翘,一般在南方地区使用,主要是用来挑稻草或柴草,北方地区好像没见过这种农具。

湖北地区叫“冲担”,其实写成“冲担”是不规范的,它根本不是“冲”的意思,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故而普遍按发音写成“冲”字,这个字的本字是“楤”。《广韵》:“楤,尖头担也。”词典里说得很清楚,但是,方言字并不在义务教育阶段被人们所认知,人们从小学读到大学,也没有老师去教这个字,恐怕连大学老师也不一定认识这个字。

虽然大家经常用楤担、说楤担,但想破脑壳也想不起来怎么写,又不爱去查字典,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按发音写成“冲”。即使是此时,知道了楤担的正确写法,要求大家写成楤担,想必除了正规出版社有责任心的编辑会引起重视外,更多的人也许还不愿意接受,积非成是,积习难改了。扦担在方言里除了本身指农具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比喻离间双方关系的人。扦担两头是尖的,让双边关系都受伤。这个比喻很形象。

不同规格的扦子。

这个扦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扦子”,但也旁证出它与“扦”字有关。是“扦”而不是“签”。真正意义上的杀扦子,当是源于验货。就是用扦子检验货物的真假或成色。可惜很难找到相关的书面例证。武汉作家对方言用字还是较为谨慎的。

扦子是么样的呢?农村里的人可能比城里人见得多。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汉口老大智门火车站旁边的京汉街上,有人开始做粮食批发生意,多数是粗粮、杂粮,比如谷子、小麦、玉米、粟米(小米)等,这些杂粮可能有一部分是用来喂鸽子和家禽的,一些买家要进货,首先要验货。这些粮食一般是用麻袋包装的,袋口已经缝好。验货者手里拿着一根铁制的扦子,扦子是圆柱形的,约手指般粗细,尖端是实心的,尖端后部有一开口凹槽,如空心管剖面,长度跟车工用的三角刮刀差不多,尾端是用车木车的手柄。将扦子插进麻袋里,扦子上的槽子就会带出一些货物样品,比如颗粒大小、饱满空秕,质量好坏,干湿程度等,一目了然。扦子可以杀进麻袋的任意部位,分别查验。

抗日神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经过关卡检查时,日军用刺刀粗暴地戳破装有粮食的麻袋。而现实生活中的“杀扦子”,虽然也需要用劲猛地插进去,但是,扦子并没有对麻袋构成破坏,抽出扦子后,麻袋上的麻线可自然还原,不会出现漏洞。跟传统的扦子相比,现在的扦子叫取样器,多用空心铁管或不锈钢制成。而那些老式扦子,现在都成古董了。

解放前,有一种职业,叫扦子手。旧时一些关卡(包括海关)上的检查员,因常用扦子查验货物,所以叫“扦子”,也叫“扦子手”。如发现货物有异常、有假、或违禁物,就会立即报告,扣押货物。至少,查验出的货物是要打折扣的,或者是退货。严重的,可能还要查封。一般情况下,验货员是当面指出事主的问题,就像施工现场的监理一样。有时候,碍于关系和情面,验货员当时不表态,背后却向东家报告查验结果,这种找毛病、告状的行为,就喻为“杀扦子”。

清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武穴被杀教士及洋关扦手各一人,皆系英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回:“原来外面扦子手查着了一船私货,争着来报。”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税务司下,又有帮办……此外更有扦手,皆以西人承充。”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於是华商怏怏而控之关道,关道皇皇而问之税司,税司茫茫而委之扦子,率从初议,使纳重税。”显然,扦子手这样的角色,更符合“杀扦子”的特征。

这里顺带讲一下“杀”字。同样一个汉字,方言里的词义往往比通用语的词义丰富得多,这里的“杀”字,是当“插”、“刺”和“戳”讲。例如,武汉周边农村地区,人们把铁锹往地上或沙堆上一插,不叫插而叫“杀”。打个楔,也说“杀”,“杀深一点”。武汉人切西瓜,也有人叫“杀个西瓜”。方言字往往用得比较灵活。提到切西瓜,有一个卖肉的,语不惊人誓不休:“小芳,把西瓜抱出来,剁!”一个剁字,就把自己的身份给出卖了,其粗野性格也暴露无遗。

当人们了解到“扦子”和“扦子手”的情由后,再来品味武汉话里的“杀扦子”,也许会有云开雾散之感。所以说,对于不明所以的方言词,要透过字面上的变形,努力恢复其原貌,还原其真相,认真研究、分析、考据,最好不要信口开河乱解释,误导大众。

现在有年轻人认为,方言又不用于考试,字写得对不对关系不大,用不着规范。这实是对方言文化的不尊重。几乎每一个方言词都是有出处和来由的,关键是要讲得出道理。如果对方言感兴趣,不妨用“杀扦子”的方式去检验方言的字词。如果是写作,方言字要尽量写本字,用同音字代替,很容易产生偏差,造成误解。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926年汉口码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扦子qiān·zi钎子 qiān·zi签子】
签子
老武汉最土的方言字——您俩会读会写的有几个
老武汉最土的方言字
1913年的江城武汉
夜吟江城武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